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失聲畫眉》研究:

鄉下酷兒的再現與閱讀政治

研究生:鄧雅丹

指導教授:劉人鵬 博士

中華民國94

  要

本論文旨在以性∕別政治的觀點重讀《失聲畫眉》所再現的性少數,藉以分析低階性別群體的再現政治與閱讀政治,以及多重階序間的角力。《失聲畫眉》為一九九0年自立晚報百萬小說獎之獲獎作品,該書描述一個地方歌仔戲團的流浪生涯,內容觸及地方歌仔戲的發展史、臺灣情色歌舞勞動文化、民間業者經營「實況」等等,也因此該書的文字意義常與不同時期的鄉土論述或同志論述有所合謀。

本文一方面將「鄉土」與「酷兒」問題化;另一方面,援引巴赫金的復調小說理論與蓋兒魯賓的性階層理論作為參照、結合懷疑解釋學與詩歌學的解讀模式,讀出文本內部岐出的敘事聲音,閱讀不同於敘事主調的效能動主體以及多重階序間的角力如何使得這個再現有所侷限。

筆者以為《失聲畫眉》所再現出的鄉下酷兒,是同時蘊含「低階」與「性∕別歪斜」的性別群體,有其低階位置的世界觀、深刻的情感想像、對生命深層的認識、飄浪的生命選擇或是對於身體與性全然不同的看法我們可從中讀出底層人民的生活邏輯、生命策略與能動性。

然而對比於早期評審的鄉土論述與90年代同運時期的同志論述,會發現在單一的閱讀框架下很難被看見其特殊性。在鄉土論述的脈絡裡,「鄉下酷兒」被抓取出「性∕別上的歪斜」,成為鄉土沒落∕敗壞的隱喻,其主體性與其中的階級性早已湮滅;到了90年代同運時期,《失聲畫眉》依據認同政治,往往被標舉其「同志」色彩,於此同時,卻不被認可其中的T婆角色扮演,忽視了底層的階級性,這兩個不同時期的標舉實則產生了背離的效果。對照這兩種「批評」裡的鄉土想像與同志想像,空缺出來的「性異議者」被批評的論述分別定位為「他者的隱喻」或「封建的殘餘」。在這些批評的話語之下,性異議者反而跟「純淨化的鄉土」或「中產現代正確的同志」產生一個競逐關係,而成了文學史書寫被割裂驅逐的罔兩,我稱之為一個「黑洞式的閱讀空缺」。

經由細部的重讀,筆者分析出小說所再現的非去性化、酷兒化的鄉土,表現出中下階層鬆動的性∕別關係以及對於身體的寬待與素樸的性工作概念。本論文的寫作意義在於(一)讀出一種既鄉下又性∕別歪斜的不正當小人物,一種既低階、被貶抑、但又同時具有能動性的「鄉下酷兒」,戲班內部繁複的性∕別關係複雜化了「鄉土」的意涵,同時亦補足了中產化的同志研究觀點,本文對鄉土論述與酷兒論述作了一個補充。(二)對沿襲已久的純淨化鄉土想像提出疑義,促成重新檢討過去純淨鄉土想像文學與論述的共構關係,如何以單一二元的切割範疇閱讀不到某些混雜性的主體,筆者主張以混雜的政治作為日後重讀其他文字的閱讀策略。

關鍵字:性∕別政治、再現政治、閱讀政治、失聲畫眉、鄉下酷兒、野臺歌仔戲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文類的曖昧性與歷史研究的對照……….……………………………..11

第三章 性∕別再現政治的分析………………………………………………...37                                      

第四章 作品得獎的語境與讀者閱讀反應……………………………………...86

結論 「黯黑的空缺」:鄉下酷兒的再現 ……………………………118

(作者不提供全文上網,請至清大圖書館網頁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