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性教育的黎明:性教育與教育改革

(1997年,台灣校園體制內的兩性平權教育在彭婉如及白曉燕命案後的民意喧囂中積極展開,令人憂心的則是這種驟然發動的性別教育很有可能落入最保守而傳統的性壓抑宣導。性/別研究室決心介入,於是在那一年中,用會議和培訓來收集基層教師的經驗和難題,然後用我們的討論和寫作來凝聚並擴散不一樣的性別思惟年底,桃園縣教育局委託製作教師兩性平權教育閱讀材料,這篇文章就是為了那本閱讀材料而寫。後來加以擴展,收入《性/別校園:新世代的性別教育》,台北:元尊,1998年10月,63-74頁。)

社會大眾對性別教育(兩性關係)的關注,其實並不見得是對兩性平等理想的擁護,而更有可能是成人對青少年日漸活絡的身體活動感到憂心忡忡。君不見一旦報上報導青少年性騷擾、性強暴、懷孕墮胎等等事件,成人們便立刻呼籲趕快提供「正確的」性教育(或改頭換面稱為「兩性教育」)嗎?可見得大家對教育的關心是很有現實動機的。

不過,這種心焦倒也無可厚非,關心嘛!只是,在這種強烈的關注之下,當性別教育變成另一波「正確」標準答案的灌輸時,是不是會使得這樣的教育變形呢?

換個方向來想,如果說在教改的理念之下,所有的教育都應該是多元的,開放的,那麼這些基本的理念落實在性教育的領域內時,應該會有什麼樣的啟發呢?

唯有多元,方能平等

首先,教改理念中所謂的「多元化」,說白一點,就是過去被排擠的文化、知識、觀點都必須在教育的殿堂中享有宣傳自我、延續自我的正式管道。

例如,過去在教育中不能使用方言,這樣便使得方言被排擠,損失了廣泛使用、延續自我的管道,而現在推廣母語教學就是一種校園語言多元化的現象。另外,在戒嚴的體制下,有些教師雖然有不同的政治理念、教學理念、人生價值觀,在校園中也必須隱諱不言,而現在在解嚴的多元化過程中都漸漸找到了公開宣告的信心,形成一個百花齊放的場面。

按照同一個「多元」的邏輯,過去學校教育延續了性別歧視的文化,只傳達那些鞏固傳統兩性角色分工的性觀念,要求學生矜持、壓抑、被動,而且在課堂中一遇到討論身體愛性時,就變成封閉保守的一言堂;那麼現在,當教室內的各種性別成見已經開始被整個社會檢驗糾正時,流行在教師嘴裡的各種有關性的偏見也需要被反省,被挑戰。畢竟,異質觀點的自在呈現,是任何平等的必要實踐。

這就好像我們常常說,媒體中對不同政黨要有平衡的報導,才算是政治平等;那麼,同樣的,我們注意到在這個時刻,性別平等和性平等都還有待我們努力,因為有許多文化素材(特別是對性表示肯定的)以及主體的聲音(例如同性戀或性活躍的青少年),在教育的管道中仍然受到排擠抹黑,無法平等的在教育中立足。

最明顯的就是,在教室中談到「性」的時候,通常老師只容許一種聲音出現,那就是警告的、危險的、嚴重的、禁止的說法。最開明的也不過叫孩子用「尊重」(也就是壓抑),來「等候」結婚的時刻(現在的平均結婚年齡是29歲!)。這種描述往往封閉了進一步交換意見和經驗的空間,嚴重的簡化了性的各種層面內涵,也切斷了孩子培養身心準備的機會,反而使得她們一旦面對抉擇的時候,沒有實際的力量來掌控局面。

還有,即使在一個擁抱兩性平等理念的教室中,談到了「性」的時候,常常還是回復到最傳統的性別偏見的說法。我們常常會聽見:「男生性慾比較衝動,無法自制」;「男生比較好色,女生比較為愛而性」;「女生要尊重自己,身體是一輩子的事」;「女生千萬不要太主動,否則人家會以為妳很隨便」;「男生不要輕易和女生發生性行為,否則是要負責的,不是迎娶對方,就是付出遮羞費」等等。這些話語都再一次鞏固了原本的性別角色安排,更放棄了改變和重塑性別定位的機會。更糟糕的是,那些在言語和行為上不甩這些警語,不肯按牌理自我設限的青少年學子,常常會被當成校方監控的對象或是反面教材,因而遭受其他學生的蔑視和排擠。

我們幾乎從來不會在教室中聽到正面善意看待青少年身體和情慾的言論,幾乎沒有教師積極鼓勵並支援學生走過一段段青澀的戀情,幾乎沒有教師以平實歡欣的心情看待學生對性的好奇探索,好讓學生很早就開始平實的、冷靜的、理性的看待和性相關的事。我們聽到的只是一遍又一遍由上至下覆頌的警語和責備,充滿驚惶,也充斥焦慮。

