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01 月 09 日
夏曉鵑

激情之後,正視融合

總統大選期間日益膠著的選情,使藍綠陣營皆有意無意地運用族群語言,企圖藉族群認同的操弄以提高勝選的可能。在挑起族群意識的同時,兩陣營又各自指控對方玩弄族群政治,並呼籲族群融合。今天,充滿戲劇性的總統大選終於落幕,然而,選後如何面對日漸複雜的族群融合問題,藍綠陣營都未提出具體方案。

台灣的族群分類有所謂的「四大族群」,隨著新移民人數的日漸增加,第五族群隱然形成。新移民在台灣遭受各種不公平待遇,包括偏見、歧視等,此趨勢可由去年底《大地雜誌》的民調結果略窺一二:兩成民眾認為台灣社會對待東南亞和大陸女性配偶並不平等但卻是應該的!

面對新移民來台後的族群融合問題,藍綠除了宣示「照顧」之意,並未提出具體政策構想。對新移民的偏見和歧視問題,除政治人物的宣誓,更需要積極而具體的作為。同樣面臨新移民議題挑戰的瑞典經驗,值得台灣借鏡。

自十二世紀以來,瑞典便是個移民國家。瑞典現代移民政策制訂於一九七五年,三大目標為:平等,文化選擇的自由,以及合作和團結。平等意旨移民與他人享有同等機會、權利和義務;文化選擇的自由意味少數族群應能選擇接受瑞典文化認同,以及維持和提振原本文化認同的程度;合作與團結是指,移民群體和瑞典出生的人須一起解決共同利益的議題。上述移民政策制訂於經濟穩定成長時期,但隨經濟下滑,失業提高,人們將不滿情緒投射在日增的新移民。八○年代末期,一股反移民政策,以及反移民的潮流開始興起。

一九八六年,瑞典通過「反工作歧視法」,以確保移民在職場不受歧視,同年設置「反族群歧視申訴局」處理勞動市場及其他公領域生活的族群歧視申訴案件。

面對反移民的趨勢,瑞典政府和國會透過行政機關以及立法,推動族群融合政策。九八年在中央政府成立『融合局』,主要任務為:監督和評估族群融合的趨勢;促進所有瑞典人不分族群和文化背景的平等權利及機會;消弭仇外、種族主義和歧視。此外,歷年來,瑞典政府指定一位部長,專責族群融合的事務。

九○年代初期,許多瑞典城鎮出現仇外和種族主義行為,如仇視移民的標語、新移民及其子女遭受攻擊等,地方政府積極投注經費在各種反仇外和促進族群和諧的計畫,各地學校也開始合作以遏止仇外的趨勢。

由於中小學仇外和種族主義的事件日漸增加,瑞典政府發給各校處理原則和流程,並在全國教材綱領中明訂:「學校應鼓勵瞭解他人以及同理的能力…。必須藉由知識、開放討論和有效的方案來積極面對仇外和褊狹。」經多年的努力,現在瑞典學校幾乎不會看到種族主義的言行。

瑞典政府隨時積極面對種族主義的新趨勢。九七年初,一項報告顯示許多瑞典年輕人懷疑納粹屠殺猶太人並非事實,此報告引起各界震驚,瑞典政府當年六月立即推動各種方案,透過影片、座談、手冊等方式,讓瑞典人重新記取歷史教訓。值得一提的是,九八年國會選舉時,沒有任何一個主張仇外和種族主義的政黨贏得國會席次,此與其他歐洲國家新納粹主義日益興盛的趨勢非常不同。

今天,激烈的台灣總統大選勝負已定,接下來更大的挑戰是面對已被挑動的族群情緒,有擔當和遠見的政府官員和國會議員,應學習瑞典精神,訂定各種法案和政策,積極而具體地推動族群融合。

夏曉鵑 中國時報 論壇930321

(作者係世新大學副教授)(本專欄不代表本報立場)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