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
《失声画眉》研究:
乡下酷儿的再现与阅读政治
研究生:邓雅丹
指导教授:刘人鹏 博士
中华民国94年
摘 要
本论文旨在以性∕别政治的观点重读《失声画眉》所再现的性少数,藉以分析低阶性别群体的再现政治与阅读政治,以及多重阶序间的角力。《失声画眉》为一九九0年自立晚报百万小说奖之获奖作品,该书描述一个地方歌仔戏团的流浪生涯,内容触及地方歌仔戏的发展史、台湾情色歌舞∕劳动文化、民间业者经营“实况”等等,也因此该书的文本意义常与不同时期的乡土论述或同志论述有所合谋。
本文一方面将“乡土”与“酷儿”问题化;另一方面,援引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与盖儿鲁宾的性阶层理论作为参照、结合怀疑解释学与诗歌学的解读模式,读出文本内部岐出的叙事声音,阅读出不同于叙事主调的性能动主体以及多重阶序间的角力如何使得这个再现有所局限。
笔者以为《失声画眉》所再现出的乡下酷儿,是同时蕴含“低阶”与“性∕别歪斜”的性别群体,有其低阶位置的世界观、深刻的情感想像、对生命深层的认识、飘浪的生命选择或是对于身体与性全然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从中读出底层人民的生活逻辑、生命策略与能动性。
然而对比于早期评审的乡土论述与90年代同运时期的同志论述,会发现在单一的阅读框架下很难被看见其特殊性。在乡土论述的脉络里,“乡下酷儿”被抓取出“性∕别上的歪斜”,成为乡土没落∕败坏的隐喻,其主体性与其中的阶级性早已湮灭;到了90年代同运时期,《失声画眉》依据认同政治,往往被标举其“同志”色彩,于此同时,却不被认可其中的T婆角色扮演,忽视了底层的阶级性,这两个不同时期的标举实则产生了背离的效果。对照这两种“批评”里的乡土想像与同志想像,空缺出来的“性异议者”被批评的论述分别定位为“他者的隐喻”或“封建的残余”。在这些批评的话语之下,性异议者反而跟“纯净化的乡土”或“中产现代正确的同志”产生一个竞逐关系,而成了文学史书写被割裂驱逐的罔两,我称之为一个“黑洞式的阅读空缺”。
经由细部的重读,笔者分析出小说所再现的非去性化、酷儿化的乡土,表现出中下阶层松动的性∕别关系以及对于身体的宽待与素朴的性工作概念。本论文的写作意义在于(一)读出一种既乡下又性∕别歪斜的不正当小人物,一种既低阶、被贬抑、但又同时具有能动性的“乡下酷儿”,戏班内部繁复的性∕别关系复杂化了“乡土”的意涵,同时亦补足了中产化的同志研究观点,本文对乡土论述与酷儿论述作了一个补充。(二)对沿袭已久的纯净化乡土想像提出疑义,促成重新检讨过去纯净乡土想像文学与论述的共构关系,如何以单一二元的切割范畴阅读不到某些混杂性的主体,笔者主张以混杂的政治作为日后重读其他文本的阅读策略。
关键字:性∕别政治、再现政治、阅读政治、失声画眉、乡下酷儿、野台歌仔戏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 文类的暧昧性与历史研究的对照……….……………………………..11
第三章 性∕别再现政治的分析………………………………………………...37
第四章 作品得奖的语境与读者阅读反应……………………………………...86
结论 “黯黑的空缺”:乡下酷儿的再现 ……………………………118
(作者不提供全文上网,请至清大图书馆网页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