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中間選民 » 2004-08-04, 08:00
中國時報 論壇 930328 <br><br>中間選民果然是關鍵 <br><br> ⊙丘延亮、吳永毅 這次大選結果,顯然,廢票奇蹟式的成為歷史上拒絕藍綠的關鍵少數<br>。但我們根本不關心藍或綠誰當選,我們關切的是選民如何以投票行為來抵抗這個徹底排除<br>弱勢的選舉制度。以下我們提出十個有趣的數字來證明,台灣的中間選民比總統府前廣場的<br>泛藍群眾更早、更大規模的發動了抗議選制的另類民運。<br><br> 第一個問題是:為何綠營刻意貶抑廢票?<br><br> 三二○當晚,黃石城無意中肯定了廢票運動的影響力,之後綠營就開始進行一連串對廢票<br>的污名化,重量級戰將吳乃仁出面糾正,表示廢票增加純屬有效票認定緊縮,間接的將廢票<br>與老眼昏花、不識字、低學歷等同起來,排除這些選民是有意識的投廢。按照這種邏輯,社<br>經地位低的縣市開出廢票的機會應大幅增加,但各大都會區的廢票增幅比率亦高達近兩倍;<br>再以全國社經水平最高的台北市大安區為例,廢票比上屆總統大選高出達二.六六倍!高於<br>花蓮、台東、嘉義等縣市,使吳乃仁的說法不攻自破。<br><br> 第二個有趣的數字是:為什麼全台(金門馬祖之外)廢票增幅最高的縣市是雲林縣?<br><br> 如果說廢票增加是因為民進黨作票,那麼藍營如何解釋:雲林縣的廢票率是上屆總統大選<br>的五.一倍,遠高於全國平均增幅二.七六倍?當我們對照全省各縣市失業率來看,雲林縣<br>去年失業率五.○%,排行全省第十三名,不算最惡劣,但卻是全國唯一失業率不降反升的<br>縣市。我們大膽推測,雲林縣選民對於中央和地方執政者無能解決民生問題,卻進行最激烈<br>的割喉戰感到厭煩。<br><br> 從前兩項數字來看,有效票從嚴認定只是廢票增加的原因之一,廢票運動的實力也不足以<br>發動三十三萬人投廢也是事實,但我們一點也不認同廢票來自無知選民的說法,我們認為投<br>廢是跨越階級和城鄉的自發性民運,既有來自理想性高的選民,更有來自因為不滿被社會排<br>除的中下階層賭爛票。<br><br> 第三個必須更正的數字是:扁蓮得票率不是五十.一一%,而是三十九.二一%。<br><br> 中選會公佈的扁蓮得票率是以「得票數」除以「有效票」數,但沒有將統治權授與阿扁的<br>選民,除了投給連宋的「有效票」外,還有三十三萬張廢票、七七一張領取又拒投的票和三<br>五九萬拒絕或被拒絕投票的選民,阿扁的實質得票率只有三十九.二一%,國際媒體CNN和M<br> SN也都如此報導。反之亦然,連宋即使驗票成功,最多也只取得近四成的選民授權,統治的<br>正當性極為脆弱。<br><br> 第四個數字:針對這次大選感到厭煩的選民有九十六萬人!這屆總統投票率比上屆的下降<br>了二.四一%,本屆至少新增三十.七八萬選民拒絕投票,就算其中包含了所謂因國安機制<br>而無法投票的新增因素,扣除藍營所稱的二十萬人,仍然有十九.七八萬人(相當於大安區<br>的全部選民)厭煩這次大選!又根據聯合報的民調,因槍擊案而改變心意的選民,從不投變<br>投的達四.二%,從投變不投的有○.八%。據此推算,還原到槍擊案前,已經對藍綠雙方<br>厭煩而不想投票者至少有九十六萬人。<br><br> 又由於這次大選附帶公投,而兩大陣營又將公投和總統綁在一起(綠營發動積極綁架、藍<br>營拒領消極綁架),讓我們第一次有機會分析藍綠綁架的效果。理論上,如果藍綠完全綁架<br>成功,贊成兩題公投的選民應該恰好等於扁蓮得票數,而拒領公投票的人數應該恰好等於連<br>宋得票數。但事與願違,產生了有趣的謎樣數字……<br><br> 第五個謎樣數字:三.九萬人投了贊成軍購,卻沒投扁蓮。<br><br> 猜想這應是殘餘國民黨本土派,加上少數的台獨基本教義派,贊成武裝台灣,又卻不支持<br>扁蓮,又不願配合連宋的抵制公投。<br><br> 第六個謎樣數字:五十八萬人沒有拒領公投,而反對軍購。