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以文化自主理由…不通 » 2002-08-04, 08:00
以文化自主理由採通用拼音…不通<br><br><br>陸以正/退休外交官(台北市)<br><br>我國官場最擅長玩的把戲,一是推卸責任,二是指鹿為馬,三是似是而非。這次教育部以迅<br>雷不及掩耳的手法,率爾決定採用所謂「通用拼音法」為中文譯音的國家制度,那種把全國<br>人民都當作傻瓜,偷天換日的動作,便是集造假作偽於大成的真實例證。<br><br>中文譯音應該採取什麼制度,本來是個純學術性的問題。偏偏有批民進黨基本教義派人士,<br>硬要把它與意識形態扯在一起。兩年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呈報行政院,擬採漢語拼音法,以<br>便與國際接軌。那件公文被行政院秘書長邱義仁退了回去,要教育部「再研究」,曾部長也<br>因此丟掉了紗帽。其中蹊蹺,明眼人一望即知,繼任的黃榮村部長,心裡自然也很明白。<br><br>官僚政治的老手都知道,推卸責任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準會挨罵的決定,交給一個委員會<br>去討論,然後從幕後操作。將來有人批評時,大家雙手一攤,說:「這是委員會作的決定,<br>與個人無關」,於是誰也不必負責了。教育部在八十九年六月大幅改組國語推行委員會,解<br>聘了許多積聚多年推行國語經驗的老委員,塞進一批「政治正確性」掛帥人士,司馬昭之心<br>,早已路人皆知。八十九年九月初次開會,就推翻了過去審慎考慮後決定的立場。只因為手<br>段太粗糙,漢語拼音甚至未被列為考慮之一,被媒體修理得很慘,才又擱置下來。<br><br>輿論壓力迫使國語委員會拖了廿二個月不敢開會。黃部長曾指天誓日,要作「歸零」思考,<br>還要請公正的第三單位研議。如今看來,這些話無非是緩兵之計,壓根兒無意兌現。直到委<br>員們任期只剩三天了,這次趁陳總統返國,料想新聞必定大塞車之時,召開會議,以為可以<br>替教育部拆掉「地雷的引信」。算盤打得很精明,只可惜未能如願,這條消息昨天還是佔據<br>了各報頭版頭條的地位。<br><br>細看有關報導,除因「專業無法發揮」先已辭職的一位外,前晚的會議,廿六名委員中只有<br>十五位出席,中途又有兩人離席,原因不明。等只剩十三人在場時,才舉行投票,以十票多<br>數,三票棄權而通過「上面交辦」的議案。如果這還不算推卸一個民選政府應負的政治責任<br>,什麼才是呢?身負百年樹人重責的教育部,用這樣抵賴的辦法來處理國家大政方針,如果<br>只為保全一頂紗帽而賠上終身清譽,犯得著嗎?<br><br>這批學者專家們提出的兩大理由:「文化自主」與「國家認同」,恕我愚昧,實在不懂他們<br>是什麼意思。中文譯音系統雖然將在馬路路牌或市招廣告中使用,其唯一目的是給不懂中文<br>的外籍人士容易辨識而已。這和文化自主或國家認同,八竿子也打不著。國語推行委員會在<br>獨派操縱下,端出這樣的理由來,只是秦相趙高指鹿為馬的故技重演,哄騙三歲小孩還勉強<br>,未免太低估國人的判斷力與智識水準了。<br><br>文化與語言是截然兩事。真要談文化自主,教育部應該先整肅一下瀰漫全國的「哈日狂」或<br>「哈韓風」,也可學法國學院力保法文的純潔性,抗拒排山倒海而來的英語。但像這樣認為<br>採用與大陸相同的漢語拼音,就失去文化自主性,那麼請問:美國當年開國時,應不應該廢<br>除英文,改取印第安人的土語為國語呢?華語在新加坡是官方語言,難道新加坡因此就已經<br>失去文化自主性了嗎?拉丁美洲幾十個國家都使用西班牙語,非洲絕大部份國家都以英語或<br>法語為官方語言,難道他們都瘋了,忘記什麼叫文化自主性了嗎?<br><br>以國家認同為理由排斥漢語拼音,更是不通又不通。中文是我們祖先給全世界華人的遺產,<br>並非大陸的專利。我們現在讀、寫的都是中文,說的也都是漢語,只是口音不同,才有閩南<br>語、客語、乃至各種方言之分而已。為什麼如果採用漢語拼音法,就忽然不符合國家認同了<br>?請問國語推行委員會投贊成票的這十位委員,立法院曾經討論或宣佈過中文或漢語有違中<br>華民國憲法哪一條嗎?把似是而非推到這麼高深玄妙的層次,諸位的發明實在應該在民國史<br>上,大書一筆! <br><br>【2002/07/12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