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誰的野百合? 

⊙陳君愷、蘇瑞鏘、曾建元、楊翠、王昭文 

 二○○四年總統大選後,長年打壓民主的反民主人士,居然打起「捍衛民主」的旗號,在凱達格蘭大道上與中正紀念堂廣場前,上演一齣齣荒謬劇。不料,現在竟然連「野百合學運」的名號,也公然登場。四月二日晚間,一群大學生開始在大中至正門下靜坐絕食,宣稱要「重現野百合」。不僅鄭麗文、吾爾開希到場聲援,宋楚瑜夫人陳萬水,更與靜坐學生握手,並為他們加油打氣。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們雖不願質疑這群學生的動機,但因其行為與所處的場所,卻讓我們不禁要問:這群靜坐學生的正當性基礎,究竟在哪裡? 

  一九九○年野百合學運的歷史定位,是很清楚的。上萬名大學生集結在中正紀念堂廣場,希望解散既不具代表性、又終身不必改選的「萬年國會」,以及要求廢止動員戡亂等等訴求,都是民主與反民主之間的對抗,其正當性毋庸置疑。反觀今日,在民主與反民主、以及是非曲直尚待釐清,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信賴司法,靜待事實真相水落石出,而非貿然跳入某個政黨的場子,接受該政黨群眾的歡呼。 

  我們是一群野百合學運參與者,親身參與了那場臺灣有史以來最大的學生示威運動。「學生運動」四個字,牽繫著我們曾經深深熱愛這塊土地的美好回憶,至今依然觸動著我們的心靈。因此,臺灣的學生如果關心社會,並願意為此而付諸行動,我們當然樂觀其成。然而,熱情應有理智的支援,而理智則應來自對歷史是非與整體政局的正確判斷。 

  在國親兩黨人士指控「選舉不公」、並聲稱要「捍衛民主」的同時,我們想問的是:是誰長年在各級選舉中舞弊?是誰長年凍結憲法、實施戒嚴達三十八年?是誰長年侵害人權、非法逮捕拘禁殘殺人民?是誰長年以政治干預司法、讓司法公信力蕩然無存?是誰長年打壓本土文化、造成族群對立?這些問題既非一朝一夕所形成,而且,由於長年來的積非成是,以致造成今日積重難返的局面。因此,臺灣今日的亂象,難道其始作俑者,不是國親兩黨口口聲聲要繼承的、那個以蔣氏父子為首的舊國民黨嗎?如果民進黨是個「爛黨」,它能爛得過國親兩黨嗎?而將一個不曾做過前述惡行的民進黨,拿來與舊國民黨餘孽的國親兩黨等同併觀,難道是公平的嗎? 

  我們同意:學生運動是應該要超越黨派利益的。但那需要明辨時局的能力,以及深具前瞻性的眼光,才有可能達成;否則,將會被政黨利用而不自知。展望臺灣未來的民主之路,我們深信:只有更能照顧到公平正義、以社會主義思想為基礎的左翼政黨,才能彌補今日資產階級代議民主的不足。而就政黨的光譜看,民進黨是中間偏左政黨,國親兩黨則是右翼政黨。兩害相權取其輕,難道我們不該策略性、階段性的支援民進黨,以掃除國親這兩個曾經嚴重戕害民主的舊勢力嗎?況且,歸根究柢,今天臺灣資本主義體系的驕橫與社會主義力量的薄弱,難道不是國民黨在五○年代白色恐怖時期,對社會主義者的肅清所造成的?支援相對進步的力量,把主、次要敵人分清楚,這種帶有進步性並盱衡全域性的學生運動,才有可能引領臺灣走向未來! 

  在民主時代裡,若有任何人宣稱自己代表「全體人民」,都是不足為取的。因此,我們不敢、也無意代表「全體野百合學運參與者」發言。不過,以上的想法,雖然未必能代表所有野百合學運的參與者,但我們敢自豪的說:直到今天,我們之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加入過任何一個政黨!而且,我們仍然秉持著當年的理想與熱情,在各個能夠發揮一己微薄力量的場域,繼續為推動臺灣民主而貢獻心力!野百合學運的精神,在我們身上既從未消逝,又何需重現?在堅持野百合學運精神這一點上,我們不僅問心無愧,更是當仁不讓! 

  最後,歡迎所有願意繼承野百合學運精神的同學們,加入到民主的陣營裡來! 

連署人: 
  陳君愷(時為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生,現為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蘇瑞鏘(時為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學生,現為彰化高中教師) 
  曾建元(時為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生,現為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楊翠(時為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生,現為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 
  王昭文(時為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生,現為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

國際邊緣頭條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