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料整理

國立中央大學 性/別研究室 資料蒐集整理留存

捐贈卵細胞質 意外遺傳基因

【2001.05.06 自由時報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針對國外報導所稱的「第一批基因改造寶寶、有兩個媽媽的寶寶」,國內熟悉該項技術領域的婦產科醫師多認為,這應該是過去所謂的「卵子細胞質捐贈」技術,目的在提升不孕婦女的受孕率,但確有可能發生非預期的捐贈者基因傳遞結果。

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魏曉瑞指出,「卵子細胞質捐贈」技術約在四、五年前即有人開始研究,這項技術乃是將捐贈者卵子細胞質注入約五%至十%至受贈者卵子中,幫助卵子受精並促進受精卵發育,單就技術層面來看並不困難。

魏曉瑞指出,從柯漢(Cohen)醫師進行這項「卵子細胞質捐贈」技術只針對超過四十歲以上、曾進行多次試管嬰兒不成功的婦女來看,這個技術主要是為了解決婦女因為老化,導致卵細胞中負責提供能量來源的粒線體(mitochondria)不足或功能不佳,影響卵子受精與發育能力;所以才藉由注入年輕婦女卵子中的細胞質,讓漂浮在細胞質中的粒線體進入年長婦女的卵細胞中,幫助提高受精與胚胎發育的成功率。

婦產科醫師劉志鴻形容這項技術就好像幫那些已經老化的卵子進補、提高它的活力一樣,與基因改造完全沒有關係。只是最近藉由基因檢測發現,這種發表多年的技術,捐贈者的粒線體基因居然真的經由這種細胞質捐贈行為遺傳到下一代,所以才會引發軒然大波。

事實上人體遺傳訊息九十九%儲存在細胞核中,粒線體上所攜帶的遺傳訊息相當少,因此即使經由這項技術所產生的下一代攜帶有捐贈者部分遺傳訊息,其容貌、身高、心智等明顯外表表徵,仍會與父母相像。

不過,魏曉瑞指出,雖然粒線體決定的遺傳訊息並不多,但是粒線體真正主宰哪些遺傳目前並不清楚,而近年來經由哥倫比亞大學的一組科學家研究,的確已經揭露了幾個與粒線體遺傳相關的疾病。因此雖然國內已有能力施作此項技術,但是否要使用這項成功率不若其他現行人工生殖技術的方法來幫助婦女懷孕,的確值得深思。

魏曉瑞指出,事實上,除了這種「卵子細胞質捐贈」技術外,紐約大學也曾經將受贈者卵子細胞核直接取出,注射到捐贈者已經被取出卵核的健康卵子中,再經過人工受精,讓受精卵發育成胚胎,然後植回不孕婦女的子宮。原本這項細胞核轉植技術被認為可以更有效提高粒線體供應,不過最後該項技術並未成功。且由於這項技術將兩個女人的卵子各取一部份結構結合成一個卵子,導致這兩位女性對嬰兒貢獻的差異僅在基因提供的多寡,因此為避免引發倫理混淆與相關爭議,美國主管機關已經明文禁止。

 

Written by admin

12 12 月, 2013 at 11:00 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