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教育活動記事
桃園地區中小學教師性別教育研討會
布魯斯

《狗仔隊:青少年發飆》



許多人都覺得中央大學的校園是中壢的市民公園,舉凡婚紗攝影、家庭出遊、週末休閒、夜遊約會,雙連坡上的中大校園都是第一景點的選擇。到達校區雖然需要爬上考驗耐力的圓形坡道,但是坡道頂端眺望中壢市景的感受卻是值得汗水的。而當中央大學決定進一步開放高等教育的校區以便與桃園地區的中小學教育做緊密的結合和服務時,雙連坡的松濤似乎更有中壢的風味了。


經過半年的籌劃,特別為桃園地區中小學教師策劃的性別教育研討會終於登場,首先舉辦的梯次就是面對最好動、最具變數的學生群的國中教師,報名的教師十分踴躍,再加上縣教育局同意,全程參加此次研討會可以抵算進修學分六小時,更為日常忙於教學的老師新增了誘因。

國中教師研討會

元月十一日早上八點,教師們陸續報到,對校園的美麗風景印象深刻,對文學院三樓國際會議廳的設備和水準更是大加讚賞,頻頻反應中小學也需要更好的物質環境。參加的老師以性別來統計的話大約有三分之二是女性,其中不乏校長級、主任級的學員,由於有些老師原本就是熟識,大家在咖啡和熱茶的香氣中寒暄敘舊,頓時為原本有點陌生的場地新增了幾分溫暖。為了表達高層主管對於性別教育之重視,以及對所在社區回饋的誠意,中央大學校長劉兆漢親自到現場做開幕致詞,劉校長特別希望藉由這樣的機會能提供基層教師一個管道,尋求積極交流性別教育經驗,也同時在基層教育的階段落實完整、正面的性別觀念。

研討會的正式課程接著開始,首先上場的是性/別研究室的召集人何春蕤教授,
她的名氣顯然頗為普及,研討會開始之前就有老師個人要求何教授簽名留念,使她臉上流露出少見的意外的尷尬。何教授的演講針對變遷中的臺灣社會以及相應的性別文化脈動提出精闢的分析。面對社會快速的變化、資訊瞬間的流通,作為一個基層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眼界來面對現今青少年對於各項知識的迫切需求?何教授明白的指出,臺灣社會已經由一個性別隔離的傳統農業社會,演變為一個人人都要在公共領域中工作的現代工業社會,近年來的國際市場競爭局勢更使得人力的充分運用成為共識。在這樣一個社會中,原有的性別角色需要徹底調整,超越截然二分的分工方式,相反的,男人女人都需要做全方位的人,也就是超越原有的性別規範,尊重自我的實現和突破。因此從事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也必須配合社會現況在教學心態以及教學方法上面做適當的調整。很明顯的,過去傳統的高壓、僵化、監控的教育方式必須徹底的檢討,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多元化的角度去看待青少年的需求以及角色發展。


這一番既嚴肅又不時混著笑聲的演講帶動了老師們的興趣,休息時間的精美點心更溫暖了老師們的心。

 

學校與家長之間的 夾心餅乾

為了加入基層教師的觀點和經驗,這次的研討會在演講之外的課程中都安排了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的會員,與引言的教授同臺演出。第二場就由輔仁大學心理系夏林清教授與中壢市自強國中教師何月照,分別從教學與教師的角度看現今臺灣基層教師的兩難處境。身兼傳道、解惑、授業的教師在今日社會環境下背負著相當大的壓力,一方面有心改革目前僵化的教育體制與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卻又遭受到傳統教育體制規範的束縛,讓基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吃力不討好。同時,來自上級還有學生家長的期許也讓這些基層教師感受到無比大的壓力。會中某位教師即表示她的開明政策常常被家長指責為放任,而稍微嚴厲的管教態度又會遭受到學生極大的心理反彈,教學尺寸的拿捏常常讓這些基層教師感到無所適從。此外,兩代之間價值觀唸的不同也常常在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極大的落差。現在的學生資訊來源豐富,知識的形成和累積都不再被老師或家長壟斷,媒體的傳播力量更在這群年輕學子身上烙下深深的影響,也常常讓成長在不同文化中的教師感覺到無力和學生溝通,趕不上學生的發展。面對這樣的處境,夏教授和何老師都建議,基層教師應該做的即是保持與時代之間的同步,重新去反省過去的思考在這個急速變化的社會當中是否還存在著相同的意義內涵,也應該放下大人管教的身段,以學生為出發點,在面對學業、生活、性知識、婚前性行為、同性戀、性別觀念等問題時候,能夠提供較多的資源給學生參考選擇,而不是一味的逃避、責罵、漠視。


