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九0年代臺灣女同志小說研究
研究生:許劍橋
指導教授:江寶釵 教授
中華民國92年
[摘要]
本文各章安排如下:
第一章:緒論
本章分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目的,從歷史軌跡、社會變遷角度論臺灣文學中同志書 寫的發展,並說明本文以「文化研究」之立場對女同志小說進行分析。第二節考察現有研 究成果,藉此作為立論基礎,從中思考本文所能突破處。第三節則對研究範疇與關鍵字加 以界定,俾便作為論述之準據。第四節就文學研究方法、觀點來說明本文研究的態度,以 及開展論述的方式。第五節即呈現論文篇章的架構安排。
第二章:臺灣女同志浮出地表
九○年代順應解嚴氛圍,令過去諸多無名(unnamable)的身影╱聲音漸趨明晰,而女同志 即為其中之一。本章擇取女同志於九○年代「浮出地表」的歷史語境中別具代表性者進行 研究。首先,身為社會邊緣類屬的女同志,其人際網絡的連結,有其獨特且必要之意涵,因此即從社群集結開始論起。其次,大環境隱含權力建構,對女同志形成壓迫,所以唯有進入「女兒圈」,割裂原本掩飾於異性戀環境的假面身份,對女同志的主體性才構成意義,因此同志空間也是本章分析的重點。而文學場域,女同志小說的作者,其徘徊虛構和真實之間的創作路徑,以及本身對同志議題/身份的認知或覺醒,更是大開「同志言說的戰場」,故這裡也將對小說家作分類討論。
第三章:臺灣女同志的文化傳播
同志風潮席捲九○年代,於各場域造成異質化,包括文學及大眾文化(電影、電視、戲劇、音樂、偶像明星的特質等),均呈現出異於往常/正常的主流規制。本章即欲探究女同志的文化傳播網絡,是在何種情境中開寫/演╱唱,並展現出何種特殊之文化地景?這裡將分別從平面媒體、影像、音樂,以及偶像的個人特質等四部分層次探討。
第四章:同女的旅途─女同志小說中女同志性意識的啟蒙與情愛開展
女同志小說提供出異於主流環境的另一套情愛腳本,故本章第一節首要俯察女同志小說中建構出的這條女女情路是於何種情境╱空間中擦槍走火而出?另外,第二節討論由於女同性戀和主流價值觀大相逕庭,既罕有前例可循且備具污名,那麼小說是如何呈現當女同志意識己之身份、情感時的態度與心境?第三節進一步探究小說中女同志的感情關係,瞭解小說家如何分派女同志角色,以及她們面臨異性戀檢視的狀況。
第五章: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女同志小說中「家」的習題
女同志主體的形成與「家」息息相關,其異質性也註定和父權、異性戀家庭機制正面交鋒,本章即專門處理女同志小說中的「家庭功課」。首先,探查小說中女同志的家世書寫,藉此瞭解原生家庭對女同志主體的影響,以及小說家是如何「想像」和建構女同志?第二節則分析當女兒的同性戀情被發現,家長是如何處置;而由於九○年代有大量校園女同志小說,且學校實為異性戀家庭父權監控的延伸,遂一併討論校方對同女同志小說的處理。最後分析女同志如何突圍異性戀家庭機制而讓女人「家」落成,於此挖掘出女同志實踐另類家庭的出路。
第六章:妳是我的姊妹─女同志小說中的異類文字╱女主角
兩位出身臺大外文系的新世代小說家:紀大偉(1972~)的《感官世界》與洪凌(1971~)的《異端吸血鬼列傳》為情慾版圖開發另類「新」風景,不僅是異(異性戀)中有同(同性戀),而且是以「酷兒」(queer)之姿揭露同(同性戀)中有異(異於人類)的戰鬥想像。其選擇與非寫實小說(童話、恐怖、科幻小說)結盟,刻劃了同性戀當中的變種情慾:如小美人魚、吸血鬼、生化人等,挑戰「正常人」(異性戀、甚至是女同志)的感官,以及呈現女女情慾的多種異化與變形。故本章即針對出自這兩位作家之手的異類文字進行分析,以求架構出完整的九○年代臺灣女同志小說的時代風貌。
第七章:結論
本章總結全文,歸納並檢討以上各章所得之研究成果,並對九○年代臺灣女同志小說在臺灣文學史的意義予以定位。本文後並且附有:
附錄一、臺灣女同志小說書目
附錄二、臺灣女同志小說內容摘要
附錄三、同志/酷兒資料彙編
上述目錄的整理旨在紀錄同志/酷兒之歷史,避免在主流異性戀霸權的強勢主導下這些資料被迫湮滅消亡;並且希望能提供給未來同志/酷兒的研究者,有更完全豐富的參考資源 。
「本論文目前暫不全文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