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正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臺灣女性主義中的踰越者形象:

從瑞克里芙.霍爾的寂寞之井和費雷思的藍調石牆T中反思

 Re-think the Image of Transgressor in Taiwan ''s Feminism through

Radclyffe Hall''s The Well of Loneliness and Leslie Feinberg''s Stone Butch Blues

研究生:楊燕菁

指導教授:李根芳 博士

中華民國93

摘     要  

本研究主要藉由「跨性別」的概念和瑞克里芙;霍爾的寂寞之井 ( The Well of Loneliness)和費雷思的藍調石牆T ( Stone Butch Blues)這兩本小說中性別意識的流動和呈現來探討臺灣女性主義歷史過程中性別意識的發展及未來之可能性。
在本論文中,第一章著重於跨性別的歷史背景以探討性別的多元性,另一方面也藉著女性主義的歷史來呈現性別意識的變化,從歷史的角度來瞭解性別的發展及概念的延續。第二章以社會及文化的層面來分析性別意識在寂寞之井和藍調石牆T這兩本小說中的權力關係,並顯示性別非天生自然無可質疑,性別的認同亦受到社會與文化的限制與監督。第三章則探討臺灣的女性主義,其在性別建構的過程中所扮演的地位,及其性別意識的流動和發展;過程中的困境與衝突和這兩本小說中主角之遭遇有何象徵意義,如何突破與積極面對,形成跨越過去現在的性別之旅。
在寂寞之井和藍調石牆
T這兩本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選擇了一個不同於多數人的身份認同,並且以一種多元的視野來處理性別的認同問題,而不是暴力的宣喊對壓迫者的不滿或以自利的方式來爭取公平對待,前者勇敢的面對自己的獨特並宣揚同性之愛,後者更是以正向及和平的方式傳達心中的理想與平等世界,在臺灣性別意識趨向多元化的今天,始終為性別議題發聲的女性主義絕對可以為跨越性別爭取更多的空間。

關鍵詞: 踰越者 ; 女性主義 ; 跨性別

英文關鍵詞: Transgressor ; Feminism ; Transg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