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婦女論壇眼中沒有同志?

臺北同玩節的第二天,2000年九月三日舉辦了臺北同志公民運動國際論壇。當天也是「東亞婦女論壇」報到的日子。東亞國家許多婦女團體代表在當日或稍早抵達臺北。

這兩個緊接的國際論壇,但卻沒有任何交集。沒有變成臺灣性/別運動的共鳴共振造勢。沒有讓人覺得女性主義與同性戀的緊密連結。這之中透露出來的資訊毋寧是令人玩味的。

這次臺北同玩節幾乎是由所有的臺北同志團體所聯合促成,沒有同志團體因為其「路線」被排斥在外;而整個同玩節的意圖很顯然地是運動取向的。反觀「東亞婦女論壇」的臺灣主辦核心單位就比較顯著地具有主流婦女團體的色彩,活動的意圖則頗有「外交」取向的色彩。

這兩次的國際論壇的互不相干,沒有一氣呵成、互相呼應;其意義簡單的說︰東亞婦女論壇的主辦單位,也就是臺灣的主流婦女團體,沒有意圖和臺灣的同志運動做更為廣泛的運動連結,也沒有從跨性別角度來看待婦女問題。這些主流婦女團體的自我定位是異性戀的。

作為社會資源與地位優勢的主流婦女(可以要求政治名額等等),沒有主動連結比較弱勢的同志運動,因素之一應當是目前的同志所代表的「性/別」符碼,無法和正在上升的上層婦女的「性/別」符碼吻合(例如上層婦女的「性」是「受害的或純淨的」而目前同志的性則缺乏這樣的特質)。但是,為什麼主流婦女團體不能去收編另外一些比較主流的同志呢?這不是會更擴展主流性/別的空間嗎?當然,如果未來有更多的主流同志出現,這倒是可能的。這些主流同志藉著清除「跨性別」(扮裝、CC Gay)與「不正當的性」(戀童、濫交、色情等),來取得上層的性/別符碼,並且從主流婦女或社會取得資源。

為了防止同運的主流化,邊緣性/別的同志之運動策略,就必須在重要的討論上影響更多的人,使人們願意和其他性/別邊緣做更深入的連結;例如這次同玩節的網路討論中出現了一些主流同志對於「扮裝」同志的排斥。但是,許多具有運動理念與性正義觀唸的同志站出來反駁這些主流論述,這之中有很精彩的辯論,他們顯示了︰如果同志排斥其他邊緣性/別,如果同志歧視扮裝者,那麼同志就喪失了反對異性戀歧視的道德基礎。(相關的辯論可由此進

 

在東森新聞報的討論區,關於【臺北市政府舉辦「同玩節」,您有什麼看法?】這個討論主題,有個署名「多喝水」的作者,貼了一篇標題為「反對」的文章(張貼時間 : 2000/9/4 PM 06:34:23)文章內容如下:

同志固然不應該被歧視

但保障他們的人權和宣揚(另類)不一樣

反對將同志時尚化!

反對將同志合法化!

反對將同志合理化!

反對讓同志有婚姻權!

反對官方舉辦同志活動!

反對出借公眾娛樂場地給同志活動!

雖然我們不應該歧視同志

但如何忍心讓下一代

這麼早就接觸到光怪陸離的社會???

在位者請三思!  

有趣的是,這篇文章和許多主流基督教會一樣都號稱「愛護同志」、「反對歧視同性戀」、「絕不是反對同性戀個人」;但是卻同時宣稱「反對推廣宣揚同性戀」、「反對把同性戀制度化」。

與此對比的是,東亞婦女論壇的那些婦女團體,也在大會結論中宣稱︰「我們不歧視性工作者,可是不應支援鼓勵性產業。」言下之意,就是反對性工作合法化。

所以主流思考畢竟還是相同的。

頭條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