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寫日記 校園新潮流
7成大學生有自拍經驗 擠痘、跳舞 搞怪入鏡 3成可接受全裸

 

記者賴至巧、楊清雄、梁欣怡/專題報導

「你可以再靠近一點!」流行一時的廣告詞,也是自拍新潮流的絕佳形容詞。拜數位相機和手機等新科技產品之賜,網路上經常可見各種奇怪場合及姿勢的自拍照,包括在馬路搞怪跳舞、在捷運車廂裡擠痘痘、在高速公路全裸入鏡。學生媒體「文化一週」最新調查顯示,有七成大學生有自拍經驗,甚至有六成用自拍來寫日記;三成學生可接受全裸的大膽尺度,有實際經驗的卻僅有一成;顯示學生族群對此仍持保留態度。69.1%受訪者認為能從自拍得到快樂,但32.5%受訪者認為自拍「好玩,但易被誤為色情」,頗為無奈。「可以從很多不同角度看自己,很有趣!」政治大學學生強尼說,數位相機或手機都可以設定自拍,自拍後還可以立即觀賞,不靠別人就可側寫日常生活,方便外,也符合自己崇尚自然的風格。為什麼想自拍?他說,除了喜歡攝影外,「當然也有點自戀啦!」他認為,表現自我的慾望,自古皆然,而數位相機普及,正好提供了最方便的管道。自拍沒有任何目的,純粹是社會的次文化,只是色情使自拍蒙上了汙名。文化大學學生麻糬說為了不想錯過任何時刻,他通常會隨身攜帶數位相機,隨時拍下自己漂亮或搞笑的樣子,並集結成網路相簿,與好友分享。她說,點閱率是很多自拍者的樂趣來源,點閱率愈高,愈能自我肯定。自從她設立相簿後,交友範圍也變廣了,因為不少網友會在留言版塗鴉,讓她很開心。麻糬也觀察到,年輕世代對於文字的忍受度較低,過度依賴視覺性溝通,間接扼殺文字的思考力和想像力。她說,好友間多半都有網路相簿,有時同學在分享旅遊心得時,描述再多,還是有人聽不下去,直嚷:「給我看照片比較快!」另外,網路的開放特性也讓自拍照不斷被轉錄,難道自拍者不怕隱私外洩?麻糬笑說,「就像大家在國外都比較敢穿比基尼一樣,」何必在意網路上互不認識的人的想法?況且,內容又不是見不得人。至於色情自拍,多數學生都表示沒看過,84.9%不認同這種行為,更有95.5%認為裸露自拍風氣不該被鼓勵。麻糬說,看A片會挑起情慾,陌生人露點若太過寫實,根本沒感覺。


【2004-04-16/民生報/A3版/今日話題】


網友怎麼說
源自日本 網友競相貼圖
三點全露基本款 地點特殊才夠嗆 

 

記者賴至巧、楊清雄、梁欣怡/專題報導

「哇塞!竟然在公園裡裸體自拍!」、「這個更猛,敢在高速公路上拍耶!」網路流傳「全都露」自拍圖電子郵件,讓部分網友趨之若鶩;其實,這股風潮可說源自日本的「自拍風」,如今,以貼圖討論區為名的自拍網站,多不勝數。

暱稱「哈特」的網友說,現在流行在網路上的自拍圖,其實大多是有人協助模特兒拍攝,而多數都是男友幫女友拍。其中,三點全露可說是「基本要件」,第二要件就是模特兒的身材要夠辣;而真正要比嗆的,就要看拍攝場景,例如前一陣子流傳的高速公路上裸體自拍,與近來在臺北行天宮旁地下道自拍的美女圖,便是網友必定「收藏」的佳作。

哈特說,以往網友大多流傳日本、歐洲的自拍圖,去年,才開始有「本土」型的作品出現。事實上,這股在公眾場合裸體自拍的風潮,可說來自日本的「素人自拍」,暱稱為好色客的網友便說,前年日本女郎Kiko Wu,來臺「四處自拍」,並將其圖片上網供人瀏覽,間接促成臺灣的自拍風。

把到公眾場合裸體自拍圖上網、供人觀賞,倒底有何好處?好色客反問,「反正,臉蛋都會加上馬賽克,有什麼不可以?」他說,這些模特兒大多擁有傲人的身材,所以,手上握有廬山真面目的原照,可說是模特兒個人珍貴的收藏,老來還可拿出來回憶呢!

「這跟那些明星在海灘、攝影棚裡面拍露兩點的寫真,其實沒啥兩樣啊!」網友「恰客與飛鳥」說,只不過,她們更大膽,敢在戶外全都露,「價值」更高!他說,網友把這些自拍圖貼上網站的討論區,也有與其他自拍素人較量的意味。

恰客與飛鳥說,情色貼圖討論區本來就多,現在連自拍都被列為特定主題了,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他說,如果拍的圖片獲得高人氣瀏覽人次,還可獲得更高的網站管理權限,象徵其地位;這種既可自我留念,又可「證明自己很行」的事,難怪有越來越多人趨之若鶩!


【2004-04-16/民生報/A3版/今日話題】


學者怎麼說
影像傳訊比創意 不必大驚小怪 

記者賴至巧、楊清雄、梁欣怡/專題報導

「年輕人愛自拍,用影像來傳訊,非常有創意,父母不必大驚小怪!」臺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委員、東吳大學文學院長楊孝直言,以前只有年輕人在傳伊媚兒、傳簡訊,現在已成為各世代普遍溝通方式;用照片來寫日記、寫信,或許在未來也會成為你我想當然爾的另類選擇。

楊孝指出,就像以前大家習慣寫信、打電話溝通一樣,電腦普遍,行動電話又具有影像傳訊功能,年輕人容易取得工具,利用影像來溝通是非常自然的發展。

他還說,年輕人原本就愛創新,特別是e世代,從小就生活在各種電子科技產品日新月異的年代,當傳訊系統從平面走向立體時,他們利用各種新興管道來傳訊,外界不要老用有色眼光來看年輕人,反而應鼓勵他們創新、勇於嘗試才是。

當然,楊孝也說,年輕人不會隨隨便便就拿自拍、傳照片和老一輩溝通,因為根本不可能,影像傳訊必須建立在雙方都能接受的基礎上進行,所以成年人不必擔心熟悉的世界會在一夕之間風雲變色。


【2004-04-16/民生報/A3版/今日話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