中午時分,全員轉移到隔壁的休息空間中去用午餐,一月的寒風使得飯盒的溫熱一下子就無影無蹤,但是老師們卻熱切的交換著心得,或者追著講員們問個別的問題,對教學的關切溢於言表。吃完午飯還有老師到樓下參觀性/別研究室,對那紫色房間中的每件事物都有高度興趣。

午後,東吳大學心理系的劉惠琴教授與臺中四育國中的王慧婉教師也以自己的生命歷程跟大家分享了校園內的性別經驗。劉教授首先承認自己是被養成好女人的,而且還是因此而受害,至今都還在努力掙脫好女人形象所帶來的限制和退縮,這個非常坦白的分享使得屋內眾多教師深感窩心。接著,她就所能得到國內有關於性教育的素材提出了她的看法,根據她的觀察,現行的性教育不外乎性防堵取向或者性疏導取向,不是一味的避免談論性議題,就是以疏導、引回正軌的方向來談,這樣的論述不外乎是把性視為洪水猛獸,將情慾貶抑到邊緣地帶,同時也在排擠的過程當中強化了傳統的男強女弱、男剛女柔、男主動女被動、男主外女主內、男佔便宜女吃虧、男賺錢女管家的刻板印象。此外,現行的教育也將同性戀、單親、同居等社會現況一律列為「問題」議題,讓身處在這類情況當中的人感到無比的壓力與歧視。因此,劉教授提出了「性發展取向」的教育模式,以積極的態度正視情慾,並且揚棄傳統恐嚇、充滿教條口吻的教育方式,尊重社會建構之下所產生的種種差異,同時也呼籲身為教師者要警覺到自己對性別的偏見,致力於多元平權的教育理念。


「升學機器工廠領班」 與 「校園鎮暴部隊」

另外,由臺中專程北上參加研討會的王慧婉教師則是從基層教師的角度重新探討教師本身的性別經驗與意識覺醒,也提出了現今校園內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緊張對立關係。她指出,老師常常因為升學主義的氣焰囂張,而讓教師的角色被窄化成「升學機器工廠領班」與「校園鎮暴部隊」。在這樣惡質的環境之下,教師只是服事升學主義的工具,而所教育出來的學生都只是這個制度之下的犧牲品。這樣的想法引起了會場相當多老師的共鳴,也紛紛對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各種可能的解決之道,教師們都認為在面對教學的界限與挑戰時,必須真實的進入學生的世界裡,同時透過教師集體的經驗分享匯集出各種可能的策略跟方法,提供多元的性別觀念。


最後一場是由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的兩位教授丁乃非與甯應斌聯手主持性別教育經驗座談,在場多位老師提出了各種心得和意見。有的人對於新的兩性平權教育多所困惑,不知從何開始;有的老師覺得有心改變,但來自學校和家長的壓力太大,缺乏支援;有的老師覺得兩性就是不一樣,不需要特別改變對待的方式;有的男老師對性別教育的可行性存疑;有的老師則提出具體的問題,詢問如何處理像學生寫情書給同學之類的實務問題。七嘴八舌的熱鬧氣憤一掃眾人對麥克風的恐懼,一直討論到五點才不捨的結束。

 

國小教師研習

相較之下,三月十九號舉辦的國小梯次教師性別教育研討會則呈現了另外一種氣氛跟討論空間。中央大學校長劉兆漢再度親臨現場致開幕詞,對第一線的國小教師多所期許,也對性/別研究室進一步服務社區做了明確的指示。首度遭逢大學校長的教師們臉上又是好奇又是興奮。


第一場演講仍然是由性/別研究室的何春蕤教授擔綱。和第一梯次不同的是,何教授選擇更加務實的在演講中針對國小教師的特殊處境--特別是在桃園縣發生一連串箱形車擄走學童事件的陰影中。何教授認為目前的性別教育已經讓本來就處於弱勢的女學生更加的無助,更容易陷入性侵害以及性暴力的陰影當中。在調教女學產生為「好女孩」的過程當中,無疑的將女生捆綁在溫室中,同時所謂的「保護」也只不過讓女生更加驚慌恐懼,並未能在現實狀況當中提供女學生積極正面的自我壯大資源。這也就是說,教導女生自保的說法完全不能改變女生的困難處境。因此,更徹底的防暴之法應該是扶助女生自強,鼓勵那些平常被認為是比較強悍的「壞女生」,以她們的經驗和氣魄來和同學分享,把這些東西轉化成為一般女生可以學習使用的行動資源。這也就是說,教師們應該排除對於「壞」學生的偏見,對她們表現更大的善意,把她們當成學生中的另一種表率,更重要的是,善用她們在日常所累積起來的經驗氣魄,鼓勵她們分享處理危險情況的訣竅,或者進一步和同學一起研究討論如何解除危機。這樣積極的培養女學生壯大自我的方式,才能夠積極的改造目前對於女學生不利的處境。

