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04 月 26 日
卡維波

假台灣人──在台華之外的紅藍綠女(加長板)

目前綠營對於反貪腐運動的看法是︰紅軍其實就是藍軍,藍軍就是不甘阿扁當選總統的外省族群,所以反貪腐的公民運動其實是族群動員。我認為紅色公民運動當然有族群因素的成份,但是「寄身」在公民身分中的族群認同卻不只是外省人,其中更值得重視的族群是日益龐雜的「假台灣人」,昧於這個趨勢將使得綠營的族群政策越來越疏離現實的變化。

先要釐清的是,即使當前的紅色公民運動有藍色族群寄身其中,這也無損於反貪運動對台灣清廉政治可能起的正面作用:公民運動所代表的價值也可能影響族群政治──讓藍色染紅。

如果紅色代表公民身分,那麼綠色也曾染紅過,因為綠軍也曾以族群認同寄身於台灣的民主運動中,以「台灣人出頭天」來達成民主。然而民主化完成後,綠營卻繼續以族群認同來推動台灣國族主義,這正是台灣形成藍綠對立的歷史脈絡。

由於推動國族主義的動力本身便依賴著族群對立的能量,所以台灣國族主義以「四大族群的共同體」或「新台灣人」來解決族群對立的企圖終歸失敗;於是還有綠營學者思考能否以公民民主來凝聚國族認同、推動國族主義。但是,公民身分是出於對公共事務的無私參與,台灣公民德性、公共文化、公民社會都仍在起步中,只建立在民主普世價值上的純粹公民缺乏認同的激情與能量,故而單靠民主公民無法推動國族主義。

同樣的,只靠反貪腐的公民價值與認同,我認為也撐不起目前紅軍長期抗爭所需的能量與熱情。紅軍的公民當然有族群認同的寄身,但是紅是否即為藍並不重要,因為藍本身已不再只是外省族群,近年北部都市也已經從傾綠轉變為傾藍,這兩個變化都標示了新族群內涵已然成形。

這幾年的藍綠對立,表面上是台灣國與中華民國的認同對立,但藍的成形和近期轉變,以及目前在論述上極力超越藍綠的紅軍,其實都是要抗拒綠的族群國族主義的排他性,而不是要推動中華民國的國族主義。換句話說,轉變中的藍軍或是紅軍所代表的族群,正是那些被綠營的族群國族主義所排斥的人口。

綠營人士可能會想︰台灣國族主義應該只會讓某些外省人有被排斥感,或最多讓某些原住民與客家人有福佬沙文主義的疑懼。從過去的「新台灣人」、「多元文化」到現在游錫?的「華裔台灣人」之說,不是夠包容了嗎?

不過,這種思考正是綠營的盲點所在,因為基本上綠營仍是從血緣-語言角度把台灣分成閩客外省原住民四大族群,或再加上外籍新娘這類新移民。綠營沒有看見的是,除了有些族群因為血緣-語言而感到被排斥外,晚近台灣在全球化現代性的影響下還產生了很多新的認同、慾望與選擇,而這些都超越了血緣-語言的限制,也往往超越了民族國家的疆界;可是台灣國族主義卻常成為這些新機會、新選擇、新族群的絆腳石,或者讓這些新族群感到不夠被包容。最明顯的就是台灣國族主義以台/華(中國)對立為根本,其政策與營造的氛圍都讓那些目前(可能是暫時)以中國為新出路選擇或可能機會的族群感到被阻撓或被排斥。

但是台灣的新認同與新族群遠多於綠營所關心的台華關係。例如有些人身在台灣,但是總是透過電腦等各種網絡活在韓國的世界裡,這些應被稱為「台裔韓國人」或各類活在台灣的跨國空間中的「台裔XX人」(如熱衷與西方男性在虛擬或現實中建立關係的台灣男女)早就存在於我們四周,只是平常假裝成和大家一樣是普通的愛台灣之國民而已。像這樣的「假台灣人」其實系譜繁多交雜,不勝枚舉。

還有許多「假台灣人」雖然接受台灣國族身分,但已經不把血緣-語言族群或國族當作主要認同,她們主要認同的可能是某種性/別慾望,可能是某種次文化,可能是某種理想、宗教、生活方式、行業、嗜好等等。綠營出於焦慮感而強勢推銷並非這些人主要認同的台灣國族主義,也會讓這些族群產生反感或不安。

國族主義的排他性在政治地理與性別地理上都有類似的效應。目前台灣整體都處於全球化的影響下(不論稱為晚期現代性或後現代性),北部城市與全球化網絡或許有較多的聯繫,或具有更好的條件來使用全球化帶來的機會資源,自不情願侷限於血緣-語言的束縛。解嚴後,男女平等的機會增加,女性是個積極向上爬升、自我改善甚力的族群,在抓住全球生涯變化的各類選擇與機會上也最為敏感,因此最可能會抗拒族群國族主義不可避免的排他性,越來越多女性加入紅軍不足為奇。

年輕人曾因民進黨接近新世代而支持綠營,但是晚近在全球化浪潮下成長的新年輕人口已然成為各種新認同與假台灣人的潛在大軍。一旦這代年輕人就業並因現實利害而要求國家不要阻礙其個人更多全球性機會與選擇時,綠營以族群國族主義為基本的政治路線必將陷入更大的危機。

不過排他的族群政治與國族主義仍然有其活躍的條件,因為全球化也帶來在地文化的認同追尋、以及民族國家對全球化的防衛。雖然對於在地文化的認同需要一部份會轉化為各種消費形式,但是可以結合未蒙全球化其利的區域之族群政治,而在政治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此外,由於當民族國家在對全球化採取防衛姿態與策略時,國族主義是重要的利用工具,故而即使在藍營執政時也不會消失(藍營雖不會採取族群國族主義形式,但間接地延續族群國族主義所需要的國族主義資源)。但是若綠營本身無重大變化,則恐將繼續採取族群國族主義的形式;這意味著藍綠對立仍將在未來延續;在兩岸三通之後,族群國族主義的版圖或許會縮小,但是對立可能會加劇。當然,台灣在全球化下進一步的發展形態會是決定性因素。

(最後一段為發表後追加)

卡維波(中央大學哲研所教授)/《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2006.10.14
——————————————————————————–

延伸閱讀︰

假台灣人 (Alter-Native Taiwanese)
假台灣人又再現江湖了,1993年轟動一時的<假台灣人>專輯,你看過嗎?

寄身公民 (Surrogate Citizen)
甯應斌,“寄身公民”,公民身份與文化歸屬工作坊,東海大學社會系主辦。2005年6月4日。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