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豆如何改變大世界! 關於 900 元咖啡的奇想

◎psilotum

PTT 咖啡板上,有人問起:「前一陣子電視上介紹一杯900元的咖啡,而且要喝必須要預約,想要請問這一家咖啡在哪呢?媽媽很愛喝咖啡…母親節想要帶他去喝。」

這位施主,不必要花這個錢啊! 咖啡農已經被剝削一層了,我們消費者不要再被剝削了啊!

即便人家的烘焙技術、烹煮調理技術都是頂級的,我覺得900NTD一杯實在太貴了(除非所盛的杯子是高級骨瓷,外面還有24K金,湯匙是白金的,杯盤、杯子、等等都可以喝完之後帶走,並且還有售後服務、一年保固,那麼900元真的很便宜啊!)

我都用濾杯+冰奶泡壺煮卡布其諾給我媽喝。用初鹿鮮乳,平均一杯不到 30 NTD。

對不起,我突然看不懂我在寫啥。

不過重點是,咖啡是一種飲品。他跟綠茶、珍珠奶茶、優酪乳都是飲品。

如果今天有一杯外面平均賣15NTD的珍奶,而某家店賣他個500NTD,我想,這是值得考慮是否要購買。

不要再對咖啡產生一種依戀及幻想,認為那是高級的飲品。你們一定都被外面的商人宣傳手法騙了。 舉個奇怪的例子來說,我家隔壁的村子有一家老牌的做豆腐的店,而它的副產品就是豆漿,居民也非常喜歡他的豆漿,非常濃又香醇,而且根本不用擔心是GMO的黃豆,也不用去懷疑他會不會加一些副原料,老闆很專業,經驗豐富,雖然豆漿是他的副產品,但是他也不會特別去糝水下去稀釋,一包1000cc只賣10元。

假設有個外國人突然喝到這麼樣的一杯豆漿,認為真的是瓊漿玉液啊,就引入資本化經營黃豆田,把生產作成一套流程,並且推廣到美國、歐洲,因此豆漿逐漸變成一種新的文化,開始有人研究濃縮豆漿(nonsodojian)、引進了現在的最新科技,具有雙幫浦的豆漿機,還要美國做的才是頂極品喔,用電需要8000W,雙把手,其實成本才兩三萬,硬是了得,豆漿機賣給西方人就是十幾萬,可是豆漿機卻是台灣人最早研發出來的。另外更有一個德國人研究出一種滴濾式的簡單容器,可以簡便的過濾掉討厭的黃豆渣,自行開發了一個品牌叫做 Schlechter ,雖然豆漿傳入維也納的時間很晚,但是奧地利人更發明出加了大麥片的調味豆漿,既可充飢又可飽足豆漿老饕的胃口。

2035年,台灣送給美國一株黃豆,美國就把他移植到古巴、哥斯大黎加等地大量種植,於是台灣黃豆農開始遭受到激烈的競爭,工時超長,工資低廉,沒有尊嚴。後來古巴種出來的黃豆烘焙之後具有花果的香氣,號稱 「波需」(bullshit)種黃豆,因此一舉成名,自此十年間,豆漿館開始在西方世界大流行,結合了建築、裝潢之美的豆漿館,吸引了很多文人雅士前來嚐嚐這風靡全世界的黃豆磨成的豆漿,開始有豆漿館號稱他們的店用的豆子是特別從台灣進口的,而且是在台灣屏東某家豆腐工廠所用的黃豆是一模一樣的,這個老闆還特地從義大利跑到台灣來學習更新的技術,他還會派的店員定期到台灣來琢磨技能,另一個例子則是在米蘭的一家豆漿館,店名叫做 Dojianpowa (中文意思就是豆漿泡啦),老闆非常著重煮出來濃縮豆漿上的黃豆油脂,必須是鮮黃濃密的,才能及格,最後也還有一家在弗萊堡的豆漿館,店長是個蓄有大鬍子的30出頭的青年人,他堅持豆漿館裡頭就純粹是個喝豆漿的地方,不像其他的月十克連鎖豆漿館還兼賣著小籠包、燒餅、蔥抓餅之類的可口小點心,店名取得很有深度,叫做Flora, 拉丁文是「花」的意思,取自某大師的名言「我是一片葉子,但是花在那裡呢」,店長大鬍子就是這麼一個有企圖心的人,要成為那朵花,根據小弟的經驗,「花」豆漿館,燈光充足,是個討論課業的好地方。

