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眾分化的社運年代

20150123-001-%e7%ac%ac13%e5%b1%86%e6%80%a7%e6%ac%8a%e8%ab%96%e5%a3%87

(這是2015年1月23日我在性別人權協會主辦的性權論壇「墜落與爬升」上作為回應人的發言稿)

今晚聽了這麼多精彩的分析,作為回應人,我是不可能都回應的。但是2014年有兩個越來越明顯影響社運發展的「分眾分化」趨勢,倒是我今晚想挑出來說的,其中也會直接間接回應到剛才其他朋友提到的一些議題。

第一個趨勢就是我所謂「人權禿鷹」的高亢展翅。在過去,遇到非主流的議題或者非主流的主體──特別是污名主體,政客們總是唯恐避之不及,冷漠以待。但是現在某些性少數和性別少數的議題,例如同志婚姻立法和跨性別免手術換證,卻突然受到了特定政客的青睞。相較之下,像火車趴事件判刑或者愛滋感染者的權益卻仍然乏人問津,甚至被嗤之以鼻。這其中的差別待遇要如何理解呢?政客們的「猛爆型正義姿態」又反映了怎樣的社會變化呢?

我覺得這和我們社會近年開始以「開明進步形象」當作政治籌碼和競爭業績是脫不了關係的。這個以「政治形象」為主的操作需求使得「污名」不再是必然被迴避的東西,因為議題和主體可以被更細緻的區分:只要積極表現擁抱主流價值(例如承諾忠誠婚姻),或者誠心回歸社會規範(例如接受固定的性別二分定位),政客們也樂得插花插隊,順便收割社運成果。不過,禿鷹畢竟是禿鷹,它們只活在空泛的人權高空裡,對代言主體的生活現實和細節一無所知,因此也只會高調的覆誦同性戀相愛結婚的權利,或者粗暴的把跨性別主體的積極身體改造曲解為活摘器官或者破壞泌尿系統的酷刑。可悲的是,一些久久渴望被權力關注的主體,在欣喜終於可能出頭之餘也選擇略過社群內部差異,甚至攻擊不同意見的主體,投誠助長禿鷹政客們掠奪議題、分化社群的機會。

我想講的第二個趨勢則是「知識論述民主化」在社運圈裡所強化的分眾分化效應。像臉書這種社交媒體變成主要溝通對話管道以來,政客都驚訝於網軍或粉絲的集結力,很多人也討論社交媒體對個人關係的衝擊,科技似乎有能力分類簡化原本複雜難解的人際關係,然而短線進出的溝通模式也使得社運團體和組織內部之間的差異更容易尖銳化。社運圈裡一向不乏各種差異和衝突,畢竟社會還有許多非常根本的權力與利益軸線不斷折射群眾的意識和慾望。「團結」本來就是一個需要磨合和共事才能形成堅實的基礎,但是在社交媒體的年代,知識、資訊、論述、話語的民主化,意見表達和回應的及時性,都使得一來一回的對話交鋒多了幾分針對性;很難區分是公是私的情緒表達和引用,更使得流彈四射、渲染擴大。這種以立刻及時為特色的溝通模式,使得立場表態高過了縝密思惟和反覆斟酌,不再檢視、不必核實,只要反應。說得正面些,這提供了管道讓差異觀點浮現,但是同時它也使得「短視淺言」成為大宗,而且在必須以新鮮觀點爭取群眾反應的環境裡,話語也傾向於刺激嘲諷惡搞曲解,勾動人們的妒恨怨忿,造成強烈對立。以短短文句及時表達意見和情緒,更使得面對面的對話和反覆的確認理解,都成為多餘。

不管是人權禿鷹所鼓勵的分眾分化,或是知識和論述的民主化所激發的分眾分化,「差異」已然成為社運、性運不斷需要處理、面對、超越、放下的東西。今晚老中青三代性權人士花工夫、花時間誠懇而深入的整理呈現他們的思考,各位也願意餓著肚子憋著尿從頭坐到尾聽講,這個相互學習和溝通的機會是十分難得的。我們也希望論壇能夠持續打開對話、思考、討論的空間。

轉載本網頁時請保留本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