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性化论学生品质 高校沦为“淑女工厂”? 性别人权协会

以女性化论学生品质 高校沦为“淑女工厂”?
◎陈俞容 性别人权协会文宣主任

性别不只“男”“女”两性
  多年来教改不断的提到多元文化教育,也似乎有意识到性倾向的歧视与偏见,但落实到策略时却一直提“两性”平等教育,许多教育工作者也为了自以为“正确的两性关系”而非常“努力”,令人十分不耐烦。因为若是坚持性别只有男和女两性,也只承认良好的感情关系必定建立在男女之间,看不见不同性倾向与跨越两性刻板印象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表现,是应该尊重、是值得欣赏的,这样狭隘的性别观之下所谓的平等、多元不仅空洞,实际上也为同性恋和跨性别学生带来压迫。

“新发禁”巩固最旧的性别规训
  最近金瓯女中学生剪短发被记过、罚劳动和抄写宗教经文,引起“打压同性恋”的质疑并不是第一次,在2001年初也有学生因为同性恋情曝光,被长时约谈、扣操行分数、要求转学,最后被退学的事件传出。这次金瓯说明这些特殊的处罚是针对操性不合格学生、没有针对同志学生,就像2001年说校方是辅导转校非退学一样,都不愿正面回应学校对剪短发、同性恋学生的刁难。

  然而存在类似不合理的规定的,并不只金瓯。自从男生平头、女生耳下一公分的“旧发禁”解除,许多学校反而开始针对男生不像男生、女生不像女生的形象开刀,订立“中性禁止”的“新发禁”,讽刺的是这些新的规定,都是在巩固最旧的性别规训,否定、惩罚不符合女性化的女生。然而,不同的性倾向和性别表现何错之有?

不合理的发规 剥夺学生受教权
  当一个校长说出:女孩子本来就要学会做家事、擦地板,头发不能留太短也才是淑女表现。我们要说:女性不一定要长发、贤淑,擅长刷地、诵经,师长并没有权利将古老的性别想像强加在学生身上!更遑论学生会因为短发、同性恋被成天刁难到甚至被退学的地步!不同的性倾向和性别表现无关品行,不应该是训育管束项目。将同性恋和跨性别表现问题化、边缘化,不仅造成个别同志青少年的心理影响,更是整体性别教育的错误示范。

  “新发禁”这种制度性的暴力规定,对学生的伤害程度和人权侵害严重性,并不亚于叶永志遇害事件中的被排挤和攻击。国民受教权是宪法所保障,虽然现在教育部已经把发型规定交给各校自理,但是明显压迫到同性恋、跨性别学生的不合理发规,已经戕害自我认同的尊严和剥夺学生受教权,教育部若再以“尊重各校自主”卸责,是严重的失职。

平等╱反歧视 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性别歧视包含着性倾向、性别认同、性别气质、性别表现上的歧视,谈论性别平等必须意识到性别的实质内涵,否则将只流于僵化的“两性”平等。台湾已经渐渐能体认到社会中流窜着的各种歧视,如国籍、种族、阶级、残障…,发生在政治、文化、就学、就业…各个层面,它可能以言语、肢体暴力、成文或不成文的限制与规定…种种不同形式呈现,过去我们都是针对不同的身分和状况订定各种不同的法律,现在应该朝反歧视法制定迈进,从根本纠正“歧视”这种仇恨心态,消弭不平等的对待。


资料来源:性别人权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