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1 月 24 日
李尚仁

觀念平台 大美帝國千秋萬世?

美軍在伊拉克又和激進的什葉派教士沙達的民兵發生激烈的戰鬥,然而,即使美軍能順利逮捕或殺死沙達,恐怕也難以平息伊拉克境內的反抗活動。大多數的觀察家都認為美國在伊拉克是陷入泥沼了。預言未來不是史學家的專長,然而多位知名史家早在美國出兵之初,就預測這樣的後果。專研帝國主義歷史的史家甘迺迪(Paul Kennedy)與柯莉(Li nda Colley)都注意到,美國的行動和二十世紀初大英帝國在同一地區所犯的錯誤有著驚人的相似性:低估當地情勢的複雜性,單憑優勢軍力就想達成幾乎不可能的政治目標。英帝最後嘗到鎩羽的教訓,在這兩位史家眼中,美國將難以避免步上後塵。

史學家討論美國的伊拉克政策,並非只出自對時事的興趣,更是要理解這個前所未有的超級強權的前景。近年來英美學界興起對「帝國」的歷史研究與理論分析的潮流,其實也是在知識層次上回應冷戰後大美帝國崛起的新形勢。進軍伊拉克是小布希身邊的新保守主義者打造「下個美國世紀」的重要一步,其成敗自然具有指標意義。美國在伊拉克的挫折引申出的問題是:美國的單邊強權作風乃至主宰全球的地位能夠持久嗎?

美國沒落在今天聽來不可思議,但在許多史家眼中這是遲早的事。甘迺迪關於強權衰頹的理論大家耳熟能詳:帝國過度擴張的龐大軍事開銷拖垮經濟,在軍事行動的目標尚未達成之前就先走向沒落。霍布斯邦則認為,美國毫無對手的超強地位雖史無前例,連十九世紀的大英帝國也比不上;然而,目前美國其實比當年英國來得更為脆弱。英國在帝國全盛時期其經濟也是全世界的工廠,在其製造業走下坡後,則成功地將倫敦建立為國際金融中心。相較之下,美國經濟規模雖大,卻有巨大的貿易逆差和對外國資金的依賴這樣的結構性弱點。

美國最領先的力量是軍事科技,而在可預見未來在這方面也不會有任何敵手。軍火是美國少數的強勢製造業(難怪布希政府對台灣軍購開出天價,間接強迫台灣人民為美國侵伊貢獻軍稅)。冷戰以來美國的主要走向就是不斷強化其軍事優勢,與蘇聯的軍備競賽如此,甚至冷戰結束後還變本加厲。然而,布希政府以為軍力可恃就可不顧國際意見一意孤行的做法,卻是痴人夢想。美國攻伊的勢如破竹固然凸顯其軍事優勢,後來的發展卻也說明了光憑武力不足以支撐霸權計畫。霍布斯邦指出,冷戰時美國有一批盟邦出錢出力,第一次波灣戰爭時的軍費幾乎全由盟國分攤;這次美國侵伊的單邊行動卻要自負費用。由於美國經濟的結構性弱點以及美國人民對於管理全球事務的缺乏興趣,類似佔領伊拉克這類對外進行軍事干預的帝國政策將無法持續太久。

美國也許在伊拉克終將受到挫敗,但它的全球優勢能持續多久呢?沒有任何史家能斷言。不過霍布斯邦提醒我們,他有生之年就目睹了所有殖民帝國終結、納粹「德意志千年帝國」的暴起暴落以及蘇維埃帝國的瓦解。大美帝國是不可能千秋萬世的。

李尚仁(台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助理教授)中國時報   論壇   930811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