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教育 Q & A
啥米是性/別教育﹖
編輯室

 

Q:為什麼現在突然有兩性教育的熱潮啊? 是趕流行嗎?


A:拜託!你是哪個朝代的人呀!你從不看報或者看電視嗎?根據本部(編輯部,不是教育部)的內幕訊息,兩性教育是因應兩個急迫的社會問題而生的。


第一, 急速變遷的社會帶動了性別關係的調整和緊張,青少年慾望文化的發達更使得成人擔憂,為了重新設定兩性互動的「新三不」(不拉手,不kiss,不做愛)原則,以及基本國策(「尊重」),大家有志一同的希望由基本的教育做起,教導男女生如何(不要)共處,因此在各級學校推動兩性教育。


第二, ,近年來層出不窮的性侵害性暴力事件,使得狼跡處處,(女)人心惶惶,彭婉如、白曉燕等高曝光的命案更使得恐慌升到最高點,許多人相信需要兩性教育來教導男生如何不害女生,以及女生如何自保。因此你有沒有注意到,最先被列入推動的兩性教育課程就是性侵害防治課程,由此可見其急迫性。


第三, 說來說去,反正兩性接觸的機會多了,就需要學習怎麼互動啦!兩性教育就應運而生了。


Q:可是,兩性教育倒底要教什麼?我們基層的教師都搞不清楚耶!

A:哎呀!看了上面的解說,你還猜不到嗎?部定的原則(注意:是教育部,不是本編輯部)當然就是:


一,教男女生如何「互動」嘛!至於互動的基本原則,據說就是尊重!尊重是什麼?說穿了,就是「不動」嘛!不動手,不動腳,不動歪腦筋。忍耐,忍耐。這樣的兩性教育還不容易嗎?你不是一向就這樣教的嗎?嘿!好像我們大人做學生的時候也聽了很多嘛!只是,好像就是忍不住會動這動那的。


二, 專家學者們都面色凝重的說,最重要的就是教女生如何在危機四伏的社會環境中自保,也就是叫她們不亂跑、不亂穿、不亂笑、不亂說、不亂交嘛!每次有什麼案子發生的時候都有一大堆這種警語,只要翻開報紙抄一抄就有現成的教材了。說真的,這些東西其實沒什麼大了不得的,老師真正應該發愁的是,要怎麼樣才想得出一些「不一樣的」兩性教育?要什麼樣的兩性教育才碰觸得到青少年的心靈和身體需要?


Q: 我愈聽愈糊塗了,兩性教育如果不是教尊重責任平等,那要教什麼?

A: 拜託,聽清楚一點好不好?幾時說了不要教尊重責任平等?可是老實說,照一般學校那樣教兩性關係中的尊重責任平等,決不會太有效。

你想想,單單覆誦這幾個口訣,會有用嗎?孩子在每日生活中經驗最多的就是:成人一點都不尊重孩子,動不動就說孩子還不成熟,不能負擔責任,因此絕不能享受成人有特權作的事;要不然就是罵孩子不成熟,做事情的時候太衝動,不顧後果,將來一定會毀了自己的人生。成人要是從來就沒有向孩子示範過或者表達過尊重責任平等,又怎麼能期待孩子只聽幾個抽像字就會實踐這些東西?搞不好,孩子就是看多了反面教材,聽多了大人的污衊,所以也學會了大人的「不」尊重、「不」負責任、「不」平等。

咦!這麼說來,大人罵孩子不懂尊重責任平等的時候之所以特別氣急敗壞,說不定正是因為大人在無意識中自我責備呢!嗯!嚴以律己,大人還是多花點精力罵罵自己的「不」尊重、「不」負責任、「不」平等吧!


Q: 那麼,到底成人要怎麼做兩性平權教育嘛?

A: 哎!說老實話,第一個起點就是成人的重新再教育。你想想,身教重於言教,要是成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不覺得兩性平權的重要和合理,本身又常常促進兩性的不平權和不平等(比方說,覺得女孩子不要讀太多書,鼓勵男孩子剛強果敢出人頭地),這種教師要怎麼做示範呢?
另外一方面,要是教師只知兩性平權聽來很有道理,相信僵硬的「平等」而不懂「平權」,那麼,除了天天做性別平等的檢驗抽查,又能達到什麼成果呢?


不過,面對這種狀態,兩性平權教育也不是沒有希望。大家只要想一件事,從前臺灣不是有族群不平等嗎?學校裡也曾規定某種文化某種省籍某種語言要受到壓抑和輕蔑,可是經過多年的努力,再加上社會劇烈變遷和民主運動的打拼,現在不是大大的改善了嗎?族群平等不是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多多少少有點成果了嗎?(連「宋悟空」都學會說臺語客語原住民語了)。

這麼說來,想了解什麼是兩性平權,最起碼的功課就是學會用替換法來思考:先想想族群平等是怎麼推動的(平反原來的弱勢族群、發掘並糾正制度上的偏頗、資源和權力的公平分享、拋棄文化成見…等等),這麼一來,就可以摸到一點訣竅了。

 


以上所言只是一些大原則,本編輯部一本服務教師的原則,一定會繼續提供各方資訊,也歡迎大家來信提問,本編輯部一定赴湯蹈火,為大家找尋具體可行的答案和思考方向。下期再見。

 

 
 
[性/別教育通訊首頁性/別研究室首頁出版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