像這樣單向灌輸和單一規範的制式教育,已經嚴重的違反了現階段台灣的教育改革者一再揭示的多元尊重的教育原則;它只埋首於道德高調的沙堆中,看不見學生早就各自在身體活動中展開了人生,只是不告訴成人而已。而當只有這些警語佔據我們的教室時,它們往往構成學生的焦慮、恐懼、猜忌、怨恨、和偽善。

更嚴重的是,我們面對的歷史趨勢是,資本主義商品化的發展正在不斷把媒體和身體「性感化」,這麼一來,教育如果枉顧青少年的生活現實和身體現實,而只是用一套陳腐的禁慾言談(但是穿上「真愛」和「尊重」的外衣),要求她/他們恪遵嚴謹的性道德與性別角色規範,那麼我們的教育不但沒有幫助青少年面對她/他們的情慾人生,反而形成了愈來愈不人道的高標準要求,在她/他們的身體和心靈上創造更多的痛苦自責。這恐怕也不是任何開明的教育所追求的目標。

所有的教師都要開始接受一個簡單的事實:社會是會演變的。從遠古以來到工業革命,人類都是在青春期就開始性生活,這一向就被視為天經地義,從沒有人會說那有什麼不好。但是工業革命對有技術的勞動力的需求,使得人們開始嚴格區分成年與未成年的界限,創造出「青少年」的說法,要求他們禁慾和晚婚,以便他們能自我規訓,投入準備勞動生產,這麼一來,人們的共識也相應的變成只有已婚成人可以從事性行為。但是現在時代的趨勢又在改變了,資本主義的慾望生產和避孕措施使得我們下一代的性生活將從青少年時代就開始,而不是在成人時代或婚後才開始性生活,因此青少年性行為將會越來越普遍。而我們的性教育若不能面對這個簡單的事實來重新評價青少年的性愛,若仍把教育資源投入在制止而非支援青少年的性愛,那麼就必然會導致極為慘痛的代價和衝突,不但徒勞無功而又治絲益棼,師長對性的普遍負面評價將使進入性行為的青少年心靈受創,而不幸的是,後者受創的心靈為了求得自保,又往往會轉化為犯罪的心態,這種惡性循環恐怕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

如果說青少年性愛愈來愈普遍,那麼我們就更應該用新的、肯定的、支援的說法,來取代那些不利女性的性言論,以免少女在新時代中處於無力和受限的狀態,反而不能從性活動中和少男一樣得到應有的自信尊嚴和力量。例如,我們可能首要就要打破「女生在性事上容易吃虧受害」這種偏見,可是校園內誰有力量打破這種偏見呢?──絕不是好女生出身的好老師。

事實上,校園內原本也有許多所謂「大姊頭」、「霸王花」、或活潑開放的少女,她們正在用一些從次文化、流行文化、或不知哪裡來的說法,拼湊出能讓自己在身體的探索上感到自信、有力、愉悅的詮釋,並徹底的排除吃虧或受害的感覺。但是這些強悍的女生在教育體制中遭遇到的卻總是責備、懲罰和孤立,她們的意見和自我的主張總是被老師駁斥貶抑為無目的的叛逆。而當教育者質疑這些少女是否被商品物化、迷失或沒有自主性時,就完全看不到這是一批最有自主性及力量勇氣來和惡劣性別環境搏鬥的少女。無疑的,她們需要更多支援性的言談資源,使她們能在自主的能力上壯大得力,但是同時她們的經驗和能力也可以為其他女生提供參照的諮詢來源,以便更進一步改變兩性在社會文化中的權力定位。

為了保障這些和主流性觀念不相合的「性異議份子」的生存空間、資源分享、和自我存續,新的性教育實踐不能只有開明的宣示,而缺乏實質的多元並陳。畢竟,多元不只是多幾個觀點說法,它更意味著「平等呈現」和主流大眾不盡相合的價值觀點。事實上,也唯有真正的多元差異並陳,才談得上平等對待差異觀點;唯有性別角色的多元發展,才可能達成改變性別權力的傳統佈局。多元與平等之間有大道直通。

因此,當性議題浮現在教室中時,多元文化理念之下的性教育實踐,絕不會只是傳達所謂的「正確」性觀念或「正確」性知識,也不會大談倫理、責任等等單一話題,而必須包含各種不同立場、不同理念、甚至互相衝突的價值觀和學說。在政治光譜上至少要做到傳統的性保守派、開明的性自由派、激進的性解放派等各派觀點多元並陳,討論各派會如何看待各種性議題(例如婚前性行為、性騷擾、同性戀、離婚、單身、代理孕母、性工作等等)。這樣的細緻分析和討論,是培養學生獨立判斷能力的必經步驟,也是訓練理性思考以規劃自己人生道路的機會。

