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神話 6秒跑百米    42公里馬拉松90分鐘搞定 

基因工程創造超級運動員?

 【2001-05-14/民生報/B2版/體育新聞】  

   

本報綜合報導 


「紐約時報」報導,繼禁藥之後,運動選手為追求更好的成績可能已轉而求助於基因工程。六秒內跑完一百公尺、90分鐘跑完馬拉松賽42.195公里賽程,這些不可思議的成績不出10年,甚至兩年內就可能出現。

國際奧會委員高斯甚至認為,目前可能已有運動員甘冒生命之險,把自己當成基因工程技術的白老鼠。

國際奧會和世界反禁藥總署將於6月、9月開會討論此一問題。

注射某種基因後,可以令肌肉爆發增強,目前將近9秒79的百公尺世界紀錄可輕易突破;注射能增加血液含氧量的基因,馬拉松選手也可大幅提升目前約兩個小時才能跑完的成績。

世界反禁藥署副主席侯傑指出,比起傳統禁藥,基因技術也許對運動員傷害更大,但更有效;不需持續服用或注射,注射一劑便可有效數月甚至數年,目前的科技也很難檢驗出來。

雖然基因工程技術未臻成熟,但國際體壇日趨商業化,得勝所帶來的名利雙收可能讓選手迫不及待。一項於1999年對200名美國奧運選手所作的意見調查,發現竟有逾半數受訪者表示,如果可以確保持續五年每戰必勝,他們不惜服用可能致死的禁藥。

top


運動場上 基改競技

編譯朱邦賢/紐約時報十三日電 
【2001-05-14/聯合報/10版/國際話題】

三十年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一直在玩一種化學上的貓捉老鼠遊戲。運動員服用禁藥提升成績,科學家則設計各種測試方法,檢驗運動員服用何種藥物。無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運動員隨後服用更難檢測的藥物,國際奧委會只能瞠乎其後。

國際奧委會擔心,運動員為了追求「更快,更高,更遠」的目標,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接受基因工程技術,所以即將集會探討此一主題。國際奧委會醫學主任、法國籍的夏馬希說:「我們一定要趕到前頭。」

接受基因注射     短跑百米只要6秒

基因指示身體製造蛋白質。如今,看來注射某種基因到人體內,就能使人體產生更快速抽動的肌肉纖維,使一名短跑選手百米跑六秒,而不是跑十秒。同樣的,注射一種可以增進傳送氧氣能力的基因到體內,就可以使馬拉松選手在一個半小時內跑完全程,而不是兩個多小時才能跑完。有些科學家和國際奧會委員相信,體育的基因工程再過十年,甚至只要兩年就可以成真。事實上,有人相信,可能已經有人在暗中進行雛形的基因工程,讓選手的健康陷入極大的險境。

一九九四年冬運快速滑冰冠軍,目前擔任國際奧委會委員的挪威醫師柯斯說:「我想某種方法可能已開始使用了。」

基改後果未知      可能更加威脅健康

將基因注入人體內可能引發何種後果,目前所知甚少,所以使用任何基因工程以提升運動員的成績,都被視為危險而不道德的行為。

但人類基因組圖譜已經繪出,基因科技儘管尚不成熟,但發展甚為迅速。急於在運動場上以些微之差的成績出人頭地的運動員,不太可能枯等科學界使基因工程進入完美的境界才加以運用。運動員就是天生的冒險家。他們承受的壓力相當大,榮獲金牌後獎勵也很可觀。所以,他們往往不計一切追求勝利。

比利時外科醫師羅吉說,與傳統服用禁藥的行為相比,運動基因工程儘管會造成更大的健康危機,卻也可能讓成績更有進步。往後運動員不需要經常吞服或注射藥物,只要一劑基因物質,就可以維持強大的肌肉,或提升傳送氧氣的能力,時效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科學家說,使用目前的科技,不太可能檢驗出這種改變基因的手法。

美國奧運選手    曾表強烈接受意願

在一九九五年的調查中,有人問將近兩百名美國奧運選手,如果讓他們服用一種禁藥,保證他們五年內在每一場比賽中所向披靡,代價是往後可能藥力發作,有致死之虞,還是有一半以上選手表示願意。

最近紐約市有一場有關青少年使用類固醇的討論會,發現有些人為了提升在運動場上的表現,拚命使用類固醇。一名女籃選手要求醫師弄斷她的兩臂,再重新接合,希望能使兩臂增長。為人父母者則要求小兒科醫師給子女增加成長荷爾蒙,讓他們長得更高,更像運動員。有些美式足球員的父母甚至要求醫師給他們的兒子施打類固醇,好讓他們獲得學校獎學金。

雪梨奧運會男子四百公尺接力賽冠軍美國隊的杜魯蒙德說:

「馬怪爾到底用了什麼秘方,才沒人管。人人只想看他打破全壘打的紀錄。」

如果基因工程能夠做得更安全,比傳統服用禁藥更沒有副作用,恐怕反對改變基因的聲浪就會愈來愈小。

 top

s u r r o g a t e        motherh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