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的新语言──青少年与通俗漫画

近年来,大街小巷的漫画专卖店及出租店如雨后春笋般活络了起来,店内的陈设也摆脱了以往的阴暗寒伧。照明良好,阅读区摆上几张舒适的长沙发,时下的流行歌曲在店内悠扬传送,有些店家甚至供应贩售餐点及饮料,店内的读物也不仅限于漫画,坊间的各种通俗杂志、小说、畅销书、录影带,甚至各式光碟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俨然一副多角经营的姿态。

成人歧视漫画

然而,相对于漫画出版品势力的蓬勃及读者群的日益增多,多数父母师长依旧心态不改的视漫画出版品为毒物,漫画专卖店屡屡接到家长的抗议电话,而老师们则忙着没收学生带到学校来的漫画书。

不单只有漫画遭受这样的打压,其他如电动玩具、电子鸡等等青少年娱乐商品,也都背负着成人大大小小的偏见,而成人所把持的论调不外是:漫画书中对色情暴力的描写会使青少年想入非非,玩电动玩具会耽误青少年的课业,养电子鸡会让青少年轻贱生命云云。

上述说法巩固了青少年娱乐活动的负面印象,若是还有少年起意自戕或犯下强奸抢劫杀人之类的重罪,这些青少年的娱乐便成了替罪羔羊。成人会交相指责这些娱乐活动如何不当地误导青少年的价值观,致使他/她们行为偏差,并以保护之名在明里暗底对青少年娱乐商品展开扑杀行动。

可是随着近来社会观念的逐渐进步,此种一味诿过于青少年娱乐活动的说法已稍有转圜,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看似开明的怀柔态度。于是,我们开始在电视上观赏到讨论漫画出版品的节目,但是整体成绩却只是差强人意,主持人近乎是个漫画门外汉,而节目来宾亦多是本身不看漫画的媒体名人,整个节目暴露出成人看待青少年文化的奇观式窥奇心理。节目中对漫画作品的剖析是浮浅片面的,漫画人在其中的地位及发言份量都远不及漫画门外汉的媒体名人,因此,连政客也可以在节目中大谈他的“漫画无用论”。整个节目里,质疑漫画刊物的声音常常高过认同的声音,一直到这个自称是代表绝大多数青少年漫画族的节目停播,漫画给人的印象恐怕还是停留在“弊多于利”的层次上。

关于漫画的“弊”,成年人的说法之一即是:青少年正处于爱幻想的年龄,漫画这种夸大的脱离现实的读物会使青少年沉迷幻想中不可自拔,让青少年逃避现实的倾向更形严重,长此以往,会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不良影响。

说起逃避现实,这恐怕是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成人不也迷电视剧、炒股票、追职棒、上网际网路、购物瞎拼、玩无线电、埋首实验室、打麻将、混保龄球?为什么大人做,就叫做休闲,是有益身心的活动;而青少年做,就叫做沉迷,要被扣上帽子,加以监控或甚至禁止呢?

成人说那是因为青少年心智不成熟,无法自制;但是又是谁不让青少年体验生活,尝试各种活动,以便在其中逐渐成熟呢?

成人说青少年没有责任感,无法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但是又是谁平日就不肯让青少年有自主的权利,不肯让他们在承担责任中发展责任感呢?

逃避乎?操练乎?

青少年或许多少带点逃避现实的心态钻进漫画书中,但是无可否认的,她/他们也由此寻求或建构了自己的主体性。

在二次元的梦幻王国里,每个青少年都是有积极行动力的勇者,他/她们的心思可以暂时逃离家庭与学校这两处强力磁场,而不再只是被动单向的受父母师长管训教导。在那个世界里,她/他们身肩拯救宇宙的秘密任务,可以自在的闯荡天涯、扬名于运动场上、活跃于萤光幕前,更可以在爱情的战场上展开一连串的攻防战。他/她们从书页间感受到的,是被人需要的温馨和甜蜜,以及能够保护他人的充实与感动──是他们在现实世界中难得一见的场景。

