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自强的未来斗士──青少年的现代面貌

青少年给人一般的印象似乎总是冲动的、叛逆的、不成熟的、喜欢作怪的、喜欢作对的;近来也许还加上追求物质享受、性行为开放、道德沦丧等评价。

比较起来,现代的青少年似乎比成人们年轻时复杂许多,总是有自己的意见、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喜好,许多人认为现代的青少年难以理解,难以相处,难以教导,搞不懂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们想要什么、想做什么。而当这些青少年不顾成人的教诲和恐吓,坚持表现自己的风格时,对那些觉得权威被挑战的成人而言,青少年真是愈来愈不听话了。

可是,现代的青少年和成人之间是如何产生这样的鸿沟呢?这需要一些仔细的分析。

青少年的尴尬处境

虽然青少年不像儿童一样,被认为事事需要依赖父母,但在一般观念中,她/他们还是被认为年龄尚小,需要成人督导,因而不被当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不被容许做相关自己生涯规划的选择。例如,在面临选择就读职校或高中、选自然组或社会组、要不要参加校队乐仪队、要不要重考、选读何校何系等问题时,虽然成人常常告诉青少年要对自己的潜力和兴趣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还说选择之后最好不要反悔才表示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但是,热心的父母和老师们通常都会进一步依自己的经验和期望,强势的提供意见给青少年作为选择的参考,要不是劝说她/他们接受成人的判断,就是劝阻她/他们做自己的决定。结果有时因为这些期望和压力,青少年在还不知道自己的兴趣能力为何之前,就已经迁就长辈的意见作了决定,更常常在已经知道自己兴趣能力如何之后,被长辈强迫放弃而转向。

另外,这个社会的偏见也为青少年的人生平添了不少痛苦。由于目前社会上对好成绩的偏见仍然存在,好成绩等于好学生,好成绩等于好品德,因此这些观念带给青少年的压力常常使她/他们在做选择时必须为了坚持个人的理想而挣扎。用功读书是绝对受到鼓励的,有些青少年也确实展现了读书的才能,并且从分数的追逐和外界的褒奖中得到自信和满足感。然而,父母或师长所能提供的资源,不见得能满足青少年对各种知识的欲求;家庭或学校所拥有的空间,也不见得能充分培养青少年的兴趣和才能。而对另外一大部分无法在用功读书中找到人生乐趣和满足的青少年而言,家庭和学校更意味着责备、惩罚、羞辱,是她/他们不愿意待但是又不得不停留的地方。

好在这些没有得到满足的青少年们并没有因为家庭和学校的资源空间有限,就终止了学习和尝试的过程。除了家里和校园,到处都有充实自己、磨练自己的机会:唱KTV可以发抒情感兼锻炼歌喉,MTV台有各种刺激想像的音乐和影像,街头飙舞可以一夜成名,有线电视提供常识和互动表演的可能,谈恋爱可以操练亲密关系的互动逻辑,杂志漫画示范美术与文学的结合,打工赚钱可以早早学会责任与纪律,电脑网路拓展视野到全世界,在街头闲逛可以接触人群了解流行,狄斯可的狂舞纾解身心,飙车可以操练四肢和反应的配搭,舶来事物满足好奇。不论是学校内或学校外,资本主义商品化所带来的各种经验、知识和技能创造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事物,这些都能供给青少年认识现实社会、学习生活技能的管道。

然而父母师长常常因为疼惜孩子,觉得不应该让她/他们太早接触复杂的社会,因而否认这些经验的重要性和可能的建设性意义。父母师长没有想到的是,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份子,媒体资讯和社会生活使得每个人都会受到社会多多少少的影响,也使得她们随着时代进步在改变。因此,现代青少年发展出各种复杂的面貌和活动,这正是社会朝着民主开放前进的表现。

媒体塑造的青少年形象

父母师长对青少年形成刻板和负面的印象,常常也和我们周围的媒体建构有关。 其实青少年虽然一直在成人的管制之下努力发展自我空间,但是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倒还是很近的事。以往物质条件不如现代富裕,资讯和物资都不太流通,当时的青少年也没有很多零用钱可以拿来装扮或玩耍,在戒严体制之下,警察和法律对奇装异服、穿着暴露、男子留长发等等加以严格取缔,青少年只能以改制服、穿短裙、争取多留几公分头发来表达自己对身体的自主。没有机车、没有泡沫红茶店、没有KTV、MTV,但是打弹子、冰果室、开舞会这些简单而经济的方式一样可以是开拓活动的空间。再加上当时的大众传播媒体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新闻的报导很制式平板,电子媒体又没有竞争的必要,青少年的形象因而并不如现在这样具体而鲜活。

此刻,由于报禁解除已经多年,加上有线电视合法化而且普及,资讯传播几乎无远弗届,既深且广。在各家电视台新闻争相竞争报导之下,我们看到许多令人惊喜的青少年形象,有穿着制服参加录影的大批男女学生、美少女选拔赛和漫画同人志活动中的各种造型、街头劲歌飙舞的妩媚男女、染发穿洞的酷哥辣妹;另外,街头或巷里的飙车、青少年的自杀事件、青少女怀孕流产、帮派的盗窃械斗残杀也都在新闻中被一一呈现了。于是一个似乎拥有共同特质,被称为“青少年”的族群,好像清晰可见,但是她∕他们之间的巨大差异和个人特质却又教人无法化约为一。由于大众传播媒体大多偏好具故事性、刺激耸动、适合炒作的题材,青少年的负面形象就在传播媒体轮番报导和调查剖析中被强化了;人们一昧质疑批评青少年的态度,也在这重覆的过程中被僵化了。