三月的暖陽照得三樓的會議廳泛起一波波的金黃,何教授一番生動的講述使得國小教師們興奮萬分,迫不及待的要聽下面的課程。

 

好女人-好老師

第二場,夏林清教授再度到會,她以多年和國小教師共同學習組織和成長的經驗,說明國小教師在社會文化中的特殊定位,指出她們既弱勢又被賦予重責的矛盾處境,以此鼓勵國小教師發展更大的自主權。這節課大部分的時間留給了臺北清江國小的侯務葵老師,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闡述著女教師情感經驗的學習過程。侯老師說她一路這樣的觀察,發現站在最前線的教育工作者大多以女教師為主,而這些女教師的性別養成經驗常常都是很傳統的,在教師養成過程當中早就被教導成為一個溫柔、婉約、善解人意、沈默寡言的「好」女孩,單一的感情歸屬也讓這些年輕的女教師沒有什麼選擇機會,婚姻更讓這些教師從一個保守的家庭跳到另外一個保守的家庭當中,終究無法擺脫依附家庭的宿命。而這些年輕的女教師總是要到多年之後,在某個場合遇到一些理念較為不同、有著較開拓思考模式的人之後,才會重新的反省本身在獨立自主的路上需要什麼樣的策略跟方法。然而,事實上卻發現到女教師即使經濟獨立了,情感仍無法獨立,它深深的受到社會既定對女性單一貞操、道德包袱的捆綁,要追求人格及情感上的獨立,依舊顯得資源欠缺。因此,侯老師認為現今的女教師必須集體創造多元的選擇空間,積極的培養學生在情感及人格層面的獨立,不讓她們重蹈上一代的困境。


中午時分又是熱烈討論的時刻,侯老師的誠摯分享牽動了無數老師的心。由於是國小教師的梯次,性別的分佈更為明顯,總共只有七位男老師在場,女老師們的討論順著講者的生命歷程,人同此心的開展,連男老師都忍不住開始思考自己的性別身份。

午飯之後,東吳大學心理系劉惠琴教授與臺北雨聲國小陳淑琴老師上場。劉教授首先把國小學生按年級分類為兩種,低年級和高年級的性別意識發展極為不同。低年級的模仿性強,老師本身的示範往往決定了男生和女生不同的發展軌跡。高年級則首度開始對異性感到好奇,在團體內的競爭和合作關係也使得性別角色僵化。劉老師因此建議大家鼓勵學生做彈性人格的發展,破除性別偏見,切實實踐性別公平的理想。陳淑琴老師則以生動幽默的口吻串接起無數教室中性別事件的實例,引起全場不斷的笑聲。在她的陳述中,老師們看見,在一個開明的、不僵化的教師引領之下,女生可以發展出極為強悍的氣魄,對男生的騷擾或惡作劇也比較有能力自行處理,反而使得學校校園中有比較平權的可能。陳老師的教學經驗顯然十分多樣,她所提的各種例子成為老師們爭相傳頌的對象。


擷取上一梯次學員的建議,中間休息時間不在提供點心,而改以新鮮水果,對於想要保持年輕肌膚的學員們而言,真是一大福音。

最後一場座談特別邀請了婦女新知基金會辦公室主任王蘋來與中央大學哲研所甯應斌教授,就性教育焦點提出自己的經驗與看法。染了一頭紅髮的王蘋對國小教師的重要功能提出嚴正的挑戰,鼓勵大家以更開闊的態度來面對自己有可能深刻影響的國小學童。與會的教師們也紛紛提出自己所遇到的各式各樣問題與大家一起討論。在面對小學生隨時隨地對於性別觀念所詢問的問題時,老師們都感到相當有趣,有人提到許多小學尚未進行嚴格的性別區分,甚至連廁所都沒有明確的區隔,而孩子們好像也比較自在,也沒有強烈的性別猜忌或吸引,這種情勢對國小的性別互動似乎是個很不錯的安排。不過,也有老師對日漸早熟,五、六年級就開始愛慕同學的現像有點擔心,在場的討論氣氛一直提升到最高點。

