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一場學生運動?
◎葉日嘉   2004.04.14 中國時報 

昨天陳總統在紅樓與來自全國各大專院校的學生代表進行了一場長達三個多鐘頭的座談,筆者也欣逢其盛。會議結束回到家剛好收到一封同樣也是參加這場活動的學生團體用e-mail這樣寫著:「我覺得這次除了彰顯我們的訴求,還成功地衝破了中正廟學運的光環!這才是正港學運!讚!」 

我覺得很遺憾,這樣的結論還是陷在藍綠對立的分化中,將學生也割裂了,卻又高舉了自己的行動。這始終是一場由上而下的陳總統與青年座談,不算是什麼學生運動。但是姑且也就這麼稱呼吧。 

其實,在座談中我的心情是悲喜參半。喜的是能這麼近距離的與總統直接交換意見,一位依據憲法都不需要到立法院接受質詢的總統,卻跟學生平起平坐的坐在一起接受質問,一起吃便當;悲的是,今天的主角本來應該是那些坐在中正紀念堂的學生,可是我們這些沒有去靜坐的學生,今天卻坐在這裡,那些主角都沒有到,有點美中不足更是可惜。 

先前還以為這會是一場學生做球給陳總統殺的問題與回應座談會,很令人興奮的這樣的猜測並沒有發生。學生們提出的問題辛辣又帶勁,舉凡族群、政黨惡鬥、制憲、反高學費、學生參選、傳媒改革等,質疑的角度與思考以及所使用的用語,絲毫不輸在野黨的嚴格批判,卻不失對一位國家元首該有的尊重,也沒有表現出面對權力的畏懼與退縮,態度遠高出於在野黨對阿扁總統情緒性的反對。 

光是憑著這點,我認為只要學生達到二十三歲當然可以具有被選舉人的資格,在公民投票年齡上也可以慎重考慮降低到十八歲,因為學生們用行動證明瞭他們自己不是草莓族,面對權力他們沒有退縮。 

這真的是一場高水準的學生運動!這邊使用驚嘆號是真的驚訝於學生在這整場活動中的表現,在發言過程中,聽到了學生對政策其實是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與思考,在呈現問題的手法上也高度的發揮出創意,行動劇、海報、將問題作成期中考考卷、前置的串聯、批判的態度、該有的理性與尊重都表示出學生的成熟。 

這真的是一場高水準的學生運動?這邊使用問號,就是要質疑:光就這場活動本身最原始的目的其實是要接見絕食靜坐學生的訴求,可是總統府透過公共事務室與羅文嘉委員的安排,將這些來自全國各大專院校的學生代表找去,在不限制議題的前提下,其實是稀釋了靜坐學生的訴求,在媒體的包裝下,正好成功塑造了陳總統的開明形象。而學生所歡欣鼓舞的一場「高水準學生運動」,不過就是蠅頭小利,光明正大的配合府內演了一齣戲,而這樣的結果正好滿足了總統府的需求也滿足了學生所關注議題需要的舞臺與鎂光燈(媒體)。 

我肯定給陳總統二十.五分這樣的分數,這也再度的表示了學生並沒有被摸頭,繼續用更堅定態度來質疑任何當權的執政者,這是學生面對當權者該有的態度。但在此同時,希望也不要自滿於這樣的表現而忘記了總統所設下的這個局,其實是雙方面各自演了一齣符合自己需要的戲。而靜坐的學生可專門針對陳總統提出訴求,因為陳總統是執政黨、是全民的總統,也正因為是執政者所以才會受到較多的關注、更該接受多元的批評、受到民眾更多的質疑與挑戰。 

當然,我們也不應該自滿於這一場高水準的配合演出,更不應該自視於自己的演出正當性高過於在靜坐的學生,而聲稱自己成功地衝破了中正廟學運的光環!社會已經被割裂了,學生之間更加沒有分裂的本錢,我希望學生的角色除了批判更可以是社會重新接合的黏著劑。 

(作者為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研究生) 

國際邊緣頭條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