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ka » 2006-04-15, 08:00
聯邦法官下令Google與美司法部合作<br>新聞來源: 美聯社 於March 14, 2006 20:12:29 <br>2006年3月14日,美國聯邦法官威爾(James Ware)表示,他將要求Google將相關資訊提供給司法部,以幫助其從新制定打擊網上兒童色情的法律。威爾沒有當即表示,這些資料是否包括用戶鍵入搜索引擎的搜索關鍵字。 <br>自2005年夏天起,美國司法部一直要求Google提供某一周內所有鍵入Google的搜索關鍵字,並且要求Google從其資料庫中提供100萬個隨機選擇的網址。 <br>Google表示,根據1986年通過的《電子通信隱私法案》(ECPA),它不能根據司法部的傳票就披露搜索關鍵字的內容。 <br>美國的ECPA規定,任何向公眾提供電子通信服務的機構都不能洩露通信內容,除非得到了用戶同意,以及持有搜查證或法庭裁決的執法機構。另外,搜索授權通常只能用於刑事案件調查。 <br>Google辯解說,它提供的新聞快訊等服務就屬於電子通信服務的範疇,其用戶的搜索關鍵字也因此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如果Google按照司法部的要求向其提供相關資訊,將違反對自己用戶的承諾,即使在向政府提供資訊時刪掉所有的私人資訊。 <br>據紐約時報3月14日報導,司法部對Google的關注不予重視,爭論道其並不需要任何會對這家公司的業務帶來影響的個人資訊或資料。司法部的律師告訴法官威爾,政府只需要5萬個隨即抽查的網址和5千個隨機的搜索結果,而這只是政府之前所要求的很少一部分。康涅狄格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法學教授博曼(Paul Schiff Berman)表示,雖然目前司法部表示其不需要任何個人資訊,但是這一勝利將鼓勵其在未來要求獲得更多的資訊。 <br>“對私人資訊的侵入將是逐步的”,他說。“目前,沒有什麼侵入是明顯的,但是10年或者20年後,民眾會發現自己已經處於一個從未想像的社會中。”路透社報導,今年2月中旬,美國司法部長岡薩雷斯要求管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Google總部所在地)的聯邦法官韋爾迫使Google交出上述名單。美國司法部稱,如果Google向政府提供相關資訊,政府將會瞭解線民的上網行為,可以估計有多少線民在搜索網頁的過程中碰到對未成年人有害的資訊,為恢復《兒童線上保護法》提供依據。 <br>這些要求遭到了Google的拒絕。美國其他搜索引擎,如YAHOO!、微軟、AOL(美國線上)都已經向司法部提供了相關資料,它們都聲稱沒有洩露用戶的隱私資料,但Google堅定地拒絕了司法部的要求。 <br>該案件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司法部的要求可能使線上資料庫成為政府監視民眾上網活動的工具。 <br>儘管美國司法部聲稱它不是在尋求任何與個人資訊有關的搜索請求,但它對Google的要求難免引發人們對個人隱私的嚴重擔憂,特別是在“9•11”之後,美國政府未經法院許可就對國內公民進行了非法竊聽的背景之下。 <br>“搜索引擎現在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太重要了,很多人可能接觸Google的次數要高於聯絡他們的父母的次數。”美國三藩市一位元代理過數百個涉及個人隱私案件的律師表示,“如果政府想要知道你什麼時候給父母打了電話,或在電話中說了什麼,大多數人都會對此非常不滿,因此美國政府現在對Google的做法也會引發不滿。” <br>紐約時報報導指出,儘管Google蔑視布希政府的要求,Google最近與中國政府在資訊審查上作出的妥協在美國引起了廣泛的批評,包括支持Google抵制美國司法部命令的人士。 <br>司法部最初要求Google提供一個月的搜索資訊,但是隨後退步表示一個星期的資訊就足夠,後來更是表示願意縮小資訊收集?圍。最終,政府提出只需要5萬個隨即抽查的網址和5千個隨機的搜索結果。政府相信,這些資訊將幫助其開發防止兒童接觸網上色情內容的軟體。 <br><br>
