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未割包皮愛滋病患為割包皮者十一倍 

中央社 2004 . 07. 18
記者陳惠珍臺北十八日電 

一名愛滋病防治專家今天在臺北國際愛滋病研討會指出,去年針對國內同性戀者進行的調查研究顯示,沒有割包皮愛滋病患為割包皮者的十一倍。

陽明大學愛滋病防治及研究中心主任陳宜民,上午在臺北國際愛滋病研討會指出,去年針對國內三溫暖超過四百六十名同性戀者進行的調查研究顯示,其中三十六名罹患愛滋病。

分析得病的主要原因包括,沒有割包皮愛滋病患為有割包皮者十一倍、同時可扮演零號和一號得病機率為扮演單一角色者四倍、不使用保險套者為使用者三倍、至於在三溫暖使用藥者也較不使用者的四倍。此外,就罹患愛滋病年齡層分析,也有趨向年輕化趨勢。

罹患愛滋病機率和包皮有關,主因為愛滋病可透過單核細胞傳染,若沒割包皮黏膜單核細胞較多,罹病的風險也就較高。

兼任衛生署愛滋病諮詢委員的陳宜民表示,以鄰國菲律賓而言,由於有很多天主教徒,他們男性有割包皮傳統,罹患愛滋病的機率也較低。


沒有割包皮 感染愛滋機率高11倍

民視 2004 / 07 / 18 (星期日) 



第七屆臺北國際愛滋病研討會今天上午展開,會中有學者發表一項研究指出,沒有割包皮的男性,感染愛滋病的機率,比有割包皮的高出十一倍小男生一出生,包皮有沒有割,很重要,在臺北國際愛滋病研討會上,有學者提出一項研究指出,沒割包皮的比割了包皮的男性,還容易感染愛滋病,而且比率高達十一倍沒割包皮的男性,因為包皮上的黏膜組織面積比較大,容易藏污納垢,增加了感染愛滋病的危險同一份研究也指出,同時扮演零號與一號的男同志,感染愛滋病的比率高達76%,是男同志族群裡面感染愛滋比率最高的一群


包皮過長、不戴保險套 易使同志感染愛滋 

中廣新聞網 2004 . 07. 18(黃玉芳報導)


一項對多家同志三溫暖的研究發現,愛滋感染者平均每三個星期,就會去一次同志三溫暖,每次平均跟二點二個人發生性關係,甚至有人一晚上跟八個人進行性行為的紀錄!研究也發現,除了不戴保險套,包皮過長也是危險因子,感染機率是割包皮者的十一倍。愛滋感染者有年輕化趨勢,陽明大學愛滋病(新聞、網站)防治中心主任陳宜民表示,對臺中,臺北多家三溫暖,四百六十六人採血液篩檢,其中有三十六位是愛滋感染者,感染率是百分之六點九,最小的是十七歲的高一學生。而感染者每三星期就去一次,至少跟兩人發生性行為。研究發現,如果性行為時不戴保險套,感染機率是戴的三倍,另外男性是否割包皮也是一大因素。因為愛滋病毒容易入侵人體中的單核細胞,包皮黏膜組織就聚集大量的單核細胞,因此包皮過長比較容易感染愛滋病毒。同時,不少同志以為零號容易感染愛滋,但是分析也發現,如果對零,一號角色扮演都接受,感染率會是單純扮演一號的四倍。陳宜民也說,除了這三個危險因子,如果進入三溫暖前,又使用藥物助性,更容易忘記安全性行為。



同志注意!不割包皮染愛滋風險多11倍  

TVBS新聞 2004. 07. 18 
【範文欽 涂堂鑾】 

 

防治愛滋病現在又有新的發現,經過4年研究,國內學者發現,沒割包皮的男同志,感染愛滋病的風險,跟有割包皮的相比,整整高出11倍之多,此外,同時扮演零號跟一號的同志,感染愛滋病的機率也比單純只扮演一號的同志高出4倍。

有沒有割包皮,也關係著感染愛滋病的風險大小。陽明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沒割包皮的同志感染愛滋病的機率比有割包皮的人多出11倍。

陽明大學公衛所教授陳宜民:「因為在包皮上面的黏膜細胞,它具有一種單核細胞,這種細胞根據試管的研究也證明,它是可以被HIV病毒所感染的,包皮過長的人,他黏膜的表面積就比較大,可能接觸HIV病毒的機會就比較多。」

針對549位男同志研究包皮與感染愛滋病的關係,這是國內的第一份報告,學者指出,沒割包皮容易感染的結論,與多年前國外學者在非洲針對異性戀夫婦的調查結果不謀而合。此外,性行為前使用毒品,感染風險將提高4.5倍;扮演雙重角色者,染病風險高出4倍,不戴保險套,風險也會多出3倍。

陽明大學公衛所教授陳宜民:「扮演零號也就是被插入者角色,不管在異性戀性行為或同性戀性行為,都是比較容易感染愛滋病的,因為你的肛門黏膜本來就比較脆弱,容易造成傷口,所以在性行為時,如果沒有使用保險套的話就比較危險。」

學者認為,包皮越長,尿道裡的愛滋病毒數量就越多,被傳染與傳染給他人的風險也跟著提高,因此除了呼籲包皮過長的民眾進行手術之外,全程使用保險套還是保護自己與伴侶的最佳防線。


割過包皮 愛滋風險少十倍

聯合新聞網 2004 . 07. 19 
【記者宋豪麟、陳惠惠/臺北報導】 

 

一項針對國內男同性戀在三溫暖感染愛滋的調查發現,未割包皮者感染愛滋的風險是割包皮者的十一點五倍,常出入三溫暖的同志中,約百分之七感染愛滋。另外,衛生署計畫將愛滋病(新聞、網站)毒檢驗納入產檢,不過礙於經費來源,還在與健保局(新聞、網站)研究細節。

陽明大學愛滋病防治中心主任陳宜民發表「三溫暖男同性戀感染愛滋病監測研究」指出,去年調查的四百六十六位出入三溫暖的男同志中,有卅六位是愛滋感染者,感染者中只有三位割過包皮。

無獨有偶,上週在曼谷舉行的國際愛滋病大會中,南非學者也提出一項在愛滋病毒肆虐的烏干達所進行的研究,指出在割包皮男性愛滋感染率為零的情況下,未割包皮的男性裡,卻有百分之十六點七的人染上愛滋。

陳宜民表示,目前推測是因包皮黏膜上存在的藍氏巨大單核球很容易遭受愛滋病毒侵襲,進而攻擊T淋巴球造成感染。他指出,像天主教國家菲律賓,因為宗教關係有九成五的人割過包皮,而目前菲律賓的愛滋病感染人數為兩千多人,比起人口數只有菲律賓三分之一的臺灣來說,感染比率相對低了不少。過去也有研究指出,包皮較長的愛滋感染者,尿液中含有的HIV病毒量也較多。

這項調查也分析,在出入三溫暖的男同志中,感染愛滋病的危險因子除了未割包皮外,經常變換零號與一號的男與男性行為,感染風險是隻扮演一號者的四點一倍,不用保險套者的感染風險是使用者的三倍,而毒癮者的感染風險,也是不吸毒者的四點四倍。

上一頁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