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脫道德恐慌 人人有責

何春蕤(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2004.6.29 中國時報言論廣場

近日內貴報系有數篇評論均涉及動物戀網頁的無罪宣判,但是之中有許多錯誤的推想,例如認為網頁提倡人獸交。但是,我的網頁只是以不預設價值好惡的理性方式來探究動物戀的全貌,和提倡獸交根本就是兩碼事。即使像動物解放論者彼得辛格主張「沒有造成動物痛苦的性接觸,並非不道德」,他也不是在提倡獸交;正如泛藍人士認為台獨並非不道德,這並不等於泛藍在提倡台獨一樣。可歎的是,評論事件的知識份子們竟然也無法做此基本的區分,反而繼續傳播「動物戀網頁提倡人獸交」,製造道德恐慌。和這個恐慌配套的,則是進一步推想無罪宣判乃是學術自由的無限上綱、會誤導青少年學子等等。然而這些也都是沒有實證的空泛臆測、因果的跳躍。


不過,這些道德恐慌其來有自。它不完全來自媒體聳動的報導,因為報導之所以聳動乃是因為其報導的角度是從最保守的道德成見出發,也因此使被報導的對象妖魔化,於是原本對周遭變遷世界不滿和恐懼的保守讀者找到了一個可以殺雞儆猴的替罪妖魔,而這個對立衝突的熱鬧新聞性則正好促成另一波聳動的報導。這個惡性循環的狀況不但發生在動物戀圖片連結事件上,也發生在像日昨被懲處的遛鳥事件等等,而保守的道德認知則是這種恐慌的根本基礎。


道德恐慌所煽動的情緒往往會動員各種不安的焦慮憂心,也因而封閉理性思考的空間,結果研究動物戀就被當成「提倡」人獸交,甚至演變成學術研究必須服膺於通俗的成見和既有的價值觀,否則就是學者缺乏社會責任而「誤導」大眾。這樣一來,學術就沒有說理的自由空間了。


有些人不明白為什麼法官會判我無罪。從判決書看來,我認為其實主要是因為法官盡責地去做了一件事,就是切實的去看了我們的網站,因此明白了它的學術脈絡與性質,而不是透過人云亦云的過度推想和情緒渲染來判案。那些負面評論我們網頁的人至少也該盡評論者的責任,就是針對我們網頁的真實面貌和內容來證明這個網頁到底會產生何種不良影響。


今日道德恐慌最偏好的光環理由就是保護青少年,因此總是以無可指摘的父母責任感來譴責新興價值或行為,憂心它們會帶壞小孩。社會變遷快速拉大代間差距,親子之間的權力關係正在變化之中,站在親職位置上的父母師長們當然有所不安;然而,真正盡責的父母不是把塑造兒女價值觀的責任推諉給警察和法官去推行全社會必須一致遵行的價值觀,而是應該盡力使孩子免於狹隘的眼光、仇視的情感、簡化的思考、封閉的人格、自以為義的嚴厲,而這些也正是道德恐慌得以駕馭社會輿論的力量。明智理性的父母不能不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