 

高中、高職教師研習

最後登場的高中職教師組則是在四月十九號舉行,因為新竹地區的老師聞風前來報名,因此這個梯次首度有非桃園地區的教師受到嘉惠。

會中何春蕤教授以高中高職的性教育為主題,探討了現今高中高職階段的學生在社會中所面臨到的處境以及成年人對於高中職學生所採取的監控管理制度。根據何教授的分析,這群高中職生在臺灣經濟轉型發展的過程當中,已經開始有能力享有一定程度的經濟能力,人生經驗累積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厚實,和週遭人事物的互動關係也已經接近到「近成年人地位」。然而,成年人依舊將這些已經具備了「成年人雛形」的族群化約為不成熟、需要被管束、管理的一群。尤其在升學主義掛帥的前提下,這些年輕學子不是被拘束在升學的道路上,就是被排擠在社會邊緣,升學與職訓讓這些人呈現了兩極化的發展。然而,這些年輕人依舊在高度的監控系統當中找尋到屬於自我的認同方式,或偶像崇拜,或飆車飆舞,或交友迎新。反觀成年人,不但沒有積極的提供青少年學子更多的資源,反而一味的取締、打壓、禁止、恐嚇。這樣的惡性循環也讓青少年跟成年人之間的落差越來越大。而近來社會當中性議題的大量探討、色情題材的大量出現在隨手可得的傳播媒體與網際網路上,更是讓這些成年人高度的關注與焦慮,也讓成年人更加有藉口做「保護」及「防堵」的種種措施。在何教授看來,性議題的大量出現,正反應了社會資訊的發達跟言論的開放,也提供了成年人一個思考的空間,去重新反省社會需要什麼樣的性教育?誰又需要性教育?在何教授的理念下,她提出了教改觀念下的性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挖掘實用經驗、多元且肯定的性教育。一味的醜化情慾、抹黑身體的探索、無端的性歧視都是阻礙性教育健全發展的絆腳石。


接著由輔仁大學夏林清老師簡單介紹高職學生的特性,新竹光復中學許麗月老師也提出了他在職校任教的情況與經驗。在她看來,男女生的性別認同有極大的差異,對彼此的期待也充滿迷思。現在的高職女生特別注重自己本身的打扮,也願意花較多的時間跟金錢來經營自己的身體及生活,而在人際關係上面,這些女學生也具備了較多的互動層面的活動,與異性的交往也相當的大方果斷,甚至直接公開的表現情慾。相較之下,女老師們反倒顯得溫柔順從。面對這樣的情況,身為一位高職教師,許老師認為個別的學生都必須從個別的背景或因緣去考量。而在面對早就具備了多元化思想價值的學生時,相形保守的教師必須思考要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提供學生更多的資訊,讓這些多元化的思想往比較積極的方向前去。

午餐後,東吳大學劉惠琴教授與臺北師大附中韋雪琴老師搭檔,也提出了基層教師在校園當中所面臨到的難題與解決之道。其中,劉教授分析了高中階段對不同性別主體的不同調教,也指出其中形成的歧視和差別待遇,因此她鼓勵大家切實採取「性發展取向」的性教育方式,尊重個人情慾,反省自身的成見,以沒有教條、沒有恐嚇的教育方式幫助青少年思考判斷,做她們人生的選擇。韋雪琴老師則提出了高級中學校園文化的現況及迷思。根據韋老師的觀察,大部分的高中女生依舊依循著傳統的性別角色規範在行走:我很乖,我不多說話;我很文靜,我不魯莽撒野;我很順從,我不抗爭;我很柔弱,我不要強出頭;我很笨,我不能學習理工科目;我很美,我要保持引人注目的外表;我很端莊,我不可採取主動等等。種種的傳統束縛讓現在的女學生依舊沒有自己的出路,也讓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繼續強化、鞏固。甚至連女教師也沒有多大的自我空間,或者一旦不符合傳統女性形象就會遭受到無名的打壓跟歧視。面對這樣的困境,韋老師認為兩性的教育要有新的做法,必須培養更尊重、更包容的觀念及角色期待;設計合宜的兩性教育課程;強化師資的再教育以及校園文化的重新塑造。

 

