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所硕士论文

0年代台湾同志小说中的同志主体研究

研究生:沈俊翔

指导教授:陈昌明 教授

中华民国93年

摘     要

台湾现代文学批评在八0年代末政治解严以来,展开一连串“主体性”的研究风潮,从女性主义、后殖民论述、国族论述到酷儿理论,都强调“认同”(identity)与“主体”(subject)课题的重要性。这样的现象,显然与台湾社会近年来激烈辩证的国家主体性,以及族群的身份认同不无关连。面对这样一个如此开放而充满论辩性的身份认同的文化场域,它自然影响文学思潮的方向,甚至是文学创作的潜在探讨。而本文“同志主体性”的研究意义,就在于观察、探讨当代“同志主体”在以“异性恋价值”为中心的社会、文化里,如何被对待与定位的问题,以及同志如何在外在建构与自我身份间展开认同、挣扎、解构和重塑的过程。因此,本文尝试以九0年代台湾同志小说为讨论对象,试图从这些小说作品中,指出同志作家如何藉由小说文字的书写来传达同志主体受压抑、挣扎、挑衅与自塑的主体意识。

 本文分别从“主体位置”、“情欲认同”与“主体建构”三个层面,讨论台湾九0年代同志小说中同志主体的问题,在观察角度主要援引精神分析学、同志论述和相关的西方文论作为理论思维的基础。本文之章节架构如下:

 第一章“绪论”——首先回顾现有同志文学的研究成果。其次,则对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立论观点来加以说明,最后才概述本论文的篇章架构

 第二章“九0年代台湾同志小说之书写风潮”——首先是对于“同志”一词的定义与其内涵转换的过程进行耙梳,并厘清同志与同志书写的关系。其次则从政治、社会型态、文化运动、文学潮流等面向,探寻“同志书写”在九0年代引领风潮的原因以及相关时代背景。

 第三章“同志主体与书写主体性”——本章试图从中国文化的“自我”观念及西方论述下的“主体”与“主体意识”做一历史脉络的耙梳,进而建构出笔者言下的“同志主体”,并且对于异性恋中心一直视为理所当然的性别(主体)差异与权力建构提出反省。

 第四章“九0年代台湾同志小说中的同志主体位置”——本章分为三节。首先讨论同志书写在主流机制中是如何被看待与定位的问题;其次则讨论同志主体位置被边缘化的自视和省思;第三节则将焦点摆放在面对如此封闭的异性恋中心,同志如何以出走、自残的手段对中心提出抗议,以及如何以谐拟的玩谑态度来颠覆中心的建构。

 第五章“九0年代台湾同志小说中同志主体的情欲探索”——笔者试图透过九0年代台湾同志小说的阅读,从中窥探“同性情欲”在异性恋社会中如何被对待?以及受什么样的社会眼光检视?以及他们如何面对自己情感的问题?他们与主流异性恋情欲之间又产生怎样的互动、冲突、对抗与挑战?本文拟从“异性恋的他者”、“挣扎的情欲主体”与“多元流动的性别╱情欲演出”三方面着手讨论。

 第六章“九0年代同志小说的同志主体建构”——本章试图讨论同志书写者是以什么样的小说话语和写作策略来建构同志的主体性。第一节主要以写实主义的成长小说为讨论对象,第二节则延伸至童话、科幻等异端书写,及强调同志自身的肉欲书写,透过不同类型的小说与技巧,探讨书写者如何为同志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主体。然而,“同志小说”的书写并非仅限于“同志”,更多时候是非同志作家所进行的“逾越”书写,因此,在第三节中笔者亦针对这个部分加以讨论;最后则简单的勾勒“同志书写”于文学史上的意义及影响。

 第七章“结论”——经过以上各章的论述耙梳,总结其成果,并对于未来的“同志书写”提出期许。笔者希望本文的研究不仅对于“同志书写”在文学史上的定位有些助益,更希望能唤起同志的主体意识,并提供社会大众了解同志的门径,进而了解、接纳、认同与尊重同志。

“本论文提供国家图书馆线上下载全文影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