除此之外,在這個各種身分認同主體不斷浮現的時代,多元的性教育也必須是一個平等看待各種性偏好的教育,也就是在談論性議題時,平等善意的呈現各種性生活方式和主體,而不是老是說紅茶辣妹就是墮落腐敗,第三性公關就是變態,談戀愛一定會荒廢學業,同性戀一定會痛苦以終,破碎家庭的子女都是問題學生等等。事實證明,我們對其他的性主體極其無知,從來沒有接觸過她們,沒有傾聽過她們的看法和感受,但是竟然有膽以最常見的成見來評斷她們的生活。這種自大和狹隘,也正是多元性教育要挑戰,要消除的。

畢竟,多元性教育不僅僅是多元性觀念的並陳,更是多元性主體的平等。

衝突辯論,民主操練

如果我們寄望一個可以呈現多元歧異的性觀點的教室,那麼教室中的權力關係和協商空間必然要有相應的調整。換句話說,當性議題浮現在教室內時,教改一向宣稱的多元理念才真正面臨了最大的考驗。

平實的、不帶成見的呈現、討論、辯論、協商各種差異的衝突觀點,本身就是「多元」的基本實踐(如果都是差不多的觀點,或單一的觀點,那還算是什麼多元呢?),而這樣的一個學習空間需要最大的包容力,最友善理智的態度,最不預設結論的開明眼界。

許多老師都說,每次問有沒有問題,或者請學生提供自己的經驗和看法時,學生都保持靜默,或者講一些沒什麼內容的普通說法,或者故意搗亂,使得老師覺得討論不起來。其實,這裡的關鍵是,第一,制式的教育沒有鼓勵學生發言的習慣,反而要求學生「不要吵」,久而久之,學生自然喪失主動說話找尋素材的興趣和動機;第二,學生在教室中說出自己的看法常常是很危險的事,要是學生的說法和主流不合,有時還會遭到整肅或羞辱。這麼一來,誰還願意找麻煩呢?再說,有些老師口頭上說開明,但是遇到不一樣的意見時還是立刻開始訓話,這也使得學生看穿老師的虛偽,再也不想和老師玩這種遊戲。換句話說,老師的基本態度若是預設底線,遲早會被識破,遲早會斷掉溝通之路。

另外,一般教室往往仍然期待教師作為知識的生產中心,由教師來提供所有的知識和標準,在這種集權的架構內,能夠容許學生提出她們自己的觀點已屬不易,要是還能尊重學生擁有和老師截然不同的觀點,那就更考驗老師的智慧和心胸了。由此可見,對教改或兩性平等想要推動的多元教育而言,最困難的工作恐怕不是找尋合適的、正確的教材,然後統一的單向灌輸給學生,而是擁有那種開放的、理智的、可以承認己身的成見、努力謀求公平正義的氣度。說白了,就是一種可以尊重別人的人生選擇的心胸。

相較起來,在政治理念、文化語言的層次上,我們已經逐漸了解多元的必要,但是在性議題浮現的教室中,多元似乎又顯為窒礙難行,這是有原因的。

對一個封閉避談性事的文化來說,和身體相關的一切事物一方面被視為是最隱密的個人生活,不宜在公共的空間中討論,或是被視為是生理上最自然的發展,不需要任何研究和探索;另一方面卻又同時被視為是文化道德的切實體現,因此必須接受公共共識的最嚴厲檢驗。於是,在性方面任何微小的波動異議,都引發最情緒化的反應、最嚴苛的要求、最正義凜然的排斥。

另外,對一個深刻看重代間差距的文化而言,青少年對自己身體愉悅的自主要求,意味著成人的權威和期望會受到挑戰挫折。再加上一般人認為和身體愛性相關的議題都聯繫到個人的道德操守,左右到個人的人生大計,甚至還會影響到社會文化的存亡,因此在這種議題上對差異觀點的容忍程度也最低。要是那些突破傳統窠臼的人,竟然是一些被視為需要保護看守管教的青少年學子,就更是一點都不能放鬆了。

但是,多元教育理念所要求的,就正是成人和青少年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權力做出調整,讓新的學習互動、新的師生關係在鍛鍊協商中浮現。

說實在的,由於我們的文化對性議題耕耘的不多,言論方面十分閉塞,老師和學生都還在摸索如何理解身體情慾,如何面對層出不窮的性現象(就如同我們在前一段時期摸索如何實踐民主、如何叩應節目等等),因此這個時刻其實提供了最好的機會讓老師和學生一齊創造新的自我定位和互動模式。

