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浪漫爱危机
Modernity and the Crisis of Modern Romantic Love

授课教师  何春蕤
(八十九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


第九周:Langford的Revolutions of the Heart
何春蕤教学笔记


本周阅读内容:Langford, 1-22(Mid-term paper due)

本书的论述脉络:Intro中提到couple关系目前被赋予太高的价值和意义,不但是情感之所依、安全感的来源,也是主体自我的根据,是个人存在的意义源头。在这个趋势中只有女性主义提出过对浪漫爱的批判,认为它掩盖了性爱的权力内涵,蒙蔽了女性的心灵,使她们在努力实现浪漫理想中耗尽人生。L也认为,目前甚嚣尘上的“亲密关系民主化”论述企图把浪漫爱之恶归于和它纠缠在一起的宗教、法律、社会规范制度,企图宣告去传统化的趋势已经使得民主协商愈来愈成为这些关系的内涵,L担心这样的论述会太过rosy,略过了浪漫爱本身的性别权力布局。【L对民主派的理论阅读其实有些简化,Beck和Giddens并没有忽略性别关系的不平等,也没有过度美化爱情,而只是指出现代的社会脉络发展如何冲击了、或改变了爱情的处境,创造了协商的可能空间。这不见得是情势大好,但是相较于女性主义者的悲观无力,反而是由民主派来宣告曙光。】

L的历史分析:性吸引和情感依附,在某个层次上来说都是“浪漫”爱,因为它们都是由cultural conditioning来中介的,也因此有其文化社会脉络的特殊面貌,需要在地的来看。理论解释:(Luhmann)工业化社会带来的social change需要另一种新的人际沟通模式,养成适当的感情,以便完成去传统化而形成couple关系,激情浪漫爱于焉诞生【并且透过这样的小家庭来制造自由流动兼稳定安定的个人,配合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之所需劳动力】;(Weber)资本主义社会的过度理性化消灭了spirituality,个人生命再也没有神秘和意义,相应的带动了eroticism的蓬勃发展,也从对神的奉献转为自我耽溺,以非理性、宿命的、排它的方式来结合灵魂,新的浪漫爱因此带有强大的情感及性欲【上层反映下层】;(Beck)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把浪漫爱发展成世俗宗教,成为孤独灵魂的渴望,然而the new religion seems only to thrive on its failure to deliver,产生无数agony industry,来安慰破碎心灵。

女性主义的浪漫爱批判字眼:false consciousness, existential fraud, 掩盖父权和压迫。不过,一直没有运用到对同志浪漫爱的批判上。

L而言,Beck指出了浪漫爱理想在去工业化的社会中的“危机”;Giddens则强调女性的解放自主已经fragment浪漫爱,其平等关系显示性战争已经结束而且胜利;Weeks也认为民主化的代价当然就是关系的不稳定。L不满的是,这些民主派的学者都不把浪漫爱当成生产不平等关系的场域。L不满民主派的地方:权力不只是差别意志的争战,权力关系不等于个别决策的集合,权力并不是以理性模式来操作,协商和共识不等于平等,合约式爱情说不定只是一个迫使受制者同意的有效方式。【这些当然都有可能,但是至少不平等权力的人之间能够进行协商,总是和那种完全没有协商空间的不一样。说穿了,她想指出,权力是结构的,广大的,笼罩的;只要权力有不平等,就什么都可疑且无望】

传统社会要维持秩序就要regulate爱情,但是现代社会则愈来愈倚赖坠入情网的感觉来维系婚姻和家庭,然而爱情却不一定能和婚姻爱情配搭得那么好。因为erotic desire常常感觉起来是从灵魂深处、社会之外的处所升起,爱情的投入是完全与functionality, rationality, generality相对的,是从冷酷的理性命令中逃离,获得自由,脱离日常生活的例行性。爱情的语言因此就是freedomL则对此大有保留:从社会规范中逸出的庞大自由力量,怎会顺从社会民主所进行时的理性协商原则?无意识力量中的自由怎可能形成有意识的协商?【这里的质疑都是本质主义式的假设了爱情有那些本质】因此L认为民主化可能创造了一种新的爱情,但是这种爱情却不一定能经得起民主化的冲击。

Langford访谈十五位女性谈她们在爱情亲密生活上的营造及失败,最后结论是:不要寄望于浪漫爱太高,只有看清楚其中的危险才可能有真正的个人及关系转变。问题是:如果亲密关系的民主化这种日常生活实践,照L的说法,都无力改变浪漫爱本身的危险和压迫,那么单单意识觉醒到爱情的虚幻又怎么面对主体的需求和热情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