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性/別教育通訊>出刊三個月以來,接到不少讀者的反應。有的人很驚訝這樣的雜誌沒有更廣大的流通管道,有的人對我們的美編工作感到驚艷(從沒想過老師也可以輕鬆的吸收新知),有的人建議我們加入更多的實務經驗,有的人對當期同性戀教師的發聲感到不安,也有許多人熱切的訂閱。不管是欣賞還是質疑,這些反應都促使我們用更大的心思來做這一期。


這幾個月以來,我們似乎被無數有關青少年和孩童的新聞包圍著,而且這些新聞無不令人心驚肉跳,要不是哪裡的孩子又被成人的暴行傷害,就是哪裡的青少年又群集傷害別人,最後,連小學的孩子都似乎有能力犯下令人髮指的罪行。於是,我們不斷的聽到那句老話:「我們的社會病了,我們的孩子病了。」成人們則只能徨徨然的竭盡心力思考要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最常聽到的解決之法就是:「父母應該多和孩子相處」、「老師平日就要注意孩子的狀況」、「成人需要多和孩子溝通」等等好像很有道理的做法。可是,我們似乎忘了,成人也是人,如果在這個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孩子很難適應,那麼,憑什麼我們可以假設成人就沒有適應的困難?如果說成人每日面對的生活都對他們的時間和精神投下了高度的要求,那麼我們又怎能再要求他們付上額外的心力來追蹤孩子的需要?這樣的責任誰能承擔?


更令人深思的是,恐怕就正是因為成人已經在這種環境中長成壓力極大,心情極其沈重,生活極其無力的成人,因此才為孩子創造了極為不友善,極其高壓的成長脈絡,對孩子自發的探索和好奇一律掏空放逐,用考試、道德、責任、順服來構築孩子痛苦矛盾的來源,也使孩子逐漸長成另一些無力改變現實,而只能複製一代一代不快樂的人。


這,正是我們此刻面對的危機。


因此,對應之法絕不是把更多的責任放在已經疲累不堪的成人身上,讓他們為整體社會環境的惡化做替罪羔羊。放了也沒用,它只會使成人更加敵視增加他生活重責的孩子,更加惡化孩子所處的情況。


真正的根本解決之道恐怕是積極改變成人的具體處境,改變成人已經捉襟見肘的制式反應。就前者而言,各種社會運動的集結都在向著這種目標前進,以追求更大的解放和自由;而就後者而言,像<性/別教育通訊>這樣的刊物就希望能提供各種新的看法、新的策略、新的說詞,好讓成人的想像和力量活過來,以開創更活潑自由的教育環境。


就是因為後面這種想法,我們在這一期中特別規劃了有關青少年性活動的專題,由最爭議的九月墮胎潮談起;另外,我們也為變遷中的性別文化提出一個歷史的分析,指出性/別教育的必要和效用;至於新知新識方面,我們洽請撰寫中小學教師性別教育閱讀材料的文膽親自敘述她的寫作路程,以鼓勵其他教師也開始動筆;大家最歡迎的性/別狗仔隊當然也再度出擊,冒著生命危險,為大家追蹤最熱門的性別訊息。我們相信這一系列的前瞻做法可以刺激大家都來作性/別教育的前鋒,也期待您的來信和寶貴意見。

 
[性/別教育通訊首頁性/別研究室首頁出版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