這也就是說,在教改的性教育教室中,第一,學生的定位改變了。學生不再被視為白紙一張,供老師的智慧或標準答案在上面揮灑。學生總是帶著他們各自文化背景中所形成的身體經驗和性觀點差異到教室來,如果老師提供的是一個開放的教室,貼近現實狀況的教室,學生就有機會面對並認識其他人的差異,從而認識自己。

在這個前提之下,面對青少年學子在資本主義文化中已經快速發展的情慾現實和慾望,面對她們在清純面容底下流動的熱力和需求,面對她們染紅的頭髮和緊身的短裙長褲,老師再也不能只用訓話來和學生互動,再也不能只用恐嚇來控制她們──那只會強化反抗,強化芥蒂,只會切斷她們和成人之間的可能聯繫。

老師需要放手,讓學生在彼此的折衝中,把教室經營成一個讓各種情慾資訊和經驗可以自由交流自由詰問的自在空間。老師和學生在這個教室中,不但可以去認識和情慾相關的複雜糾纏和躊躇心碎,也可以去認識愉悅是一種需要澆灌和操練的能力。

第二,老師的定位也改變了。老師不再扮演提供真理的權威角色,而是對等的和學生共同協商、討論、辯論,因此多元的性教育一定是民主平等的教育;它必須擺脫由衛教專家壟斷或者由醫學專家定調的單向灌輸模式,而以學生為主體。因此無論談什麼問題或現象(從手淫到愛情,從婚姻到墮胎),老師都會鼓勵學生由個人經驗、個人觀察、個人意見出發,自由的、坦然的發言,在不設底線、不作道德判斷,反而鼓勵差異、支援另類的友善氣氛中,透過互動式的集體討論,來凝聚個人對本身情慾感受的認識與分析。

當然,由於學生來自不同的背景和環境,有著不一樣的需求和價值觀,在一個開放的互動的教室中,很有可能會發生意見衝突。但是,面對衝突和差異,老師絕不可以再訴求過去標準答案所帶來的安全感,這種權威本身就是一種暴力,對學生而言不是什麼好榜樣;相反的,老師的角色不是去刻意淡化或化解學生之間的價值衝突,而是鼓勵多元價值與觀點的並陳,示範如何理性的質問並檢驗彼此的說法,這樣才可能創造民主尊重的態度和習慣。

像這樣的教室,除了個人層次的觀點外,老師的社會經驗和分析能力還可以提升課中的各項討論到社會、文化的層次,以便反省每個人的身體情慾是如何銘刻了性別、階層、年齡、婚姻狀態等等差異的權力關係,甚至還可以開始集體思考創造、突破、及改造現有的侷限。

老師惶恐的說:「我怕自己沒辦法控制局勢,我怕自己答不出學生可能問的問題,到那時候,教室不就失控了嗎?」

妳看看,難道秩序的代價一定是威權統治嗎?老實說,在多元的性教育教室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因此也不必再用權威來遮掩心虛的焦慮,相反的,教師可以在虛心的平等互動中,擺脫過去因為權威而形成的僵化和拘謹。另外,教師的職責只是創造那個多元開放的教室空間,鼓勵多元觀點和經驗出線,折衝平等討論的秩序而已;老師需要誠懇的和全體同學溝通,亂與不亂,失控不失控,都應該由教室中的全體成員(包括老師在內)來斡旋,而不是由老師一個人繼續擔任警察的角色。

如果說社會需要更有智慧處理日漸複雜的人際衝突,那麼教室就必須成為實驗的、培養的、操練的空間。而又有哪種議題像性一般,充滿混亂的情緒和顧忌?有哪種教室像性教育的教室那樣適合我們操練民主多元尊重呢?

結語

教育改革中的多元、民主、實用、學生為本、經驗取向、注重價值衝突等等理念,都為教室中的性討論提供了最深刻的啟發。任何課程教學都應該鼓勵學生自主與自由思考,推動教室多元開放;同理,性議題的討論也不應為獨裁者保留以道德教化為主的教學黑暗大陸。

如果我們堅持多元教改的理念,平等的看待差異的文化和價值觀,那麼在面對性議題時,也應該要求性教育具有所有教育應具備的理想品質。同時,我們也同樣以批判的看待教育的方式,來批判地看待性教育。

畢竟,性教育不能是製造更多罪惡感、製造更多焦慮的教育;性教育必須從學生的主體和身體出發,從她們的意願和需要開始,以尋求一個不輕看青少年、不否定青少年情慾的文化環境。

引用本文請保留網頁原始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