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現代詩研究躍上國際舞台 台灣立報 2009-05-27
【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透過余光中、夏宇的詩,探討台灣詩人再現美國流行文化與現代主義,證明台美之間的互 通緊密。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美籍教授白瑞梅以此為研究專書題材,本月獲得美國亞美研究協會的最佳圖書獎,是台灣教授首位獲獎者,該專書也獲選為杜克大學 出版社最高規格的推廣。

1987年來台學習中文的白瑞梅,長年觀察發現,台灣對美國歷史與現況都非常熟悉,卻對自己的歷史與現況陌生,美國也不了解台灣,但白瑞梅以《虛空屏幕彼方的詩:對現代主義文化群的諸種介入》來證明「台灣與美國關係密切,並非想像中這麼模糊。」

白瑞梅以余光中的《西螺大橋》巧喻台美之間,「既渡的我將異於/未渡的我,我知道/彼岸的我不能復原為/此岸的我」專書封面更以西螺大橋夜景為主角,以橋的意象來看見台美之間互通的可能性。

白瑞梅表示,台灣的現代詩潛藏豐富的意象,尤其是夏宇的詩,雖然沒有直接提到現代性,但詩集中,透過另類方式思考婚姻與教育等主流價值,可以看作成對現代性提出的反思。

從來台學習中文開始,白瑞梅罕見放棄一般學習法,而是先學注音符號,從夏宇詩集中的筆記可看到,密密麻麻的注音與註解,白瑞梅說,台灣現代詩與英文詩最大不同在於跳脫文法框架,必須找出詩歌的意象與概念才能讀好一首現代詩。

中央大學英文系教授何春蕤稱讚,該專書將台灣的現代詩放入國際學術的視框中,讓台灣可以從國際位址介入主流的現代主義論述,對提升台灣文化能見度具有很大的貢獻。

白瑞梅除了研究突出外,任職交通大學時曾獲優良教師獎,2001年到中央大學任教後,也曾於2005年獲得推薦為全校傑出教師獎,何春蕤表示,白瑞梅不僅研究突出,教學也一點不馬虎。

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美籍教授白瑞梅,以余光中、夏宇的詩為題材,撰寫《虛空屏幕彼方的詩:對現代主義文化群的諸種介入》研究專書,獲得美國亞美研究協會的最佳圖書獎。 (圖文/郭晉瑋)

 
美籍教授研究余光中、夏宇新詩 獲美國亞美研究協會最佳圖書獎 中央廣播電台 2009-05-27

在台任教18年的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白瑞梅(Amie Elizabeth Party),藉由研究台灣詩人余光中和夏宇的詩,比較現代主義在跨國文化的詩作品中不同的呈現,研究成果以「虛空屏幕彼方的詩:對現代主義文化群的諸種 介入(Poetry from Beyond the Empty Screen:Interventions into Modernist Cultrues)」為題出版,今年5月獲得美國亞美研究協會(Association of Asian American Studies)最佳圖書獎,開啟一條閱讀台美現代主義文本的新道路。

台灣知名詩人余光中和夏宇的詩,被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美籍教授 白瑞梅(Amie Elizabeth Party)拿來和詩人龐德(Ezra Pound)以及小說家史坦因(Gertrude Stein)比較,作為研究「現代主義在跨國文化的詩作品中不同的呈現」的範例,白瑞梅將多年研究成果寫成「虛空屏幕彼方的詩:對現代主義文化群的諸種介 入(Poetry from Beyond the Empty Screen:Interventions into Modernist Cultrues)」一書,結果被文學領域最具盛名的美國杜克(Duke)大學出版,甚至被選入專書特輯,今年5月更獲得美國亞美研究協會 (Association of Asian American Studies)最佳圖書獎,對提升台灣的文化有極大的幫助。

白瑞梅表示,會以余光中和夏宇的詩為研究對象,是因為這兩位詩人在表現「現代」的方式,和美國詩人很不一樣。她舉余光中的「西螺大橋」一詩為例,認為余光 中把大橋變成一個讓人感動,卻又帶有可怕比喻的現代象徵,非常有意思。白瑞梅說:『(原音)這個西螺大橋就是一個現代的象徵,然後他的展現方式跟美國詩人 不一樣,所以西方讀者會看到他們沒有看過的東西,然後有一個新的、不一樣的想法來思考現代。』

對於夏宇這位深受年輕一代喜歡的台灣詩人,白瑞梅也推崇她的想法相當特別。白瑞梅:『(原音)夏宇跟其他人、跟別人不一樣,她沒有講到一個很明顯的現代象 徵,我是覺得她對education(教育)或者她對結婚的想法,是非常不一樣,至少我的閱讀是有一些批判的思想,對,然後她怎麼再現這兩個東西,其實是 某一種對現代性,就是一邊人對現代是什麼?現代社會是什麼?一般的認為來比較的話,夏宇是比較另類的、不一樣的思考。』

白瑞梅強調,台灣和美國之間有很長的歷史淵源,但美國人不一定熟悉台美的關係。她研究余光中和夏宇的詩,雖然和詩人想表達的東西未必一樣,但她試圖透過兩位詩人的現代詩如何再現現代化、台美互動關係的解析,讓台美灣關係的輪廓可以變得更清楚。

美籍教授白瑞梅研究余光中詩獲肯定 (江昭倫 攝)

 
研究余光中 外籍師獲獎 聯合新聞網 2009-05-27

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外籍教授白瑞梅,把台灣知名詩人余光中、夏宇的作品,和美國詩人龐德、小說家史坦因等美國經典現代主義文本互相比較,獲美國亞美研究協會最佳圖書獎,這是首次在台任教的學者,得到此項榮耀。

白瑞梅在台灣任教18年,她的「虛無屏幕彼方的詩:對現代主義文化群諸種介入」一書,今年獲美國亞美研究協會的最佳圖書獎。書中白瑞梅研究詩人余光中、夏宇作品和美國現代主義文本互文比較。

不少人好奇懂中文的人都不一定看懂中文詩,她是怎麼辦到的?白瑞梅說,她從大學時期就特別喜歡「詩」,她認為中文詩和英文詩最大不同點是,中文詩可以沒有文法,又能傳達意念;而英文詩還是必須符合文法。

她表示,從余光中的詩作「西螺大橋」中,發現很多現代化的影子,雖然她沒去過西螺大橋,但透過余光中的作品也能意會,因此她特別以西螺大橋夜景做為書本封面,希望讓更多外國人也認識台灣詩集。

至於夏宇的詩,白瑞梅更是驚為天人,她說,夏宇的詩潛藏豐富、隱祕的意向。她更在夏宇的詩中用注音標示,再用英文寫下意涵。她強調,詩詞本身沒有一定結構,只要找出意向和概念,就可以好好讀。

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白瑞梅,研究余光中、夏宇詩集,獲得美國亞美研究協會最佳圖書獎。 記者湯雅雯/攝影

回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