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系假性别平等,真歧视同志 ◎台湾同志谘询热线协会 似乎在现在的台湾,“性别平等、尊重差异”的口号已经广为人知,无论是再官僚的体系,也知道要扮演对同性恋政治正确的角色,知道要“尊重同志”。也因此,金欧女中校方对于发禁事件的回应,强调非关打压同志学生,而是处罚操行不好的学生。在这样看似正当的说法下,其实是隐藏了校方对同性恋学生的歧视与迫害,而且是透过教育的威权,订定看似正当的校规,使被压抑、压迫的主体成为消失不见、无法为自己发声的方式。 我们只需要稍加呈现这样一条诉诸“道德品行”的校规的制订脉络,就能揭穿它歧视同志的实质内容。或许在台湾国民教育体制下长大的我们,依稀还能记得解严前校规只规定不能头发过长,却未有不能过短的规定。在同志主体浮现的八九零年代,才逐渐出现各校自订的不能过短的校规。这自然是因为女同志中,阳刚T的风格正是透过短头发来吸引外表较为女性化的婆。因此,“不能短于若干长度”的发禁,正是一条“排T条款”,是在本应鼓励学生发展自我的中学环境中阻止T学生作自己,使T学生的“作自己”与“坏学生”划上等号。 为什么T学生会被标示为“操行不佳”,除了看起来“不男不女”,违反校方极力塑造的女性阴柔性别气质,也更因为,校内行政体系仍将同性恋视为“败德”的行为。(这样的讨论,听起来多像同性恋会因“违反善良风俗”便被任意拘留的年代发生的事情呢?) 热线受全国中学邀请,推广认识同志教育的讲座中,常有老师(多半是辅导老师或导师)提及与同志学生相处的情形,但他们也多半表示,碍于家长压力或想要塑造学校的“纯净”形象以便于招生、或认为这样便可以提高升学率,校内行政人员不愿对外承认校内有同性恋学生的存在,宁可关上门来进行“处理”。而这样的“处理”,通常是揪出容易辨识出来“女同性恋”,也就是T学生,将其标签为“带坏别人的人”,将其剔除、压抑其发展,更甚者剥夺其受教权。因此,当以发禁为理由,处罚学生“操行不佳”,其背后的基本逻辑不正是:校方认为同性恋是一件“败德”的事,应予以惩罚吗?发禁校规便是循着这套逻辑,来处罚不男不女的T学生,这正是不折不扣的歧视,而且正如我一开始所说的,是天罗地网般的严密歧视,因为被打压的学生,是连自己为什么被打压,为自己基本的受教权、人格发展抗辩的机会都没有,只落得不明不白的“操行不佳”。 为资源极为缺乏青少年、青少女同志提供资源,是热线成立以来一直着重的工作目标,今天这个案例,更让我们有机会来戳破教育体系中的假性别平等,真歧视,而热线持续发声、支援校园中被歧视同志。 |
资料来源:性别人权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