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不家庭

2013年,數起有關於婚姻/家庭的事件浮現:美國法院裁決撤銷了聯邦同婚禁令,引發全球各地同志族群的隔海歡慶;台灣醞釀許久「多元成家」修法議案正式送進立院;以及最近期的,1130宗教團體集體「出櫃現身」,直接攤牌對現代婚/家制度變動的包容底線。

普遍來說,婚/家本身被看作為一項權利,或者是人們取得權利的必要途徑,「平權」話語則意味著,社會上有些人(如婚姻中的異性戀者)具備這些權利、其他人則否。因而,有關多元成家的論辯,似乎就成了開明進步與反動保守兩個端點之間的價值爭論,無論從哪個方向望去,或許也都可以視為是一場「聖戰」:為了捍衛聖經與宗教教義而戰、或者基於自由平等與人權之普世價值而戰。沿著戰線,雙方接連展開了一場場媒體輿論、組織動員與連署聲明等各方面的攻防。

然而,在地婦女運動、同志運動內部長期的紛雜與攪擾,面對國/家所引發的路線辯論與分歧,這些歷史與現實,又時刻提醒著我們問題的多重不可被簡化地看待。婚/家(只)是一項權利嗎?除了支持與反對,我們還有沒有可能提出第三種或更多種的立場與主張?

  • 時間:2013年12月21日(六)1:00~5:00pm
  • 地點:清大月涵堂(台北市金華街110號)
  • 主辦:「想像不家庭」專題作者群、性別人權協會、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苦勞網
  • 主持:何春蕤(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詳細議程

主題 講者
婚姻/家庭──解放或者改良 王顥中(苦勞網記者)
逆行婚姻路──不做家/國代理人 平非(台灣性別人權協會)
站在魔鬼(不)寫實的視角與世界搏鬥──不婚家,不(新)正常,不同化 洪凌(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酷兒作家)
空洞的進步 鞏固壓迫的根源 高旭寬(台灣跨性別權益行動會)
非「禮」勿言性:師生/失聲禁言
非「禮」勿言性:下體解放婚家路
賴麗芳(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研究所碩士生)、
情僧(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學生)
「OOOO」作為一種實踐或立場 郭彥伯(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生)
回應 卡維波、吳靜如

活動實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