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

0年代台湾女同志小说研究

研究生:许剑桥

指导教授:江宝钗 教授

中华民国92年

[摘要]

本文各章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

本章分五节,第一节为研究动机与目的,从历史轨迹、社会变迁角度论台湾文学中同志书 写的发展,并说明本文以“文化研究”之立场对女同志小说进行分析。第二节考察现有研 究成果,藉此作为立论基础,从中思考本文所能突破处。第三节则对研究范畴与关键字加 以界定,俾便作为论述之准据。第四节就文学研究方法、观点来说明本文研究的态度,以 及开展论述的方式。第五节即呈现论文篇章的架构安排。

第二章:台湾女同志浮出地表

九○年代顺应解严氛围,令过去诸多无名(unnamable)的身影╱声音渐趋明晰,而女同志 即为其中之一。本章择取女同志于九○年代“浮出地表”的历史语境中别具代表性者进行 研究。首先,身为社会边缘类属的女同志,其人际网络的连结,有其独特且必要之意涵,因此即从社群集结开始论起。其次,大环境隐含权力建构,对女同志形成压迫,所以唯有进入“女儿圈”,割裂原本掩饰于异性恋环境的假面身分,对女同志的主体性才构成意义,因此同志空间也是本章分析的重点。而文学场域,女同志小说的作者,其徘徊虚构和真实之间的创作路径,以及本身对同志议题/身分的认知或觉醒,更是大开“同志言说的战场”,故这里也将对小说家作分类讨论。

第三章:台湾女同志的文化传播

同志风潮席卷九○年代,于各场域造成异质化,包括文学及大众文化(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偶像明星的特质等),均呈现出异于往常/正常的主流规制。本章即欲探究女同志的文化传播网络,是在何种情境中开写/演╱唱,并展现出何种特殊之文化地景?这里将分别从平面媒体、影像、音乐,以及偶像的个人特质等四部分层次探讨。

第四章:同女的旅途─女同志小说中女同志性意识的启蒙与情爱开展

女同志小说提供出异于主流环境的另一套情爱脚本,故本章第一节首要俯察女同志小说中建构出的这条女女情路是于何种情境╱空间中擦枪走火而出?另外,第二节讨论由于女同性恋和主流价值观大相迳庭,既罕有前例可循且备具污名,那么小说是如何呈现当女同志意识己之身分、情感时的态度与心境?第三节进一步探究小说中女同志的感情关系,了解小说家如何分派女同志角色,以及她们面临异性恋检视的状况。

第五章: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女同志小说中“家”的习题

女同志主体的形成与“家”息息相关,其异质性也注定和父权、异性恋家庭机制正面交锋,本章即专门处理女同志小说中的“家庭功课”。首先,探查小说中女同志的家世书写,藉此了解原生家庭对女同志主体的影响,以及小说家是如何“想像”和建构女同志?第二节则分析当女儿的同性恋情被发现,家长是如何处置;而由于九○年代有大量校园女同志小说,且学校实为异性恋家庭父权监控的延伸,遂一并讨论校方对同女同志小说的处理。最后分析女同志如何突围异性恋家庭机制而让女人“家”落成,于此挖掘出女同志实践另类家庭的出路。

第六章:你是我的姊妹─女同志小说中的异类文本╱女主角

两位出身台大外文系的新世代小说家:纪大伟(1972~)的《感官世界》与洪凌(1971~)的《异端吸血鬼列传》为情欲版图开发另类“新”风景,不仅是异(异性恋)中有同(同性恋),而且是以“酷儿”(queer)之姿揭露同(同性恋)中有异(异于人类)的战斗想像。其选择与非写实小说(童话、恐怖、科幻小说)结盟,刻划了同性恋当中的变种情欲:如小美人鱼、吸血鬼、生化人等,挑战“正常人”(异性恋、甚至是女同志)的感官,以及呈现女女情欲的多种异化与变形。故本章即针对出自这两位作家之手的异类文本进行分析,以求架构出完整的九○年代台湾女同志小说的时代风貌。

第七章:结论

本章总结全文,归纳并检讨以上各章所得之研究成果,并对九○年代台湾女同志小说在台湾文学史的意义予以定位。本文后并且附有:

附录一、台湾女同志小说书目

附录二、台湾女同志小说内容摘要

附录三、同志/酷儿资料汇编

上述目录的整理旨在纪录同志/酷儿之历史,避免在主流异性恋霸权的强势主导下这些资料被迫湮灭消亡;并且希望能提供给未来同志/酷儿的研究者,有更完全丰富的参考资源 。

“本论文目前暂不全文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