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教育蛀書蟲
香港經驗──看《性教育再思:教育工作者參考手冊》

布魯斯

《狗仔隊:倦鳥不歸巢》

前兩期當中,我們陸續介紹了香港以及瑞典的性教育手冊,得到讀者熱烈的迴響,也讓我們看到了有別於臺灣本土的性教育理念。因此,本期繼續選擇了香港另外一本性教育手冊──《性教育再思:教育工作者參考手冊》──作為本期書評,期盼從外地的觀點來回應本土性教育所欠缺的地方。

《性教育再思:教育工作者參考手冊》是由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出版,由文思慧及蔡寶瓊兩位擔任編輯工作。書中作者除了兩位編者之外,還有香港著名的精神科教授吳敏倫以及中學教師朱笳綾。這四位本身都是站在教育第一線上的工作者,以務實的思考角度,闡述當今性教育所面臨的難題,同時也以多元的邏輯,處理性教育在教育、生活、社會等各層面所引發的種種討論,很值得臺灣本地的相關人士參考。

本書總共分為五個單元,包括了性發育、貞操、性慾、家庭以及安全性行為等。每個單元都以問答及個案分析模式來說明當今香港主流性教育所不足的地方,包括了傳統對於性教育或者身體發展的種種謬論跟偏見,例如將青春期視為性發育期、將貞操視為女性的寶貴資產、將女性視為家務管理的最佳人選等。本書都以最務實、最積極的態度,面對傳統性教育觀念在這個快速變遷的社會當中所遭受到的強大衝擊,不把「性」當成一個禁忌話題,而是以開朗、大方、正面的角度去探討。特別是對成年人來說,這樣積極的態度更是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如果連擔任教育工作者的成年人面對性議題的時候都還這麼扭扭捏捏,那實在很難想像要如何教導我們的下一代對於性議題有著健全、多元的胸襟。

另外一方面,以社會個案做分析也是本書的一大特色。每位作者都從香港本土的媒體裡面選擇了相關的性議題報導,從中分析主流媒體對於性議題所採取的態度,明確的指出媒體在處理相關問題的時候已經預設了什麼樣的立場,而這樣的立場對於性教育又造成了什麼樣的負面影響。這種個案分析方式直接的道出了社會對於性議題的偏見,同時也反應了一般主流意識形態對於相關性觀唸的鞏固與強化,以致於「性教育」永遠都只能以最枯燥乏味的「性道德教育」面目出現。

同時,本書也詳細的分析了社會對於青少年、青少女的偏見:不成熟、不具是非判斷、容易被誘惑、易衝動鹵莽等。以往那種成年人高高在上,用一種道德權威的方式跟青少年談論性議題效果實在有限;同時,成年人自以為義的態度也只會讓青少年以一種自我發展、私下交流的方式展開對性的探索跟實踐。本書建議唯有打破階級的隔閡,與青少年平起平坐,才是務實的教育理念。這種以青少年為本位的教育態度實在值得臺灣本土教育者好好思考。

面對一個快速變化的社會,性的表現幾乎無所不在。傳統的圍堵、恐嚇、威脅似乎對於現代人起不了什麼作用,反而讓大家以一種負面的面貌展現他們對於性的理解跟實踐。《性教育再思:教育工作者參考手冊》的出現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野,讓我們重新去反省傳統教育態度,也從中去體會到新策略的重要性。就如同本書的簡介說到:性教育若只是現有性文化意義與體制的延續,那麼,它無可置疑地就是壓抑機制的一部份。在教育強調主體性的釋放與差異多元價值追尋的今日,那是何其格格不入!

本書的唯一缺陷應該是其完全的香港脈絡,對於身處臺灣的我們來說有點距離,不過也更說明瞭發展一套適合本土脈絡、以務實態度為主的臺灣性教育是多麼的重要。


暑假來臨,警方近期實施「春風專案」,在各縣市展開定點臨檢,共帶回上千名深夜在外遊蕩的未成年青少年、青少女,並且集中在社區活動中心內,苦口婆心的規勸,希望這些國家的未來棟樑能夠「大澈大悟」、「痛改前非」。但整個會場只看到這些小朋友意興闌珊,不是蹺腳聊天,就是打大哥大,或者當場抽煙。看在警察伯伯和社工人員的眼裡,不禁感嘆為何這些倦鳥總是不歸巢?

I WON'T GO HOME?

狗仔隊當晚曾在現場跟蹤報導,只見臺上的政客和社工人員沈痛規勸,以各校朝會週會時最常聽見的那幾套陳腔濫調,責罵青少年沒有責任感,不肯腳踏實地,不體會父母的辛苦。據記者訪問在場青少年,才知道他們在臺下進行的活動其實包括:讓站了一整夜擺地攤的雙腿休息、打電話和批發音樂錄音帶的中間商人洽商隔日外出推銷的狀況、為最近進口的低尼古丁濾嘴香煙廠商做試抽的市場調查、交換最新的偶像照片和八卦資訊、檢討各級聯考制度的公平性和社會效應等等。至於這樣的行為是否不負責任,不承擔生活重擔,可能需要記者再進一步調查。

 

 
[性/別教育通訊首頁性/別研究室首頁出版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