<br><br> 他們情願冒著讓扁蓮公投成立的風險,也要投下反對軍購的票。大部分應該是總統選舉時<br>被綁架「含淚投藍」的藍色基本教義派選民;少部分來自勞動黨、和主張分裂投票(反對公<br>投一、贊成公投二)的和平主義者黃文雄等人。<br><br> 第七個謎樣數字:十五萬人投了扁蓮,卻反對對等和談。<br><br> 他們是總統選舉時被綁架「含淚投綠」的基本教義派,但在第二題公投上,寧可冒著讓扁<br>蓮公投失敗的風險,也要反對任何形式的兩岸和解。<br><br> 第八個謎樣數字:贊成軍購比反對對等和談的選民多出十九萬人。<br><br> 他們是台獨基本教義派(扣除投廢之後)的規模。相反的,一定有反對軍購、贊成和談的<br>選民,是統派基本教義派的規模,但我們沒有交叉分析的數據,無法推測。<br><br> 第九個謎樣數字:對等和談的廢票數高達五十七.八萬,比反對和談高出三萬票。<br><br> 公投廢票率和票數遠高於總統選舉,難道也是因有效票認定問題?還是票面設計問題?兩<br>者都將是行政院和中選會的責任,因此綠營閉嘴不談。但我們推測原因之一是:拒領公投不<br>是祕密投票,會被指認而貼上挺藍標籤,因此擔心秋後算帳的選民,策略性假裝領票,但投<br>下廢票(不是投反對);也就是說,有近五十八萬「綠皮廢骨」的選民。<br><br> 第十個關鍵性的數字:積極拒絕被政黨綁架的選民超過百萬人!<br><br> 如果用公投第二題──沒有配合泛藍拒領者和投廢者加起來,高達一一二萬人(包含大部<br>分投扁但未被扁綁架去贊成和談的十五萬人)在公投時拒絕被政黨綁架!<br><br> 以上證明只是一組公投議題,就有百萬以上的中間選民(兩大陣營外的選民,不等同於中<br>產階級選民)從兩大壟斷政黨中切割出來、自發性的利用各種策略抵抗壟斷。中間選民意志<br>,不可小看。<br><br> (丘延亮為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吳永毅為百萬廢票聯盟顧問)
中國時報 論壇 930328 <br><br>中間選民果然是關鍵 <br><br> ⊙丘延亮、吳永毅 這次大選結果,顯然,廢票奇蹟式的成為歷史上拒絕藍綠的關鍵少數<br>。但我們根本不關心藍或綠誰當選,我們關切的是選民如何以投票行為來抵抗這個徹底排除<br>弱勢的選舉制度。以下我們提出十個有趣的數字來證明,台灣的中間選民比總統府前廣場的<br>泛藍群眾更早、更大規模的發動了抗議選制的另類民運。<br><br> 第一個問題是:為何綠營刻意貶抑廢票?<br><br> 三二○當晚,黃石城無意中肯定了廢票運動的影響力,之後綠營就開始進行一連串對廢票<br>的污名化,重量級戰將吳乃仁出面糾正,表示廢票增加純屬有效票認定緊縮,間接的將廢票<br>與老眼昏花、不識字、低學歷等同起來,排除這些選民是有意識的投廢。按照這種邏輯,社<br>經地位低的縣市開出廢票的機會應大幅增加,但各大都會區的廢票增幅比率亦高達近兩倍;<br>再以全國社經水平最高的台北市大安區為例,廢票比上屆總統大選高出達二.六六倍!高於<br>花蓮、台東、嘉義等縣市,使吳乃仁的說法不攻自破。<br><br> 第二個有趣的數字是:為什麼全台(金門馬祖之外)廢票增幅最高的縣市是雲林縣?<br><br> 如果說廢票增加是因為民進黨作票,那麼藍營如何解釋:雲林縣的廢票率是上屆總統大選<br>的五.一倍,遠高於全國平均增幅二.七六倍?當我們對照全省各縣市失業率來看,雲林縣<br>去年失業率五.○%,排行全省第十三名,不算最惡劣,但卻是全國唯一失業率不降反升的<br>縣市。我們大膽推測,雲林縣選民對於中央和地方執政者無能解決民生問題,卻進行最激烈<br>的割喉戰感到厭煩。<br><br> 從前兩項數字來看,有效票從嚴認定只是廢票增加的原因之一,廢票運動的實力也不足以<br>發動三十三萬人投廢也是事實,但我們一點也不認同廢票來自無知選民的說法,我們認為投<br>廢是跨越階級和城鄉的自發性民運,既有來自理想性高的選民,更有來自因為不滿被社會排<br>除的中下階層賭爛票。