弱身體,弱女人


為補充說明高中校園的情況,目前任教於臺北市立中正高中的陳雪麗老師提出了書面的報告,說明高中女學生身體發展與肢體動作經驗的觀察。就陳老師的親身體驗,這些女學生從家庭到學校的表現都呈現著柔弱、被動、內向、壓抑的特質。也因為她們在性別養成過程中沒有得到適當的支援,以致只能在壓抑的狀況之下發展,聯考的壓力加上性別上的弱勢都讓這些女學生普遍對自己身體以及過去的經驗不滿意。校園空間對於女學生之不利設計更讓她們躲在自己週遭的小天地裡,使得她們在面對性騷擾、性暴力這類事件時顯得軟弱無力。家庭中對於女生之不重視以及對待態度上的種種歧視都捆綁住了這些女學生往後的出路。因此,陳老師希望學校能夠放棄集體式的管理方式,提供學生情緒表達的機會跟管道,同時教導學生重視對於自己身體的學習,善用自己的能量。更重要的是,教師更應該積極的做榜樣,讓教師們原本僵化、刻板、沒有創意的思考模式獲得解放。


最後的座談會仍然邀請到婦女新知辦公室主任王蘋和中央大學哲研所甯應斌教授主持。老師們對於愈來愈有獨立經濟能力,身體行事都和成人沒有多少差異的高中高職生深感輔導不易,對可能發生的懷孕問題以及隨即接踵而至的結婚問題都心有慼慼焉,不但對性教育感到深切需求,也對成年人太快決定解決問題的武斷有些不以為然。夏教授提供的國中生「性語言」調查報告引發全場教師又是驚訝又是好笑,深深的覺得這一代的孩子愈來愈有創意,也愈來愈不一樣了。

綜觀這三次的教師性別教育研討會,教師們都充分的利用這樣的機會暢談對於現今校園性別教育的種種,也在其中暴露了現今校園中極為威權和侷限的行政管理心態。就如同主辦單位所說的,舉辦這樣的研討會就是希望透過基層教師的匯集,找尋出以學生為主體,提供學生一個善意、建設性的探索機會。同時,也提供學生一個重新思考文化和己身經驗的空間,在觀察的交換上認識差異、尊重差異,進而與教師孕育出互動合作的關係,讓教師有充分的自我充實資源,也讓學生獲得完整的資訊提供跟支援。

性別教育就是教育,教育的問題也唯有透過教育的手段才能獲得根本的解決。而身處在教育最前線的教師們就背負了這樣的任務。此類的性別教育研討會提供的就是給這些教師無限的空間跟教學資源,替性別教育注入第一手的經驗和素材,創造一個具有開闊眼界的教育視野。


性/別教育狗仔隊深入報導


民國85年3月7日,二十多名少年、少女,基於好玩心態,持可樂玻璃空瓶,攻擊宜蘭警方巡邏車及派出所,造成巡邏警車及派出所大門毀損,警方查獲十名涉案少年、少女,依妨害公務與毀損罪嫌移送宜蘭地院少年法庭處理,並積極追緝其他共犯。


根據本部(編輯部啦)狗仔隊的追蹤採訪,肇事之青少年、少女純粹是為了「好玩」,言談中也看不出有「絲毫悔意」。


簡姓女生:我喜歡「追逐風、追逐太陽」 的快感跟樂趣,而且我們根本沒有駕照,這樣才有氣魄。
--(據瞭解,該名少女為周華健之忠實歌迷)

李姓少年:我們曾被「條子」欺負過,所以常提及要找機會修理他們,只好跟著鬧,反正已經做了,沒什麼好後悔。--(據記者旁敲側擊得知,該名少年的偶像是小叮噹裡面的阿福)

林姓少年:我本來就叛逆,砸警車跟派出所非常過癮,少年人理當與眾不同,如此才能顯示自己的「酷」,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不用說,該名少年家中早就擺滿了李明依的CD跟海報。)

羅姓少年:我的父母對我是有求必應,只要我想要的就可以要到,做錯事也不會被責罵,我感覺到他們比較像是我朋友。
--(據悉該少年之父母也是周華健之歌迷,買了「朋友」專輯之後,大受感動,改變對子女的管教態度)。

 

結論: 原來這些青少年、少女錯把警察的巡邏車看成偶像明星的坐車,把警察誤認為明星的保鏢,在要求與偶像拍照,索取簽名不成之後,惱羞成怒,憤而毀損車輛。而且由這些小孩子的行為當中得知目前人氣最旺的偶像是周華健。)

 
 
[性/別教育通訊首頁性/別研究室首頁出版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