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政小四 » 2003-11-28, 08:00
反注音文者到底在反∕煩什麼?(一)<br><br> 歸根究底,注音文不過是一種另類的語言使用現象。然而,這樣的語言現象,卻往往在<br>網路上引爆比統獨鬥爭更強烈的論戰,被反對者投以大量的厭惡與妒恨。基於強烈妒恨心理<br>有可能導致後續的妨害人權的不幸事件(例如,言論自由的侵奪已然發生),於是,我們作<br>為人權的關心者,不禁要問:「反注音文者到底在反∕煩什麼?」希望藉由獲致上述問題之<br>答案,而進而能夠想方設法,弭平咀恨啣枚的妒恨心態,讓歧視異己、傷害自由人權的不義<br>行動能夠免於發生,從而讓所有人都能享有做自己、搞生活的平等基礎環境。<br><br> 根據觀察,反注音文的進路頗多。其中之一,即強調注音符號設計者所宣稱的原始功能<br>。對於這些(看似)注重事物之原始功能的反注音文人士而言,既然注音符號是作為表示聲<br>音之符號而被發明的,那麼就不應該讓它們成為表意符號。<br><br> 在此先不論應不應該的規範性問題,有意思的是,上述說法將注音符號當作非表意符號<br>,本身是一個錯誤。任何符號都有符徵(音∕圖)與符旨(意義)兩個面向,注音符號亦不<br>例外;於是正是這符號的一體兩面性質,使得「ㄉ」這符徵,與符旨「表示『ㄉ』這個音的<br>圖寫方式」,連結在一起。而這樣的表意連結,其實正是注音符號製作∕推行者所渴望、所<br>創造出的意義連結。否則,如果製作者只是畫出了一些圖案,卻不賦予它們意義,那麼注音<br>符號的原始功能、注音符號製作者的渴望──表示某些聲音──,就無法作動起來,注音符<br>號也就不成其為注音符號了。於是,我們必須首先承認,注音符號確實是表示聲音之符號,<br>然而正是因為如此,它們也無庸置疑地會是表意符號。<br><br> 既然注音符號作為符號,本來就是表意的,那麼反注音文人士的眼中釘,就不能說是注<br>音符號的表意性。雖然由部分反注音文者的言論看來,他們似乎是在反對注音符號被「誤認<br>」、「誤用」為表意符號,然而經由上述分析之後,我們不免發現,反注音文人士真正的眼<br>中釘,其實是:必然作為表意符號的注音符號,表了別的意。詳言之,以符號「ㄉ」為例,<br>相對於符徵與原有符旨「表示『ㄉ』這個音的圖寫方式」連結在一起,在注音文使用者的書<br>寫脈絡下,符徵「ㄉ」更與其它被符旨化的原符號(例如「的」、「得」這些字)連結起來<br>,從而吸納了該原符號的符旨∕意義(例如「的」、「得」這些字的符旨)。簡單來講,ㄉ<br>不再只意味著「表示『ㄉ』這個音的圖寫方式」,它更有了「的」、「得」等符號的意義。<br><br><br> 事實上,這種被稱為後設語言的意義外延現象,並不罕見。除了注音文之外,各種理論<br>的符號學或後設語言,也是透過吸納一個有意義的客體系統作為符旨,而達成表意的任務。<br>當然,日常生活中也不是沒有例子:時裝雜誌為了講述時尚概念所使用的各種符號、詞彙,<br>同樣不只是純粹符徵與純粹符旨的連結,而是與被符旨化的原符號連結。舉例而言,「卡其<br>色與白色衣褲」作為符徵(不管是聲音、圖案或文字形式的符徵),乃是與符旨「卡其色與<br>白色衣褲」連結起來,成為符號「卡其色與白色衣褲」;而「極簡風格」這個時尚後設語言<br>的符號,則是透過「極簡風格」的符徵與符號「卡其色與白色衣褲」連結起來,在拋棄符徵<br>「卡其色與白色衣褲」的同時,取得了符旨「卡其色與白色衣褲」。而任何為了方便迅速表<br>意的縮∕代寫(例如「SARS」、「非典」、「飛典」、「煞士」、「btw」、「asap」、「T<br>W」)、簡單圖案(例如生化危機的紅色警告圖、核輻射警告圖、「%」),也都有著與注音<br>文一模一樣的意義外延表意程序。<br><br> 如上所述,後設語言何其多,然而唯獨注音文被群毆。於是,前文所稱「反注音文人士<br>反對注音符號表示別的意」,其中的深層意義,就不在於「因為注音文是後設語言」,而似<br>乎是在於「注音符號的原有功能被僭越了」,因為注音符號原先並非設計作為表示其他符號<br>之意義的後設語言。然而,反注音文人士並未同時反對其他僭越原始設計人所宣稱的功能的<br>行動,例如反對將吹風機用來吹乾衣服、反對將保險套用來套在槍口以避免沙子進入槍管所<br>導致的危險、反對將數字「43」用來表示「恕刪」。於是,依照反注音文人士這種反得不一<br>致、不徹底的態度,「注音符號原有功能被僭越了」,仍然不是注音文被反對的邏輯核心。<br>(未完待續)<br><br>政小四 92/5/13<br>〈反注音文者到底在反∕煩什麼?(一)〉<br>http://gpaper.gigigaga.com/ep_news.asp?n=1002144&p=haruhi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