戀獸癖要治療 不要鼓勵

【2003/04/13/ETtoday】

文/楊聰財醫師


臺灣這個社會是有公平、正義,容許理性討論的空間,但卻不表示「她」充滿無知、可以無的放矢及濫用言論自由、觀念倒錯的社會。臺灣可以在國際上發聲,展現一定的地位,表示「她」包含了多數有良知的人不斷地努力以赴,貢獻自己的成果。


雖然在當中,仍有少數的人運用一定的影響力灌輸一些特異性的觀念。針對近日有某網站以學術之名、以「不喜勿進」為包裝,放置人獸性交的圖片,主持人並批評他人無知,強調這是一個社會已存在的現象、放置自是有理的「奇特理由」,以一位身為子女家長、精神專科醫師,以及「臺灣家庭暴力暨性侵害處遇協會」祕書長的身分,自己想表達「戀獸癖是要治療,不是要鼓勵」、不吐不快的淺見。


我很訝異自己是否聽錯了媒體報導,但是當確實有一些偏差(甚至病態)的觀念像「SARS」一樣傳染開來時,本人仍然要秉持一位專科醫師的良知,就我的專業提出以下的看法:


第一:如果有人一再出現強烈性興奮的幻想、性衝動或行為,內容是以與動物等獸類性交為主,我們必須考慮她(他)是否罹患戀獸癖 (Zoophilia)──這是與暴露狂、戀童症、性虐待狂、性被虐待狂一樣,屬於「特殊性癖好」(Paraphilia,也有人翻譯為性倒錯),是一種病理原因非常複雜、需要治療的精神疾病,它不應該被鼓勵!


第二:我再以自殺防治為例。目前世界衛生組織項各國呼籲,共同防治21世紀的「心靈感冒」──腦內分泌失調、最易導致自殺的憂鬱症。所以說自殺相當程度上也是一種需治療部應被鼓勵的疾病現象。相信各位讀者還記得,在幾年前曾有位作者提出「完全自殺手冊」,這位仁兄在網路上辯稱會有人按書中內容完成自殺「不是書害人,是人害自己」。


但我想在此替多數因此手冊導致親人身亡、家庭破碎的受害者家屬提出沉痛的呼籲,「誰無親友?」「作者居心何在?」尤其是現代很多青少年正處於情緒易不穩定、充滿好奇心、想嘗試、強說愁的時候,這些資訊真是一把把害人命的刀。同樣的,部份掌握有媒體資源,在社會上擁有影響力的教授諸公們,你所提供的教材到底帶給這個社會負面影響有多大?


第三:我並不清楚提出「人獸交」這位教授的理念及動機為何?但身為醫師及父母角色而言,我仍然相信「人獸交」這樣病態行為站在公共衛生,以及身心健康的角度來看,都極可能導致身體的疾病及心理的異常,這道理淺顯易懂,絕不是「是非自有公論」或「他人無知」可以推卸提供不當訊息的責任;若青少年真的因好奇嘗試而群起效尤,你是否還是認為多數人無知?或是網路內容不害人,是青少年自己害自己?


我願與那些在學術上有一定的地位的就受老師們共勉,請勿濫用社會名器及媒體資源,因媒體的影響力無遠弗屆,小至個人性格的養成、社會風氣的提升,大至國家名譽的影響,媒體總是扮演一股強而有力的巨大力量,擁有這樣資源的人怎可不慎?


第四:我清楚記得當自己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 (1994-1999)時,有二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當時歐洲曾經一段時間流行過「病態美」,大多數的模特兒均充滿了無力、失望及類似重病瀕臨死神的造型。言論自由居世界牛耳的美國,為其國民的健康著想,尚且由柯林頓總統下令禁止此類雜誌以及造型在媒體上播出;雖然曾短暫遭受部份青少年抵制,但卻獲得絕大多數善良國民的支持,助長後來充滿陽光、朝氣、活力的風氣。


唸書時我住在路易斯安那州,當地黑人居多,犯罪率居高不下,之後州政府運用電視新聞Hot News播出最初幾分鐘,一定首先播出溫馨感人的真實故事。幾個月後,有效地降低當地的犯罪率,這可證明媒體的影響力是無形的核爆反應,擁有正義化身的媒體諸公,千萬不可不慎!


最後,我謹以法國大革命時,爭取人民自由的人士警醒世人的一句話獻給各位讀者:「自由,多少人假汝之名作惡行」。


(本文作者為耕莘醫院心理衛生科主任、精神健康基金會精神健康指數組召集人、臺灣家庭暴力暨性侵害處遇協會執行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