<br><br> 第三個必須更正的數字是:扁蓮得票率不是五十.一一%,而是三十九.二一%。<br><br> 中選會公佈的扁蓮得票率是以「得票數」除以「有效票」數,但沒有將統治權授與阿扁的<br>選民,除了投給連宋的「有效票」外,還有三十三萬張廢票、七七一張領取又拒投的票和三<br>五九萬拒絕或被拒絕投票的選民,阿扁的實質得票率只有三十九.二一%,國際媒體CNN和M<br> SN也都如此報導。反之亦然,連宋即使驗票成功,最多也只取得近四成的選民授權,統治的<br>正當性極為脆弱。<br><br> 第四個數字:針對這次大選感到厭煩的選民有九十六萬人!這屆總統投票率比上屆的下降<br>了二.四一%,本屆至少新增三十.七八萬選民拒絕投票,就算其中包含了所謂因國安機制<br>而無法投票的新增因素,扣除藍營所稱的二十萬人,仍然有十九.七八萬人(相當於大安區<br>的全部選民)厭煩這次大選!又根據聯合報的民調,因槍擊案而改變心意的選民,從不投變<br>投的達四.二%,從投變不投的有○.八%。據此推算,還原到槍擊案前,已經對藍綠雙方<br>厭煩而不想投票者至少有九十六萬人。<br><br> 又由於這次大選附帶公投,而兩大陣營又將公投和總統綁在一起(綠營發動積極綁架、藍<br>營拒領消極綁架),讓我們第一次有機會分析藍綠綁架的效果。理論上,如果藍綠完全綁架<br>成功,贊成兩題公投的選民應該恰好等於扁蓮得票數,而拒領公投票的人數應該恰好等於連<br>宋得票數。但事與願違,產生了有趣的謎樣數字……<br><br> 第五個謎樣數字:三.九萬人投了贊成軍購,卻沒投扁蓮。<br><br> 猜想這應是殘餘國民黨本土派,加上少數的台獨基本教義派,贊成武裝台灣,又卻不支持<br>扁蓮,又不願配合連宋的抵制公投。<br><br> 第六個謎樣數字:五十八萬人沒有拒領公投,而反對軍購。<br><br> 他們情願冒著讓扁蓮公投成立的風險,也要投下反對軍購的票。大部分應該是總統選舉時<br>被綁架「含淚投藍」的藍色基本教義派選民;少部分來自勞動黨、和主張分裂投票(反對公<br>投一、贊成公投二)的和平主義者黃文雄等人。<br><br> 第七個謎樣數字:十五萬人投了扁蓮,卻反對對等和談。<br><br> 他們是總統選舉時被綁架「含淚投綠」的基本教義派,但在第二題公投上,寧可冒著讓扁<br>蓮公投失敗的風險,也要反對任何形式的兩岸和解。<br><br> 第八個謎樣數字:贊成軍購比反對對等和談的選民多出十九萬人。<br><br> 他們是台獨基本教義派(扣除投廢之後)的規模。相反的,一定有反對軍購、贊成和談的<br>選民,是統派基本教義派的規模,但我們沒有交叉分析的數據,無法推測。<br><br> 第九個謎樣數字:對等和談的廢票數高達五十七.八萬,比反對和談高出三萬票。<br><br> 公投廢票率和票數遠高於總統選舉,難道也是因有效票認定問題?還是票面設計問題?兩<br>者都將是行政院和中選會的責任,因此綠營閉嘴不談。但我們推測原因之一是:拒領公投不<br>是祕密投票,會被指認而貼上挺藍標籤,因此擔心秋後算帳的選民,策略性假裝領票,但投<br>下廢票(不是投反對);也就是說,有近五十八萬「綠皮廢骨」的選民。<br><br> 第十個關鍵性的數字:積極拒絕被政黨綁架的選民超過百萬人!<br><br> 如果用公投第二題──沒有配合泛藍拒領者和投廢者加起來,高達一一二萬人(包含大部<br>分投扁但未被扁綁架去贊成和談的十五萬人)在公投時拒絕被政黨綁架!<br><br> 以上證明只是一組公投議題,就有百萬以上的中間選民(兩大陣營外的選民,不等同於中<br>產階級選民)從兩大壟斷政黨中切割出來、自發性的利用各種策略抵抗壟斷。中間選民意志<br>,不可小看。<br><br> (丘延亮為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吳永毅為百萬廢票聯盟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