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套使用寫入教材:易誘中小學生性關係?  
新聞來源:北京晨報 2006/12/19
 
 

 

  婚前禁慾、拒絕網戀、正確使用安全套……這些在不少人眼中略顯「敏感」的字眼悄悄現身於北京中學教材。對此家長的反應褒貶不一,有家長認為,提早告訴小孩子這些事情,更容易誘惑他們走向網戀或婚前發生性關係。

  據《北京晨報》報道,從今年秋季開始,北京率先推出「中小學生預防愛滋病專題教育讀本」,目前已有八成中學在使用。有關專家表示,類似「安全套」的爭議內容,教師可結合當地的文化背景、學生認識程度,通過案例討論的方式進行授課。

  有關人員說,該讀本通過不少生動的案例告訴中學生關注避免感染愛滋病病毒的細節。不吸煙喝酒、拒絕網戀也是預防愛滋病的重要途徑。

  教材執行主編、北大醫學部公共學院馬迎華教授介紹說,圖文並茂的防愛讀本除了引導中學生認識愛滋病、瞭解傳播途徑等內容外,還幫助他們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反對歧視愛滋病人。

  在該讀本高中分冊中可以看到,在「認識高危行為」一課中,「無保護的性行為」作為愛滋病傳播的重要途徑被列舉出來,書中還引入目前國際上預防愛滋病的 ABC原則,即「禁慾」,不進行性活動;「忠誠」,夫妻雙方或有性夥伴關係的雙方互相忠誠;「安全套」,性行為中正確使用高質量的安全套。另外,在幫助中學生學會自尊自護的處事方式上,該讀本形象地引入ATM卡的說法,即「婚前禁慾」的英文縮寫,建議中學生學會拒絕,避免婚前性行為。

  據瞭解,在教材進入課堂時,一些教師曾對有關「安全套」的敏感內容如何講授感到困惑。馬迎華主編對此表示,該讀本高中分冊中關於異性交往的部分可能會讓部分教師感覺不好掌握,不過老師可通過案例分析、學生討論、教師匯總的辦法,引導學生自然地學會相關內容。該讀本編寫者之一、具有16年健康教育經驗的景山學校的劉瑩說,雖然有的家長以孩子太小的理由覺得不宜在課上講和性有關的內容,但多數家長還是希望老師適度講授。

  對於這種讀本的出現,反應褒貶不一。不少家長對此表示歡迎,但也有人認為,這樣的讀本,更加容易誘惑學生走向網戀或婚前發生性關係。

  不久前,就有網民指出明末清初人林嗣環的作品《口技》中有段敘述疑似涉及男歡女愛的「成人」內容在課文中被刪改,此事在網絡上引發了恢復與否的爭論。

  《口技》原文裡的段落為「遙聞深巷犬吠聲,便有婦人驚覺欠伸,搖其夫語猥褻事。夫囈語,初不甚應,婦搖之不止,則二人語漸間雜,床又從中戛戛。既而兒醒,大啼。」

  在中國的中學課本中被刪改為「遙聞深巷犬吠聲,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其中「搖其夫語猥褻事」、「床又從中戛戛」等影射男歡女愛的文字刪除。

 

 

【國際邊緣】【青春的性別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