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大逃殺-出版法廢止六年後》座談會
◎2005-01-07反假分級制度聯盟              

回上一頁

天國與地獄--《大逃殺》的暴力喻言
轉載自http://www.be-word-art.com.cn/no5/document16.htm

◎ 洪帆

一年之前的2001年1月16日,日本電影《大逃殺》(Battle Royale)在日本和中國香港兩地同時上映。影片在極度血腥暴力而險遭查禁的邊緣上,取得了驚人票房成績。一個月之後,我通過錄影帶看到了這部電影,並先後向國內幾家重要電影學術刊物推介,但得到的一致回答是:該片具有明顯的意識形態方面的錯誤,不宜做宣傳介紹。

一年之後的今天,不知是因影片盜版碟的大量出現,還是保護我們脆弱心智不受摧殘的護士阿姨忽然覺得毒性過期而放鬆了警惕,紙媒體和網站上終於開始七嘴八舌地說道起來。

談談情,殺殺人

青春從來就是應該用性和暴力來書寫的,否則枉過一生。不過,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從來就沒有那痛快淋漓的勇氣和肆意張揚的機會,我們只能生活在想像中或是通過其他合法渠道發泄出來(比如像魯迅或李敖或是許許多多自命不凡的文學青年寫文章罵人,寫不出文章又不能拍電影的時候就像波蘭斯基一樣滿屋子"打飛機");然而總有些人是幸運的--就像《大逃殺》中被政府甄選出來參加"Battle Royale"的42名中學生,可以在孤島上互相殘殺直到決出唯一勝者。

每個少年都以自己最懂得愛情與叛逆,而其實只有直面鮮血淋漓的現實,才會真正明白什是生活。當影片中北野武飾演的教師宣佈遊戲開始的時候,天真的孩子們嚇得抱做一團,這哪裡還有半點叛逆小子的瀟灑?另有不自量力的出言質疑被當場擊斃。當別無選擇時,每個人才暴露出自己最真的一面:有的不堪殺人與被殺,與友人或愛人一同自決;有的因愛之名大開殺戒,讓我一次愛/殺個夠;有的以柔弱無助武器,博得他人同情後趁其不備一招致命;有的根本冷血嗜殺,愈血腥愈快樂;亦有一對戀人相互扶持,最終逃離魔窟……影片在描述少年們自相殘殺的過程中,不斷地展現或回憶他們的愛情,具有相當撼人的衝擊力。不過,結尾留了一個光明的尾巴--最後得救的一對戀人用愛戰勝了殺戮,這反而是無力與善的,就像《天生殺人狂》被奧立弗·斯通用道德宣教篡改的後半段;其實,要狠就狠到底。我個人比較欣賞的是前一次"大逃殺"遊戲最後剩下的一對戀人,在遊戲即將結束的時候,兩人愛與絕望地擁抱(因如果在馬上就要到期的指定時間裏不能決鬥出唯一的勝者,兩人項上的電子環將同時爆炸),然後女生悄悄地首先向愛人開槍了,男生充滿複雜感情地看著心上人,然後義無返顧地向對方連擊數槍,倒在血泊中的女友死在了愛人懷裏,含笑著說出最後一句話:"謝謝你!"在溫室呵護下的愛之花從來就是膚淺與脆弱的;而在矛盾與糾結的怒與殺中殘存下來的、沾滿血污的愛情恐怕才來得更深刻與撼人。

青春本來就不是羊羔,而是和成人世界一樣的野狗。唯一不同的是,披著文明和善外衣的後者更加懦弱與可恥。《談談情,跳跳舞》中遊戲規則內的出軌、《失樂園》中同墜鬼蜮的沈淪,都來得不夠痛快;來來,不如一起談談請,殺殺人!

出口·窄門

紀德在小說《窄門》的題記中寫道:"通往天堂的窄門,容不下兩個人。"

影片《大逃殺》最最暴力與恐怖的地方,其實並不在於影像上的血腥與殘忍,而是在撕破生活的血與肉後,暴露出的這個慘白現實。

我們看到一群身穿整潔學生制服、天使一般的中學生在軍方格監控下被迫用最原始的方法弱肉強食,那種震驚與壓迫力確實是令人窒息的。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換個角度,把它當作一個寓言來看,又是相當殘酷的真實。最表層的一種象徵,可以看作是教育升學制度對學生相互殘殺的一種畸形壓迫。每一個經過學生時代的人(尤其在日本、中國等幾個升學競爭殘酷的國家)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一些痛苦回憶的折射;因機會總是有限的,所以幹掉一個對手自己就能多一分出現/生存的可能。討好賣乖、陰險陷害已不再是成年人的專利,如今連小學生(尤其是在老師面前十分得寵的孩子)都彷彿與生俱來地具有這種卑鄙才能,殺人不見血。而被聖賢書本教育成的、不懂殺人利己的、膚淺善良的孩子在步入成人之門後,卻註定要頭破血流。因我們有美其名曰的"競爭與機遇",因他們都說"適者生存"。《大逃殺》用血的事實教育我們,不要再心存浪漫幻想了!

