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愛吾師——迷戀老師

學校裡有些學養好,有個人特色,或是長得還不錯的老師常會被學生迷戀,有些學生還會有追求的舉動,這要怎麼辦?

因應臺灣的升學制度,許多中學都採取男女分班、分校,大家誤以為這樣一來,看不見就不會想,接觸不到就不會愛慕,那就可以迫使學生將豐沛的情感「昇華」到教科書上去了!

可是,過去的經驗顯示,即使是男女分校,也只能在校園的範圍內隔離,出了校門,有公車機車、有速食店、有郵政信箱、有便利商店、有聯誼活動、有歌迷會、有電話交友、有KTV、有購物中心、有呼叫器甚至大哥大,各式各樣的活動和科技都會提供機會讓青少年認識彼此,親密交往。情慾的洪流哪裡擋得住呢?

再說,就算在清一色的男校和女校中也有別的情慾機會。因為,絕大部分孩子初次愛慕對象並不是同學,而是老師!

這也沒什麼稀奇的。在過度壓抑而枯燥的校園環境中,接觸最多,能力迷人,和藹關照,又有正當理由去找她/他訴說心事,這種條件使得許多老師早早就變成學生心目中的偶像。

學校也不是不知道這種趨勢以及可能產生的問題,因此有些和尚尼姑學校甚至進一步硬性規定校內「異性」的老師不能是單身未婚的,只聘請結過婚的死會來校教書,以為只要一個人額頭上蓋了結婚證書的大印,就會頓時喪失吸引力。

這,當然是個錯誤的想法。欣賞就是欣賞,愛慕就是愛慕,哪會像校方想的那麼勢利眼,一看到沒有指望就收回所有的感覺和情意?難道欣賞一個人就一定要嫁娶對方?哇!那麼一個人一生要嫁娶多少回啊!

有些老師在感受到學生的欣賞,直接面對學生的表意時,會突然緊張起來,她/他只能想到流言耳語,只能想到家長和校方的非議,只能想到孩子的衝動無知。於是被愛慕的老師緊緊張張的趕快連絡家長,和學生懇談,要學生認識自己的錯誤和不成熟,要學生千萬不要迷戀老師,要以學業為重,要等到考上大學,要找到真愛時再談愛情。

這樣的老師肯定是本身愛情經驗頗為缺乏的人,因為她/他連平實的面對別人的善意都做不到,連最起碼的互動協商能力都缺乏,而一旦過分看重這件事情,就自然會做出這種嚴重的反應。不過,這也難怪,在我們的文化中,只要一提到感情,很多人就會怪異地立即跳接到愛情、性、婚姻、家庭什麼的,彷彿普通的情感交流是不可能的事。

其實,有人對你表示好感,那有什麼大不了的?又不表示你就會被判愛情的無期徒刑。不管你想不想把這份好感發展成什麼樣子,接受感情的方式都可以是很多樣的,可以是誠懇地說聲謝謝,可以是在學校裡聊聊天,可以是大夥(和許多學生)相約去唱KTV,可以是很多很多別的善意反應方式,反正各種善意的回應都會有正面的效果。

「學生要是一直迷戀下去,怎麼辦呢?」

拜託!你對自己的魅力也未免太過有信心了,還沒發生的劇情就自己編寫成這麼美好,真是富有想像力。

人的感情越壓抑,就越猛烈,嚴詞禁絕只會帶來更多嚴重的後遺癥。相反的,只要老師以輕鬆的平常心妥善處理,不只不會挫傷學生,更可以讓她/他們學會如何適當地表達心中的善意,平實的接納別人的反應。事實上,我們最常看到的狀況是,過了一段(很短的)時間後,隨著心理成長、感情觀念改變,接觸到更多朋友,參加了更多活動,熱情的愛慕者恐怕很快就「變心」了,那時你還會有點悵惘呢!。

有位高中男校的女老師(施寄青)告訴我,她在學校中也常常遇到愛慕她的學生,她從來不會大驚小怪,相反的,她總是平實的接受學生的好感,耐心的陪著學生走過那些混亂的、矇懂的、衝動的歲月,終究把一個個男生安然的送進成人的世界。像這樣務實的、不被浪漫的幻想沖昏頭的老師,真是我們的表率。

然而這一段情感經驗對學生來說確實是很重要的,她/他們不只學會了表達對他人的善意,知道欣賞、讚美別人是一種值得鼓勵的良性互動;另一方面她/他們也能從老師成熟的接納態度中學到如何接受別人所表達的善意。被學生迷戀是個多麼好的教育機會呀!

所以,有學生迷戀你嗎?不要嚇昏了,也不要樂昏了。平實以待,巧妙引導就是。

當然,我們不要忘了,過去也曾經有過無數師生之間的深刻相戀,傳為佳話,這都是在校園中產生的美事喔!就看兩人相處的感覺和互動如何了。

你還是擔心會「出事」?出什麼事啊?噯!好好想想,要是真的出什麼事,問題的癥結決不是出在你們是師生關係,而是這個社會太神聖化愛情,太美化愛情了,要不然,愛愛就過了,人生還有別的機會,會出什麼事呢?(金宜蓁、何春蕤)


性/別研究室 本網頁於2003年3月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