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 性社會學研究所
「2003年性領域10大新聞的專家評選」活動
評選說明

自今年開始,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開始邀請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每年評選一次,並向公衆發佈當年度的性領域的十大新聞。

這一評選活動,基於如下原則:

我們所關注的新聞,不同於一般傳媒。該新聞是否曾經引起轟動效應,並不是評選的關鍵指標。我們的評選將更多地考慮該新聞背後的社會意義與文化意義。我們將更多從性社會學的角度,對當年度性領域的新聞進行審視與評定。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社會,各種光怪陸離的「性新聞」不停地湧入人們的視野,其中不乏獵奇尋豔與道聽途說。我們希望通過評選活動,引導公衆注意到新聞所蘊藏的社會意義與文化意義,從而引導與推動大衆的性意識的進步,也推動對於性問題的研究。

每條獲選的新聞,都將提供評語。評語是我們對於各位專家的看法的總結與濃縮,但是它肯定不是「定於一尊」的「結論」。因此不僅評語中當然地包括多元的認識,甚至是爭論,而且任何一位評委都當然地可能闡述自己的不同意見。歡迎媒體多多進行準確報道。

本次評選約請了全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共計23人,尤其是評委中的女性專家佔到半數。這些專家涉及到社會學、社會性別研究、法學、醫學、心理學、預防性病艾滋病、倫理學、文學等幾乎所有相關領域。我們希望通過他們不同的視角,使評選更顯全面與公正。(到會者不可能是全部。)

本評選活動,提供給各位評委總共23條備選新聞,專家們又新增了4條新聞。我們請每位評委從中選出他們認爲最有價值的10條。因爲評委的投票不可能非常集中,所以當選的新聞也不可能是足票的。此外,一些專家也對那些沒有當選的新聞做出了評價,請直接採訪各位專家。
感謝各位的關注與光臨。同時敬請關注此後每年將進行的評選。

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
2003年11月11日北京


評委名單(按照姓氏的中文拼音順序排列)其中11位元是女專家。

1. 陳一筠, 研究員,中國性學會 青少年性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2. 鄧偉志, 教授,上海大學社會學繫系主任;上海市社會學會會長

3. 高德偉, 教授,首都師範大學;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會會長

4. 郭雅琦, 北京紀安德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長

5. 荒 林, 女性文學批評家,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

6. 李慧英, 教授,中央黨校 社會學(社會性別與公共政策)教授

7. 李 楯, 教授,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

8. 李銀河, 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9. 劉伯紅, 研究員,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副所長

10. 劉達臨, 教授,上海大學社會學;亞洲與大洋洲性學聯會副主席;中國古代性文化博物館館長

11. 劉振英, 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

12. 呂守信, 社會學專家

13. 馬曉年, 主任醫師,中國性學會性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14. 潘綏銘, 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15. 榮維毅, 中國法學會反對家庭暴力網路(研究中心)主任;性別問題專家

16. 譚 深, 副編審,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17. 湯 笑, 教授,心理學家,海南省心理衛生協會\海南省性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校長

18. 吳曉芳,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一庭高級法官;中國法學會婚姻法研究會理事;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理事

19. 張北川, 教授,青島醫學院性健康中心;《朋友》專案負責人

20. 張孔來, 教授,「艾滋病工作網路」主任;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副會長

21. 張玫玫, 首都師範大學教科院 性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會秘書長

22. 鄭紅霞, 中國人體健康科技促進會 性與性別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職業指導師

23. 鄭也夫, 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

 

評選結果與評語  看人家多進步!

 

國際邊緣頭條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