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民運動的出路
新公民運動登場以來,歷經了風雨生信心、九一五圍城遊行、移師火車站、重返凱道靜坐、再移師火車站、環島遍地開花等過程,如今已進入關鍵性的盤整期。焦慮之餘,紅軍朋友開始納悶:運動的下一步是什麼?有更具體的訴求嗎?「天下圍攻」會成功嗎?
九一五遊行後,在野陣營提出了「公投定去留」方案,希望罷免案能在立院表決通過,好讓人民能夠進場,公投決定陳總統的去留。某些民調顯示,有將近六成以上民眾贊成這個方案。但,罷免案能否表決通過,取決於部分綠營立委的支持與否。這些支持若不到位,罷免案便不可能通過,人民便不可能進場公投。
顯然,許多人並不看好「公投定去留」的成局可能性。最近兩周以來,關於倒閣、彈劾、內閣制修憲的口水戰不斷,彷彿就連提案罷免的在野陣營,也都不太相信綠營立委會協助罷免。另一方面,紅軍總部雖不反對「公投定去留」,但直到三十日晚間,才首度表達積極支持之意。
問題正在於:如果在野陣營推動罷免的政治意志不夠堅定,或紅色運動未能積極施壓公投罷扁,那麼,罷免案當然不太可能通過。反之,如果紅軍群眾與在野陣營皆深刻體認「公投定去留」的高度正當性,並願意最積極地奔走努力,那麼,罷免案也就相當可能通過。
假使紅軍群眾與在野陣營傾全力施壓,但二次、三次罷免案仍無法表決通過,那麼,政治責任將完全落在剝奪人民權利的一方。新公民運動也將在「人民作主」、「人民進場」、「還我罷免權」的呼聲中,不斷累積能量,創造一波波動員高峰。
此時此刻,我們必須深思:在陳總統不願主動辭職的情況下,為何「公投罷扁」正是新公民運動的最佳選項,或甚至不二選項,而必須戮力以赴?
我們知道,在任何稍微像樣的民主國家,以陳總統誠信問題的嚴重性,以及政治權威的蕩然無存,早已構成了辭職下台的充分理由,而根本不必仰賴司法調查。但陳總統不但不肯為了台灣的民主未來,主動辭職,反而全力捍衛他的權位,甚至發動民眾反制倒扁。無怪乎,九一五那天,近百萬人民走上街頭呼喊「阿扁下台」。
參與這場新公民運動的自主公民,不是所謂的上訪團或陳情團體,他們之所以走上街頭,正是出於對朝野政客失職、既存體制失靈的強烈不滿。因此,就算某些政治交易或威脅利誘(例如:以內閣制修憲交換立委倒扁、以修憲換彈劾、以倒閣為威脅、先倒閣再罷免等等)真的有助於阿扁下台,「新而自主的台灣公民」仍有強烈理由反對這一切機關算盡的舊政治。更何況,這些手段能否倒扁成功,仍充滿各種變數,其後果不無可能是:阿扁沒倒,運動先垮!
從新公民運動的角度,最重要的莫過於做對的事、走對的路,以催生出進步的公民政治文化,並為台灣的民主未來留下典範。由此觀之,倒閣與彈劾之不可取,正在於這些政治過程會轉移焦點,甚至把新公民運動給整個搓掉。至於「以修憲換倒扁」的各種政治買賣,更是讓人一頭霧水。試問:人民是為了內閣制或總統制,或立委的就業保障,才走上街頭的嗎?
進一步言,相對於修憲交易、彈劾或倒閣,「公投罷扁」無疑是最具民主正當性,最符合新公民運動精神,最有助於重建公民社會的核心價值,最能展現對倒扁與挺扁民意的同等尊重,最能凸顯台灣人民的主體意志,也最能有效回應人民期待的解決方式。在九一五遊行之後,更是如此。
對新公民運動來說,從「以群眾運動施壓罷免案」到「人民進場決定」這整個過程,都可以、也應當變成是「新公民教育」的絕佳素材。在街頭與議會並進,道德壓力不斷升高的情況下,所有倒扁或挺扁、支持或反對人民進場的理由,都將被攤在陽光之下接受檢驗。所有光怪陸離的政治買賣,都將被排除在這個運動過程之外。
歸根究底,只要紅軍下定決心、展現毅力,不斷施壓綠營支持罷免,並且不斷鞭策懶惰成性、缺乏思想的在野陣營,則罷免案不但終有可能通過,倒扁民意也可望在公投中勝出。或許正是新公民運動的最佳政治路線。
陳宜中(中研院人社中心副研究員、台社成員) 中國時報 2006.10.07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中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