除此之外,青少年负面形象的形成还有一个基本的社会因素,也就是法律上的定义。青少年因为还不到成人规定的法定年龄,所以社会并没有给青少年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民法规定二十岁以上为成人,才有投票参政等权利。另外关于青少年的法律条文只剩下刑法以及其他青少年犯罪条例等等的惩戒和限制,对青少年的限制更是不知凡几:十八岁以下不得进入电动玩具场和舞厅;不得购买烟酒;不得违反宵禁;十六岁以下不能考机车驾照;即使两相情愿,十六岁以下的女孩也不能和人发生性关系,否则对方就要被控强暴等等。在法律上,有关青少年的条文似乎只有不良行为的界定和惩罚,这也造成了社会上普遍的认为“青少年都很容易出问题”。

倒底青少年是不是很容易出问题呢?统计数字没有说谎,青少年似乎确实是牵涉在许多案子中。但是成人也需要多想想:青少年所作的事情并不都是恶劣的,有许多让成人“看不顺眼”的事情事实上并不见得那么严重,成人自己的保守成见还需要检讨呢!就算有些暴力的、恶形恶状的青少年行为,成人也需要反省,自己对待青少年的权威态度和严苛管理,是不是早就在青少年身心中种下了暴力和怨恨的种子,造成今日的恶果。成人总是抱怨,青少年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殊不知,搞不好成人是“只要我不喜欢,什么都不可以”的暴力权威呢!

总之,与其不断的丑化孤立青少年,窄化她/他们的心胸,恶化她/他们和成人之间的关系,还不如试着从另外一些角度来思考青少年及其处境。

成人低估青少年能力

青少年的尴尬地位以及媒体中的描绘形象都使得青少年被社会另眼看待,是脆弱的、不成熟的象征,因此长久以来,成人把青少年只当作小孩子来看待,认为不需要和她/他们讲理,只要用惩罚和奖赏来应付就够了。然而,近年来的青少年集体械斗盗窃杀人的事件并不比层出不穷的成人犯罪逊色。这项事实显示,目前成人对青少年的生活和行为能力的认知,和青少年实际的情况之间有一大段差距。青少年犯罪之所以令人慨叹,正是因为她∕他们所展现出来的暴力程度,以及领导、筹画、组织分工的能力,并不下于成人。青少年恐怕正是用一种激烈的方式来告诉成人她∕他们并不缺乏行为能力。

除了在行为能力方面不被肯定之外,青少年的判断能力和价值观也常遭到质疑,但是成人根本无法想像或理解青少年已经发展出来的能力。和这一代的成人成长经验相较,现代的青少年由于家里经济条件改善,拥有相当的消费能力,针对青少年族群开发的商品也越来越丰富。在这个商品繁杂的物质环境中成长,青少年经常必须自己做选择,吃哪一种口香糖、听哪一张CD、用哪一种颜色的口红、上哪一个网站,都是自己切身相关的问题。因此在商品消费市场中,青少年不但体验到与成人一般的平等待遇和重视,也养成了她∕他们仔细比较、详细计划的习惯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与责任感,这是成人从来很少思考的。

其实现代的青少年大多从小就培养出照顾自己的能力。在日渐复杂扩张的社会环境中,自己搭公车上下学、自己去便利商店和超市买东西、自己有钥匙进出家门、自己用微波炉准备点心、自己决定看什么卡通、玩电视游乐器靠自己闯关──像这种有权利自行决定生活的钥匙儿,是许多父母亲从没有当过的,它却是许多现代青少年儿时的共同经验。父母亲和师长们若只是用自己的成长经验来理解现代青少年的状况,就很容易会把青少年的独立思考和主见,误认为只是叛逆不听话的表现。

面对一个和父母亲大不相同的成长环境,青少年必须有新的能力与判断力,才能适应新时代和新的价值观。青少年那种不甘受局限的精神,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对各种电子媒体的熟练,和勇于尝试勇于表现的态度,都将是未来帮助她/他们适应社会、生存竞争的良好配备,而父母师长在这个过程中所加诸的任意限制和打压,也都将形成青少年成长的阻力。

自立自强的未来斗士

电脑、网路发达,资讯传播快速,国际间的距离缩小,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人与人的竞争将愈来愈激烈。现代青少年身处在迈向国际化的台湾,面对的是快速发展的世界和无法预知的未来,要适应这样急速变迁的社会,青少年活泼的好奇心、开阔的包容力、独立的思考和学习能力,都有助于她/他们自己克服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更是开创自己将来的本钱。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出任何差错,但是,一昧的保护只会培养出温室里的花朵,让青少年丧失适应社会和生存竞争的能力;过份的关切不但忽略了青少年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损失了培养她/他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机会。青少年早晚必须面对社会,她/他们即将(或者已经)经历社会中的黑暗或危险,与其尽力全面防堵,不让任何伤害侵入,师长们还不如陪伴青少年一同成长,一起经历新时代的变化。如此一来,不但比较能理解现代青少年的生活和想法,也能与她/他们一起接受新的刺激,学习到适应新社会所该有的能力。

民主多元的时代,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与能力;进步开放的社会,不只有一种价值和标准。青少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是令人感到欣慰的,因为她/他们少了政治包袱和经济压力。只有在限制越少、选择越多、善意和鼓励并重的状况下,青少年才能真正健康快乐、健全独立地成长。现代青少年所展现的各种面貌,正是社会进步开放、青少年得以发挥各种才能、展现自我的表现。(张玉芬、何春蕤)


性/别研究室 本网页于2003年3月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