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媒體到政府──我們如何看待中東戰爭?

卡維波(原載於中國時報意見橋1991年2月5日)

  這幾天電視畫面也出現了伊拉克平民傷亡的鏡頭,這在過去中東報導中是少見的。歷年來,凡是以色列有人傷亡,美國及西方的媒體總是大幅報導,從受傷入院到出殯送葬,無不煽情至極,講流利英語的美裔以人則在電視上搶盡「公共領域」的發言機會。
  反觀中東平民在歷年來以色列國家恐怖主義的行動中,不知冤死多少,但電視新聞不是以乾稿(沒有畫面只說話)處理,就是鏡頭一掃而過,然後立刻進行「平衡報導」,說明以色列之困難立場以及濫炸平民報復的苦衷……等等。
  而西方媒體中,又多半充斥著親以色列的記者。像這次失蹤的CBS之Bob Simon原來便是非常一面倒親以的記者,只有在去年巴勒斯坦人抗暴期間,才偶爾說幾句真話。
  也因為西方記者的偏見,伊拉克才只保留了少數立場較中立的記者停留在伊拉克,而這些記者由於人們對伊國新聞的渴求,不得不開始在伊國官方的帶領下傳送伊國平民死傷的新聞及畫面。
 可是臺灣的電視實在比美國還美國,當新聞播出伊國平民死傷的畫面時,臺灣的電視字幕卻寫著什麼「哈珊利用媒體做心戰宣傳」,然後又趕快說什麼哈珊是瘋子之類的「平衡報導」。可是同樣在播報以國平民受傷時,卻沒有用這樣的手法。
  我們的媒體從美以的西方眼光看阿拉伯人,認為他們野蠻,不是人,死幾個沒關係。還自以為我們臺灣人就因此高阿拉伯人一等,可以和西方人平起平坐。其實在西方人眼裡,我們黃種人一樣是第三世界的野蠻人,必要時也多死幾個沒關係。
  更奇怪的是,我們的記者也沒有親自去採訪,為什麼卻輕信西方媒體片面之言?例如,伊國的嬰兒奶粉工廠被炸,為何臺灣媒體卻附和美國的聲音,暗示那是化武工廠?難道媒體不知道就在美國採禁運制裁伊國的不久前,伊國就宣稱國內缺嬰兒奶粉,反制美方的經濟禁運?(當然,伊國缺奶粉一方面可能是事實,另方面也可能是伊國為反禁運而作的宣傳動作)。
  事實上媒體應懷疑美方這次是「明知故炸」,以報復上次伊國的可能宣傳動作。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只要哈珊失敗,世界就和平,臺灣經濟就繁榮了。中東之所以有今日之戰局,完全是美國分裂阿拉伯民族的中東政策,和美國獨霸天下的結果。或曰:哈珊侵略科威特,聯合國譴責伊拉克,所以美國出兵有理;但是以色列也侵略過黎巴嫩,仍佔領西岸與加薩走廊,聯合國也譴責以色列。所以哈珊提出的雙方撤軍,徹底解決中東問題的和平方案是合理的。美國不根本解決中東問題,只知用八國聯軍打伊拉克,用雙重標準來欺騙世界輿論,是無法帶給中東和平的。
  今天中東地區的真正民意是反美、反獨裁、反以色列。而美國卻支援獨裁者,鎮壓各國的民主力量,讓美國扶植的少數獨裁者繼續支援反伊立場。試想,即使打敗伊拉克,會給中東帶來和平嗎?臺灣不會被未來中東動亂波及嗎?所以今日美伊之戰,如果美國失敗,反而會對中東僵局有利,唯有如此,才能迫使以色列與阿拉伯因互相承認生存權,巴勒斯坦建國,中東因而有希望走向民主、和平及統一。不久前政府以三千萬元變相援助反伊聯盟,據傳還有第二次付款,這是非常不智的,這筆錢應省下來供國內弱勢團體之用。更何況,阿拉伯人民的真正民心是反美的,我們替美國分攤軍費,將失去阿人的民心,不利臺灣日後的處境。

(為1991年2月2日文化批判研討會 "反戰反霸權"輿論而作)

 

國際邊緣頭條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