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蛀書蟲

性不性有關係── 評吳敏倫之《禁果與人生:新一代須知的性愛經》

陳麗玲

  


『性』這個議題在人類社會中常常被特殊化,也被汙名化。從古代以來,它就經常伴隨著神祕、不可理解、洪水猛獸等等負面的形象,也因為如此,『性』就變得不可說、不可談、長大以後自然就會懂、就會理解的事情。這樣天方夜譚般的論述也更加深了我們對於『性』的恐懼跟焦慮。


檢閱坊間所充斥的主流意識形態對於『性』的論述,我們看到了一種不可碰觸、不可嘗試、一碰就吃虧、一試就倒楣的既定形象。大人們不斷的圍堵、管制,小孩子卻又好奇的展開各種形式對於性的認知跟探索,面對青少年對於性知識的需求時,大人們展現的卻是高度的關注跟焦慮,深怕孩子們遭受到污染,看了不該看的,做了不該做的,終究悔恨終生。在臺灣官方少數提供給青少年性知識的管道當中,我們也只看到最基本的生理解剖與單調的兩性關係,這對於知識爆炸、媒體發達的現代社會來說,顯然是不夠的。特別是人們對於『性』所抱持的警戒、恐懼的態度,就足以讓『性』議題無法得到合理的對待與正視。


本地的主流性教育人士雖然號稱開明,號稱想要建立健康的性觀念和性態度,但是他們對於各種非主流的性實踐向來就加以嚴厲的評價,也因此暴露出他們的狹窄眼界。相較之下,香港性教育促進會的創會會長吳敏倫先生--也就是香港地區最有名氣的性教育推動者--一向以非常前瞻的言論跟態度來看待性,他所著之《禁果與人生:新一代須知的性愛經》早已絕版,最近才在多方敦促之下再版。在書中,他以一種全然自由開放的態度來重新審視『性』這個向來被視為禁忌的話題,文字的乾脆俐落全然有別於本地主流性教育者的吞吐和抽像。


對於吳敏倫先生來說,《禁果與人生》明白的指出了社會對於性愛議題所持的種種謬論跟態度,從性愛的觀念、性在社會中之涵意與運作、同性戀議題、性教育的道德標準、傅柯的性論、婚姻制度、再到青少年的情慾空間,吳敏倫都提出了他細心的觀察跟省思。更重要的是,吳敏倫屏棄了傳統的大人說教態度,取而代之的是社會現況的實際考量與歷史角度的揭櫫,這樣位置的轉移讓身處臺灣主流性論述空間的人們看到了新的論述空間與嶄新的視野開拓。


在性愛觀唸的探討方面,吳敏倫從歷史的切入點重新觀看我們對於性愛的理解,同時也對那些執著於性與愛絕對要有所牽連的論述做出諸多的反駁,質疑它們之中層出不窮的矛盾。比方說,許多夫妻共同生活多年,婚姻生活品質明顯下降,或者彼此貌合神離,還不是照常性交?如果真的堅持性愛合一,那麼為何我們又會對那些只有愛沒有性的人大力讚許頌揚呢?這種鼓吹精神價值,貶低肉慾需求的雙重標準讓我們看清了性愛合一的矛盾點。


在同性戀的議題上,吳敏倫展現了他高度的機智及辯證能力。面對同性戀恐懼癥的種種問題--說穿了,還是老掉牙的傳統道德那一套說法--吳的策略則是以其子之矛攻子之盾,舉出中國過去的傳統之中就包含了同性戀,也不曾將同性戀定罪,更沒有因為同性戀而使得家庭結構鬆散、道德風氣敗壞。相反的,過去的中國社會反而承認同性戀為社會的一部份,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何來違反傳統之說?如果說同性戀與其它族群的人都從事同樣或者類似的事情,為何所有負面的結果都落在同性戀者身上?吳敏倫的分析讓我們清楚的看到同性戀已經成了社會的代罪羔羊,莫須有的承擔了其他人所引起的罪過。吳的觀點跟臺灣主流論述觀點比較起來,簡直有天壤之別。同樣是醫生,同樣是性教育工作者,對於同性戀,臺灣某些依附醫學光環的專業人士可能還停留在「需要包容,儘可能接受矯正」的偏頗觀點上。


在性教育議題上,吳敏倫嚴正的提出性教育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尤其是大人們對於兒童以及青少年時期性教育的冷感,更需要馬上解決。在教科書滿頁介紹花草動物的生理結構時,卻對人類的身體百般的漠視,如此本末倒置的教育行為,實在需要徹底的檢討和改進。此外,吳敏倫也明白的指出成年人如何將青少年汙名化,好替其行為脫罪,作為他們推行性禁慾及性道德獨裁的藉口。先將青少年一竿子打翻,說成是沒有行為能力,不知道判別是非,容易受誘惑,誤入歧途,然後再以保護拯救之高傲姿態來限制青少年的發展空間。「保護」通常意味著更多的監控跟管制,也讓青少年在原本知識來源就顯得匱乏的社會空間中更顯得孤立無援。保護青少年這樣的老把戲,只不過更加顯示了成年人的本位心態以及面對青少年情慾快速發展時之無能為力。


面對社會的快速發展,媒體資訊的紛繁湧現,性教育體制也必須做某種程度的調整。在《禁果與人生》一書當中,我們體會到了多元性教育的重要,也讓我們更清楚的看到傳統由上往下、以管制監控為出發點的性教育,給了我們下一代什麼樣的發展空間,以保護之名實施壓迫之實的性教育,究竟又掩蓋了多少成年人的焦慮與不安,也為這個社會投下了不可控制的變數。


性就是性,任何將性特殊化、汙名化的舉動都只會使得性更加的隱諱、更加的不解、更加的難以啟齒。吳敏倫這本以香港為出發點的《禁果與人生》的確提供了臺灣相關的性教育工作者一個不同的眼界,讓本地相關的性教育獲得不同的啟發。最重要的是,成年人應該如何放下自己的指導員心態,以青少年的位置為出發點,來發展出切合實際需要,符合青少年需求,配合社會快速發展之下的性教育內容。學校的教師更應該脫離傳統威權的教育方式,提供學生更多元的選擇機會,發展出適合自己的情慾模式,並促使社會提供相關資訊與支援系統,積極開拓性教育的空間。


 


 
 
[性/別教育通訊首頁性/別研究室首頁出版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