而且,善良往往是最脆弱的,在任何一個生死關頭都會被擊得粉碎。古往今來,無論中外,在社會政治非常時期,多少愛人、朋友之間的相互出賣與詆毀才換來卑賤地活著。也許,電影裏弱肉強食的殘暴與剷除異己的自私正是每一個你和我的寫照,所以才讓我們墜入無盡的恐懼與空洞之中。暴力其實來自你我胸中最隱秘處,來自每一個從來就不是天使的魔鬼之心。影片最後一幕是兩個逃脫的戀人在警方的通緝下亡命天涯,定格的時候印出了一個詞:"跑吧!"然而誰也不知道,哪裡才是真正的出口?而更重要的是:沒有人知道出口那端是天國,還是另一個地獄?

與北野武無關

影片《大逃殺》的國內宣傳,常常打著北野武的名字,彷彿這是北野武暴力電影作品中的一分子;更有人誤解北野武導演的電影。其實,影片除了用他出演教師角色外,並無其他干係。

《大逃殺》的導演是日本電影殿堂級人物--深作欣二,而全片透露出的暴力風格與殘酷理念也是深作導演一貫標榜與堅持的精神。70年代,深作拍攝了一系列黑幫暴力影片,而且區別於60年代風靡一時的任俠黑幫片的浪漫氣質,他以半紀錄風格的方式將現實的殘酷與暴力"真實"地逼現在觀面前,創立了黑幫片的新類種--"實錄黑幫片"。深作的代表作包括《沒有仁義的決戰》系列和戰爭片《在飄揚的軍旗下》,當然還有那部著名的《虎!虎!虎!》。

深作欣二導演的暴力美學精神曾深刻發了香港導演吳宇森,並經由吳宇森傳到好萊塢,成新一代暴力電影小子昆汀·塔倫提諾鼎禮膜拜的偶像。

1945年,年僅15歲的深作欣二目睹了日本戰敗的慘烈事實,也許從那一天起他心目中的天國就永遠死去了。這一事件對深作的人生觀與今後拍攝的電影主題生了深遠影響,他總是喜歡在地獄般殘酷的境況下探討生命的終極意義以及人與獸的兩面。

索多瑪的狂宴

帕索裏尼在影片《索多瑪120天》的集中營裏,做出了一道性虐與屎尿的盛宴。那種讓人不寒而慄的恐懼與極端扭曲的變態也許只有撒旦狂魔才能消受得起。而今天,深作欣二導演苦心孤旨造就的地獄暴力示錄,居然適得其反地成今天物質天堂狂歡的又一道大餐!

《大逃殺》在2001年1月16日的日本及香港同時上映。影片在日本被列R-15(十五歲以下人士不準觀看)電影,其中過分激烈的暴力意識及情節引起日本議員特別討論,並曾一度被日本國會議員提出禁播。文部省及有關方面更特別強調要嚴查入場觀。而影片被香港影視處列三級影片。由於該片內容血腥暴力,香港教育界人士認該片不適宜在香港上映,他們擔心電影會影響香港青少年,引起校園暴力事件。

但就是這部未上映已事先張揚血腥暴力的《大逃殺》,居然殺出個未來。影片在日本安排於全國最大的20間影院同時上映,其受重視的程度已超過好萊塢大片。首映當天,除上映戲院場場爆滿外,有導演及演員到場參加首映典禮的戲院更是在開場前30分鐘就已經有成千人排隊,而排在頭位的觀竟然早在兩天前的晚上就已經開始等候。影片在日本上演數周,就已吸引近140萬觀入場欣賞,票房突破20億日元,超過上年同期上映的票房冠軍《GTO》一倍,並大有機會打破2000年日本最賣座片《雪茫危機》的25億日元紀錄。由於觀反應強烈,片商破例延長上映檔期,並將上映戲院擴大至全國219間,票房有望衝破30億日元大關。該片在香港上映首周,也狂飆400萬港幣票房。

是不是很悲哀,是不是很諷刺?在物質天堂的暴力/魔力扭曲下,《大逃殺》更像是一個新版街霸遊戲,新鮮刺激地讓未來的主人翁們大呼過癮!

在更大的魔鬼面前,魔鬼即天使

暴力並不可怕,一個不能談暴力、禁止表演暴力的社會才是最暴力與可怖的。請不要相信包括電影在內的藝術,如果表現暴力將是多的醜陋與危險;她們其實頂多是化妝成魔鬼的小孩或天使!那最大的魔鬼是什呢?《大逃殺》裏也告訴我們了--那就是政治,"你不正我就治你"的政治。一切道德、教義、善良、愛情在政治前如糞土。

(洪帆 電影理論家 北京)

回上一頁
參考資料
《生存遊戲》漫畫/電影相關報導
觀影:Battle Royale ◎ Eiche
恨一個人是要付出代價的──深作欣二對日本社會最暴力的控訴 ◎ 董籬
「即使是亂倫」─關於思想禁書的國家(總是要)堅持 ◎ 淫妲三代
反智巨焰 焚書為祭:「2005臺中世貿世界書展」火燒書刊倒行逆施 ◎ Eiche
我們享有成人閱讀自由嗎?◎ 蔡智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