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譯入門──2002秋天

何春蕤(A210, Tu 2-5 or by appointment


三、口譯 精通語言 也要反應快 把握機會 累積經驗 

 

杜南馨(右)與王秀毓(左)常一起搭當做同步口譯,工作時需要專注聽主講者內容,並留意自己的聲音品質。圖片: 1 / 1

越來越多的國際會議、記者會與展覽在臺灣舉行,因此也需要多種不同語言的現場口譯。很多大學畢業生以為只要外文系畢業,就可勝任口譯這份工作。其實,口譯需 要掌握各種不同專業主題會議的「專業用語」,以及良好的臨場反應,這次我們就請到4位擅長不同語言的口譯,一起來談他們的工作及如何進入這一行。報導╱沈 育如
攝影╱高凱新 部分照片提供╱林炳奇、畢明燕


口譯可分3種

口譯可分成主講者講完一段話,再翻譯這段話的「逐步口譯」;與主講者同時進行的「同步口譯」;及外國廠商來臺時的「隨行翻譯」3種。逐步口譯與同步口譯的困 難度最高,更需要在會前有充足準備才能應付。其中同步口譯需要2個,甚至3個以上的口譯員一起分擔工作。常一起進行英語口譯的杜南馨與王秀毓,工作默契十 足,在一場會議中,同步口譯需非常專注在主講者的談話內容,然後口述出來,因此他們輪流一個人約翻譯15至20分鐘,再換另一個人,以避免注意力下降而影 響翻譯品質。工作時如果一人漏聽一段話、來不及記下數字或專有名詞時,另一人就會機警地記下來,再遞上筆記適時提醒對方,這些都需要多年合作默契才能成功 完成一場口譯工作。


同步口譯需要2個以上的口譯一起分擔工作,彼此要相互支應。圖左為杜南馨,右為王秀毓。

主講者的語言分身

王秀毓說,在國際會議中,不論是逐步或同步翻譯,口譯都是主講者另外一種語言分身,要傳神地把主講者的聲音表情轉述出來,「尤其是一些直銷會議,有時主講 者的語調高昂與肢體動作很大,這時一旁的逐步口譯也要跟他一樣情緒很High,才能炒熱現場氣氛。有時我們就像演員般要表演,不過事後觀眾與主辦單位反應 良好的話,我們也會很有成就感。」王秀毓說。


嘉和國際會議視聽暨口譯服務業務經理黃舒莉

專家說 新人循序漸進累積經驗

國際研討會的主題相當廣泛,找口譯時,因彼此配合過多次,都知道他們擅長哪方面議題,所以會先幫他們過濾Case。但如果是新人,會讓他們循序漸進,從簡易、比較熟悉的領域做起,之後再慢慢累積實力與經驗。


韓文口譯畢明燕說,口譯需要會議前準備資料,以應付當天狀況。

平時就做準備

臨場反應對口譯來說非常重要,從事韓文口譯的畢明燕說,不是每個主辦單位都會在會議前就先提供當天相關資料,有時也只給題目而已,口譯人員必須自己先找資 料,才能應付當天狀況,甚至在會議進行時全神貫注地聽,然後同步翻譯演講內容,這對口譯來說壓力相當大。從事日文翻譯20多年的林炳奇說,口譯人員只要臨 場經驗越豐富,累積知識越深厚,其實準備的時間也就相對縮短。但是對新人來說,準備工作就要充裕,「之前也曾發生過新人對翻譯的內容不瞭解,現場反應又不 快,結果事後受到主辦單位抱怨,甚至負責接洽口譯的國際會議公司不付錢的情況。」林炳奇說。


從事日文口譯的林炳奇建議新人,平時就要多涉獵不同領域的專業。

涉獵多方面專業領域

至於翻譯時會遇到的各行各業專業術語,畢明燕也建議,必須在平時就做好準備,她建議有心要從事這行的人,不妨多上網找些韓文文章來練習,深入學習專業用 語。林炳奇則是鼓勵對這行有興趣的人,入行前就要多方面涉獵專業相關知識,例如女生不喜歡看半導體等高科技書籍,而男生也不愛涉獵化妝美容等領域,但是女 生怎麼會知道哪天會遇到要口譯半導體會議,而男生則要口譯化妝品發表會呢?所以林炳奇建議新人,平時就多看一些入門類的基礎書籍,而且越是自己沒興趣、越 沒接觸過的領域,更要在入行前就先接觸。

除了看書外,王秀毓也建議新人,一些很口語化的用語,其實就可以透過看電視影集、或閱讀雜誌等得知。王秀毓說,她曾接過一場關於新生兒疾病風險的會議,那天遇到的新生兒疾病與癥狀用語,就是她平常看電視影集《急診室的春天》中得知的。


專家說 把握機會 培養實力

嘉和國際會議視聽暨口譯服務業務經理黃舒莉遇到主辦單位預算不夠、對口譯要求不高時,我們也會讓新人趁機上場磨練,表現好的話,廠商下次也會指定找他們,甚至有時外國廠商來臺灣參展時,需要有隨行翻譯時,我們也會鼓勵新人上場來增加磨練機會。新人應該將這些記錄到求職履歷中,來豐富自己的資歷。


同步口譯需待在小隔音室內,圖為杜南馨。

口譯語調 要有說服力

國際會議中,逐步翻譯是站在主講者旁邊,需注意儀態外表;同步翻譯則待在小隔音室內,外界只能聽到他們的聲音。杜南馨認為,口譯說話語調須有說服力。「我 們做同步口譯時,不會將耳罩式耳機戴滿整個耳朵,除了專心聽主講者的內容外,也要注意自己的聲音,來瞭解口譯的聲音品質。」杜南馨說。

英語是目前臺灣外語翻譯市場的最大多數,其次才是日文與韓文,目前臺灣雖然有韓語系學生,不過要培養一個專業的韓語口譯,畢明燕說可能需要3到4年的時間,而且中間不能中斷太久。畢明燕建議新人,剛入行時可接一些小Case來磨練,大約磨個5年時間才能算是成熟。


目前臺灣的韓文口譯人才少,畢明燕鼓勵新人有機會就要多累積實力。

從小場次累積經驗

口譯也有淡旺季之分,畢明燕說,一年中以4、5月與9到11月最忙碌。以她來說,平均1個月至少有2場口譯工作。目前口譯薪資有以場次或以天數計算,資深 的專業口譯工作,一整天的薪資約是2萬元,而半天約是1萬2000元左右。目前臺灣口譯市場約有2種培訓方式,一是從師大、輔大等翻譯研究所科班出身的人 才;另一種是非科班出身,但會說一種外語,平時自己接Case來累積經驗的人。

王秀毓也提到,口譯背後要承受的壓力很大,一定要具備高抗壓性,從錯中學的能力。林炳奇建議學生或想入行的人,可上臺北國際會議中心的活動預告網站上查詢目前舉辦的會議議題,從這些領域先著手累積專業,再慢慢擴充到其他專業。


專家說 新人培訓由基礎做起

嘉和國際會議視聽暨口譯服務業務經理黃舒莉
國際會議公司也會到大學翻譯研究所,尋找可以長期培養的人才。不過一開始我們會讓新人做會場周邊的事,像在入口處發耳機、做大會記錄等,藉著這些機會來讓新人接觸口譯現場,並訓練他們的觀察力與耐心。

2006/11/12 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