漫画的吸引力,标记了青少年真实生活的枯竭──任何关心青少年的成人都必须面对这个事实。

在漫画的另类世界中,青少年至少有机会想像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中驰骋他们的想像力。在这个漫画王国里,学校所具有的意义不再那么权威,教室可以是各种情感交流的场域,而教室里的学生老师也都大有来头:也许会有妖魔化身的少女、稚气未脱老是遭到学生调戏的男老师、打扮俗辣反应敏捷的女教授、会变身为猫的少年、拿学生做人体实验的疯狂理化老师、年仅十二岁即执教鞭的神童、爱扮女装的男生等等。漫画世界的校园天空是广阔宽容的,可以容纳每个特异的主体,并以此安抚青少年悸动不安的认同焦虑。

如果说青少年都会对爱情充满憧憬和想像,那么漫画世界中常见的教室情爱实践未尝不能成为他/她们操练的空间。在漫画的世界中,情爱的方式与形式更加多元,学生、老师、女孩、男孩,任你排列组合,男女间的爱恋可能平稳恬淡如友情,同性情谊也可能热烈美丽若爱情。这个梦幻世界一向以友情和爱情为最高指导原则,强调同侪间的和睦相处,男女间的善意互动。漫画可说是最佳的恋爱参考书及友情指南呢!

漫画世界中当然也有敌意,有怨恨,有天马行空的描绘,但是至少在剧情的铺陈中,这些异质的成分得到了某种处理,某种化解。比起现实生活中青少年持续面对来自成人的轻蔑和冷漠,这些漫画剧情至少尝试传达了某种同情的理解,也难怪青少年趋之若骛。说实在的,迷恋漫画(或霹雳布袋戏)的成人也不在少数呢!

面对这么正面而无形无压力的学习,成人何不善用漫画作为桥梁,去接触青少年的心灵世界呢?

漫画文字论

“漫画虽可解放青少年的心灵,但看多了这种质量轻薄的读物,难保她/他们的文字疏离症不会更形严重。”以上言论又是父母师长的另一项隐忧。然而,这种成见没有想到的是,漫画一向就是图文彼此辅助的完美结晶,两者缺一不可;就算图画绘制得再精美,没有文字引导,亦难引发读者兴味。(谁能想像不说话的蜡笔小新或樱桃小丸子?)由此可见,文字不曾因漫画世界的兴起而疏离,只是文与图结合,演化成另一种模样罢了。漫画从没有扼杀文字,反而使文字整个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从这个角度来思考,漫画可以说是新时代的语言。这个新时代的语言,由于它的历史不若文字出版品悠久,再加上其超现实的特质,使它得以甩脱沉重的道德包袱;因而漫画中的角色往往反映出某种暧昧的道德观,回避了黑白二分的僵化思考模式,反而有助于青少年思考方式的弹性化。

另外,漫画还可改编成小说、电影、卡通、甚至成为电玩软体的素材;反之亦然。故事内容则可随其媒体形式之不同而更动或调整。这种多媒体多语言的风潮也使青少年了解到,故事不只有一种玩法,思考方式也不只局限于一种逻辑。这些调教都更为青少年思考方式的多元化推波助澜,新时代的思维方式也就由是而生。谁说漫画只是弊多于利的读物呢?

下次如果有机会,不妨带学生到漫画出租店走一回。不要因为漫画简明易懂就认为它肤浅,抛弃成见翻开书页,就把这一趟当成是课外教学吧,也许你会因此而有不小的收获呢!如果你的想像力更丰盛一点,何不和学生一齐把看漫画发展成“说”漫画的讲话课、“画”漫画的美术课、“讨论”漫画的历史课文化课,这些课程都会是既有趣又有教学效果的活动呢!(徐宜嘉、何春蕤)


性/别研究室 本网页于2003年3月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