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爱她,他爱他——同性恋

我的学生跟同性的朋友好亲密唷!会不会是在搞同性恋啊?

过去成人经常担心学生和异性交往会出问题,近来又开始担心学生搞同性恋。这也不行,那也不好,真叫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她/他们的人际关系。

说穿了,不管是异性恋或同性恋,成人根本就不希望看到青少年发展情感和身体的牵连。成人说这是为孩子好,不希望这些关系影响到孩子的学业。可是成人没有想过的是,从那么早就开始,把孩子的生命剥得那么单薄,只剩下最无趣又充满压力的教科书和考试,这对孩子的人生而言有什么好处?对孩子的情感教育而言又是什么样的伤害?

再说,如果在孩子年纪小、心思少、得失心还不太重的时候,多让他们尝试交往,鼓励并支援他们各种各样的感情互动,那么即使有得有失,有分有合,也比较容易复原,容易再开始,最后终究在经验累积中发展出成熟的态度和宽厚的心胸。相反的,如果强制要孩子谨守身心,到二十几岁才开始感情生活,这个时候一方面因为压抑太久,缺乏互动经验,既笨拙又退缩,要不然就是冒失而独断;另方面因为年龄已长,得失心太重,自尊又是超级的脆弱,往往一有失闪就会寻死寻活或是伤害他人。因此,就长远的人生发展来看,成人太过监控孩子的身心情感活动反而是害了孩子,剥夺了他们操练情感互动分合艺术的机会。

更糟糕的是,出于无知歧视的心理,许多人还特别把同性恋当成“不正常”──就好像许多人把单亲家庭的子女当成坏影响,把原住民家庭的子女当成低能,把少数人的政治主张当成动乱来源一样──于是,孩子们纯洁的交往被抹上监控的恶意,孩子们善意的爱恋被视为人生大错。

其实,孩子们之间产生爱恋、发生好感,并没什么大不了的。人生当中,爱恋纠缠,甚至分分合合,都是必经之途,早早随机学习处理各种人际互动,学习把感情的事情正面的、积极的编织进日常生活,当成学习机会,让这些事情成为人生的助力,有什么不好?难道你希望孩子们彼此高度紧张,过度敏感,冷漠以待,仇视以对?──老实说,把同性恋者视为特殊需要管理和辅导的对象,把同性爱恋当成需要特别阻止的活动,就是在培育孤立和仇视呢!

因此,在处理学生的同性恋倾向之前,首先师长就应该先扪心自问,为什么需要特别处理同性恋?这其中有些什么样的成见和假设?自己对于同性恋了解多少?态度如何?师长如果只觉得同性恋变态、恶心、不道德,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成见和歧视,又怎么有资格和能力来处理学生之间的同性恋情感呢?师长们如果只能“同情”“怜悯”同性恋,潜意识中还是另眼看待同性恋,这种不平等的态度又是什么样的身教示范?

许多人对同性恋有非常肤浅的错误看法。有些人认为青少年时的同性亲密情谊是成长中过渡时期的正常现象,认为同性恋是因为在男女分校分班的校园中没有机会接触异性,因此转而将情感投射在同性的同学上,只要以后毕了业,进了大学或社会,有机会碰到许多男男女女,自然就会“好”了,“正常”了。也有人认为同性恋是因为小时候父母没有提供适当的性别角色示范,因此孩子有所混淆,或者孩子在异性交往上受到挫折,因而转向同性,“变成”同性恋。

这些错误想法其实都出于大家对同性恋的另眼看待,以为同性恋一定是出于某种人生的悲剧或失败──这就好像过去无知的白人认为黑人是上帝错误的创造,或者纳粹认为犹太人是最低等的人种,或者新到移民认为原住民是野蛮人一样,都暴露了歧视者本身的自我中心和种族骄傲。

最令人发指的是,这种排除异己的狭窄心胸往往使得原本存在在年轻孩子之间的纯洁感受,终究在成人的各种暴力中痛苦以终。过去我们看到无数青少年被父母打得皮开肉绽,或者被迫转学分开,或者被送到辅导中心去接受充满羞辱的治疗,或者干脆选择携手走上绝路。这些血的前例还不够让成人收手吗?
“可是,同性恋是违反自然的啊!”

是吗?大家每天吃的都是违反自然的。在大型养殖场上一座座狭窄的笼子中养成的肉鸡是“违反自然”;在种植水果时摘除旁枝上的蓓蕾好让主枝上的果实壮大是“违反自然”;要是维持“自然”,不研究改进品种和生产方式,人类根本就不会有足够的食物存活。再说,生命中有什么事情是天生“自然”?如果母亲在怀孕的时候提供音乐艺术的胎教,生下来的孩子是不是违反自然?难产时采用剖腹生产算不算违反自然?说真的,倒底什么是自然?你又怎么知道是同性恋违反自然,而不是异性恋违反自然?
“可是我是为他好,同性恋在这个世上的日子不好过,还不如早早放弃。”

日子好不好过,要看我们大家如何看待同性恋,就这一点来说,所有人都要为歧视的恶果负责。从前政治异议人士在白色恐怖的政治气氛中,日子也不好过,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的选择,反而努力的改变所有人的政治成见,终究使得台湾开始学习面对政治自由和多元民主。现在只要你我他都开始尊重异己,不另眼看待同性恋,大家的日子都会好过。

“可是,同性恋不是会导致爱滋病吗?”

拜托,这是什么无知问题呀!所有的性医学研究都告诉我们,爱滋病和所有传染病一样,在特有的传染途径中很快传递,但是途径不存在的时候根本不会传递。同性恋性行为并不是爱滋病唯一的传染途径,也不是唯一会感染爱滋病的族群,任何不安全的异性性行为、输血、或经由母体传染给胎儿,都会使人感染到爱滋病病毒。因此,用爱滋病来作为禁止青少年发展同性恋的藉口,或者歧视同性恋,都是既无知又无礼的。

人和人之间的关心和喜爱,原本就是不分性别的。师长如果对同学间的异性交往视为自然,却一昧打压学生同性间的亲密关系,不但本身变成歧视同性恋的坏榜样,还会导致学生因为和同性亲密而被排挤欺负,让学生不敢再彼此相亲相爱,这绝不是任何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吧!如果有学生对彼此有好感,不管是异性还是同性,成人就在一旁祝福他们,支援他们,呵护他们一路成长吧!(张玉芬、何春蕤)

 


性/别研究室 本网页于2003年3月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