聯邦法官下令Google與美司法部合作<br>新聞來源: 美聯社 於March 14, 2006 20:12:29 <br>2006年3月14日,美國聯邦法官威爾(James Ware)表示,他將要求Google將相關資訊提供給司法部,以幫助其從新制定打擊網上兒童色情的法律。威爾沒有當即表示,這些資料是否包括用戶鍵入搜索引擎的搜索關鍵字。 <br>自2005年夏天起,美國司法部一直要求Google提供某一周內所有鍵入Google的搜索關鍵字,並且要求Google從其資料庫中提供100萬個隨機選擇的網址。 <br>Google表示,根據1986年通過的《電子通信隱私法案》(ECPA),它不能根據司法部的傳票就披露搜索關鍵字的內容。 <br>美國的ECPA規定,任何向公眾提供電子通信服務的機構都不能洩露通信內容,除非得到了用戶同意,以及持有搜查證或法庭裁決的執法機構。另外,搜索授權通常只能用於刑事案件調查。 <br>Google辯解說,它提供的新聞快訊等服務就屬於電子通信服務的範疇,其用戶的搜索關鍵字也因此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如果Google按照司法部的要求向其提供相關資訊,將違反對自己用戶的承諾,即使在向政府提供資訊時刪掉所有的私人資訊。 <br>據紐約時報3月14日報導,司法部對Google的關注不予重視,爭論道其並不需要任何會對這家公司的業務帶來影響的個人資訊或資料。司法部的律師告訴法官威爾,政府只需要5萬個隨即抽查的網址和5千個隨機的搜索結果,而這只是政府之前所要求的很少一部分。康涅狄格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法學教授博曼(Paul Schiff Berman)表示,雖然目前司法部表示其不需要任何個人資訊,但是這一勝利將鼓勵其在未來要求獲得更多的資訊。 <br>“對私人資訊的侵入將是逐步的”,他說。“目前,沒有什麼侵入是明顯的,但是10年或者20年後,民眾會發現自己已經處於一個從未想像的社會中。”路透社報導,今年2月中旬,美國司法部長岡薩雷斯要求管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Google總部所在地)的聯邦法官韋爾迫使Google交出上述名單。美國司法部稱,如果Google向政府提供相關資訊,政府將會瞭解線民的上網行為,可以估計有多少線民在搜索網頁的過程中碰到對未成年人有害的資訊,為恢復《兒童線上保護法》提供依據。 <br>這些要求遭到了Google的拒絕。美國其他搜索引擎,如YAHOO!、微軟、AOL(美國線上)都已經向司法部提供了相關資料,它們都聲稱沒有洩露用戶的隱私資料,但Google堅定地拒絕了司法部的要求。 <br>該案件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司法部的要求可能使線上資料庫成為政府監視民眾上網活動的工具。 <br>儘管美國司法部聲稱它不是在尋求任何與個人資訊有關的搜索請求,但它對Google的要求難免引發人們對個人隱私的嚴重擔憂,特別是在“9•11”之後,美國政府未經法院許可就對國內公民進行了非法竊聽的背景之下。 <br>“搜索引擎現在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太重要了,很多人可能接觸Google的次數要高於聯絡他們的父母的次數。”美國三藩市一位元代理過數百個涉及個人隱私案件的律師表示,“如果政府想要知道你什麼時候給父母打了電話,或在電話中說了什麼,大多數人都會對此非常不滿,因此美國政府現在對Google的做法也會引發不滿。” <br>紐約時報報導指出,儘管Google蔑視布希政府的要求,Google最近與中國政府在資訊審查上作出的妥協在美國引起了廣泛的批評,包括支持Google抵制美國司法部命令的人士。 <br>司法部最初要求Google提供一個月的搜索資訊,但是隨後退步表示一個星期的資訊就足夠,後來更是表示願意縮小資訊收集?圍。最終,政府提出只需要5萬個隨即抽查的網址和5千個隨機的搜索結果。政府相信,這些資訊將幫助其開發防止兒童接觸網上色情內容的軟體。 <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