連鎖豆漿館篇
月十克豆漿館,在2046年脫穎而出,轉而成為美國最大的連鎖豆漿館,主打焦糖馬農豆漿,此外並以烹煮過久的黃豆去掩蓋掉黃豆的清新亮麗面,在ptt豆漿版(Dojian),也曾經有許多人大肆抨擊月十克豆漿館的粗糙作法,後來月十克的死忠支持者就另開了月十克(Moonsk)版,月十克的總裁拉茲(Ratz),更有計畫的商業拓展豆漿市場,雖然說月十克的品質不是最好,但是卻也對於推廣美國本土的豆漿文化具有不遺餘力的貢獻。

豆漿文化篇
曾經有個文人是這樣說的:「我一天沒喝到濃縮豆漿,就覺得全身無力,無法創作。」

小說家 R.M.B Funnigegopi (中譯名:”放你個狗屁”)也說,「曾子一日三省其身,我不只反省自己,我更三餐喝豆漿,讓我的思路清晰,隨筆就能寫出一篇好文啊。」

近來在UC Berkeley的附近開了一家叫做單戀王舍(Dalianwasser)的咖啡館,店主說他具有上等的豆漿,而且每一杯都是用心良苦,當初為了讓他的母親能嚐到品質最佳的綠山(green mountain)黃豆,就大量蒐購該種黃豆,研究新方法來烹煮豆漿,不過價錢並不便宜喔,一杯折合新台幣要 1000 元啊,竟然也有顧客為了體恤他的孝心,他的店也是hot spot,來喝他煮的豆漿的人也是駱驛不絕。

我把這個情形告訴台灣的王師父,王師父勃然大怒,操著閩南語口音說:「幹,這種人也敢出來賣豆漿!恁爸煮豆漿三十年,一大杯也只有15元。」又說:「恁爸種黃豆是最讚的品種,純種台灣Number one的台農五號黃豆,阿扁總統還有頒發全國十大優良農民給我勒,幹!」「賣這麼貴,無天理啊,幹(註)!」

你,喝豆漿嗎?

Ref:
1. 豆漿萬歲 — 小黃豆如何改變大世界 Psilotum nudum著 男七福利社出版
2. Dojian and Nonsodojian Journal

註:這些只是語助詞,為了要正確貼切到王師父的心情,小弟本人就忠於原味的記載了下來,並非是髒話的意思。

後記
我會post這一篇啦哩啦抸老太婆裹腳布的文章,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夠用不同的觀點來看咖啡。

用科學的角度,窮極能力去量測水溫、改機、吹毛求疵尋求技巧性的烹煮方法,等去看咖啡,不如用人文關懷的角度來看咖啡。

你到底能夠做些什麼?

咖啡是一種分享,與三五好友的談心時候的媒介元素;還是持續關懷林蔭咖啡的推廣?咖啡種植對於熱帶雨林的破壞。還是商人對於咖啡農的剝削?

我家是務農的,我很能夠知道農民的辛苦,市面上的黑珍珠蓮霧,不是這麼容易就能賣得好價錢的,要修枝、套帶、環狀剝皮、施肥料、夏季要用水淹滿蓮霧園,採收的時候還會擔心寒流危害讓一年的心血白費,採收之後的分級裝箱,好的都拿出去賣,自己吃的都是最差的。

我很憤怒,不管是一杯500元的咖啡還是如何,這樣的錢,老闆還賺的下去,泯滅良心的事業還能夠大言不慚的說自己的咖啡多好、多用心。

我很慚愧,我沒能夠為咖啡農做些什麼,只能在喝Yirgacheffe, Harrar時,去檢討自己兩分鐘每喝一杯咖啡,我就為衣索比亞的咖啡農祈禱與祝福。

也許,這根本不是咖啡的問題,是人性、社會的問題。

本文原載於 PTT BBS Coffee 板,此處之版本稍經修改為適合單獨發表之形式。本文依創意公用授權條款(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1.0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