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01 月 15 日
馮建三

私有化是死路,台鐵工會加油

台鐵應不應該改革?應該。應不應該私有化?不該。英國與日本的殷鑒不遠。

英鐵在一九九六年私有化後,票價全歐最高、業主領取政府補貼笑哈哈,但服務品質低落、誤點失事死人層出不窮,今年三月的研究報告卻指出,英鐵還要再砍八千多公里路線,關閉一萬七千多班次的十分之一,而英政府未來十年還得再投入三三○億英鎊的天文數字。財團翻身,從被規範的位置,綁架了擁有規範權力的政府。難怪,衛報的民意調查顯示,高達百分之七十三的人贊成將英鐵重新國有化。

日本是模範生吧?不見得。第一,日本私有化鐵路的動機不純正,不是為了提高效率。一九八七年將日鐵私有化的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十年後接受訪問,他坦承,私有化的主要目的,在於「打倒日本總工會,如果日鐵工會完蛋(按:當年有會員二十多萬人),我看總工會就得跟著完蛋。」第二,私有化之後的日鐵,東京地區因人口稠密、服務尚可且有盈餘,但其餘地區很有問題,且在利潤作祟之下,資本也膽怯了,服務的改善成為天方夜譚,而日鐵私有之後,對待員工苛刻,有一○四七位加入工會的人遭到解聘。日本地方及中央政府的勞資調解委員會都認為,此舉違反公平原則,歧視工會成員,是以雙雙要求公司應讓此千餘人復職,但資方拒不從命並提請法院仲裁,目前該案仍在日本憲政法院審理。

鐵路服務當然要改革,但除非是私有化的意識形態囚徒,否則就得在私有化之外,另尋出路。總統陳水扁說,「國營事業的改造首重企業化,不必然是私有化」。這句話深合現代經濟理論的精髓,亦即在勞務供應具有競爭的環境,產權是否私有與經營效率無關,差別在於,若產業不是私有,則經營績效更能兼顧合理的工作條件,也能將績效的果實,做更合理的社會分配。台鐵線路雖然壟斷,但卻有空運、公路是其強力競爭對手,都在提供運輸服務,而高鐵加入戰局後,競爭更要激烈。

但很不幸,說不定阿扁是說一套做一套。更糟糕的是,政府似乎鐵了心,想要執行另一套,表示明年要公司化,二○○七年要在三法創制或修訂後,完成台鐵的私有化。如果交通部能夠幡然醒悟,改造至公司化為止而不私有化,且以照顧高鐵的規格,同等對待台鐵,那當然最好。否則,台鐵工會也只能自己救自己。中秋節召開員工大會固然無可非議,但更重要的是,工會得祛除外界的疑慮。比如,輿論常說台鐵冗員充斥。然而,人口少於台灣近四分之一、面積相若的荷蘭,鐵路雖自負盈虧卻仍需維持員工二萬多的規模,那麼,若為確保行車安全無虞,則現有台鐵一萬三千多人真太多嗎?又如,台鐵去年收入二二○億,帳面虧損一百億,惟若扣除責任可能不在台鐵的老殘優待、冷門路線的貼補等,反見盈餘。若屬實,這些資訊都應該廣為傳播。

其次,工會自己必須提出公司化及相應的改革方案。工會不能讓政府以為,這些對抗行動只是要換取更好的資遣條件,工會要讓社會明白,不私有化更能照顧民眾的需要,且說理要具體能解,不是停留在原則宣示。據說,政府的私有化僅只是激將法,政府眼見計策成功而工會這麼用心盡力之後,就要大為感動,就要出面邀請台鐵在內的各國營事業工會、泛紫聯盟、消費者及其他(特別是偏遠)地區代表,聯合組成管理委員會,共管台鐵。

馮建三 中國時報 論壇  920821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