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研究叢書  性工作研究

為什麼要掃黃廢娼──從研究倡妓到研究反娼

(節錄)

這本書裡收集的論文絕大部份都是1997年臺北公娼抗爭帶動臺灣社會重新思考性工作之後成形的。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在田野描述或理論思辨上,這些論文都和前一代把賣淫當成社會偏差行為的倡妓研究有著非常不一樣的立論眼界和自覺的發言位置。


這篇序文想要做的,並不是重述這些論文的具體研究成果──它們各自的洞見需要讀者親自領會。我希望做的,反倒是補充介紹另外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畢竟,當倡妓研究聚焦於從倡者的家庭背景、生活情境、工作狀況等等的時候,從倡者總是被抽取知識的對象,因而也是權力操作的對象。即使這樣的焦點關注有可能因著研究者的研究觀點和立場取捨而形成不一樣的效應,然而它卻也使得從倡者持續被問題化,被當成需要被研究的對象,更嚴重的是,它使得和性工作緊密相關的另一種主體隱而不現──那些積極發動並督促掃黃廢娼的人士。


換句話說,臺灣學術界過去探討的焦點總是集中於「為什麼有人要從事賣淫」。常常有人探討從娼或從良的歷史社會成因,但是卻鮮少有人探討「為什麼有人要從事廢娼掃黃」。


因此,掉轉頭來的性工作研究首先就想要問:是在什麼樣特別的歷史條件之下,牽涉到哪些特定權力的操作,透過哪些主體的焦慮動員,以致於:性工作/賣淫被呈現為全體民眾都應該急切處理的共同問題,掃黃廢娼變成可以動員社會力的議題,官方可以制定嚴厲的公共政策把積極掃除性工作當成維繫社會生存的重要行動。……

 

(全文六千字,詳見《性工作研究》)

[ 性工作研究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