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3/30 聯合報
張佐本/生物科技中心負責人(美國華盛頓)
近年來,臺灣等亞洲地區暨歐洲飽受口蹄疫的騷擾,尤其最近英法等歐陸國家更因狂牛癥,聞牛肉而色變,恐慌的心態無法以言語來形容,經濟上的損失尚無法言表。
目前,臺灣的民眾喜好食用鹿茸、鹿角、鹿鞭及鹿肉,幾個月以來,美國西部的鹿及麋普遍感染到瘋鹿癥,亦稱慢性消耗病。病徵諸如發高燒,全身抽筋以至於全身麻痺。
瘋鹿癥與狂牛癥頗為類似,是同屬於科學學名上的同一科,目前沒有充分的臨床經驗證明瘋鹿癥的致病疾病原會傳染到人體身上,但也不排除會侵害人體,尤其當人體有傷口時,更不應該輕忽此種類似狂牛癥侵害人體的可能結果。
在美國西部六個州,包括野生和飼養的鹿暨麋均被證實感染瘋鹿癥,雖尚未談鹿色變,但防範之心不可無。剛開始發生時,臺灣的有關部門更應該關注,未雨綢繆,慎之,戒之。
狂牛癥,或稱海綿狀牛腦病,在英國,已有近百人吃了染上狂牛癥的牛肉而喪失生命,這其實證實狂牛癥可以傳染到人體,或可稱為人類狂牛癥(有人稱為人類瘋牛癥)。
瘋鹿癥(或稱狂鹿癥)並不是狂牛癥,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入侵臺灣島的可能性,尤其臺灣民眾喜好以鹿角作為補藥,不應排除由美國傳染到臺灣。現今,在臺灣甚少醫學界或研究人員知悉或研究狂鹿癥,沒有足夠的證據洞悉臺灣飼養或野生鹿是否已經感染到狂鹿癥,但防患未然,是理所當然的事。
一般來說,早期病徵是行為反常、消瘦,與狂牛癥類似,在鹿及麋的腦部亦會發現有海綿狀小孔。
大約在一九六0年初期,此種狂鹿癥的慢性消耗病先在美國發現,今年發生地點,侷限於內布拉斯加、懷俄明和科羅拉多等州。同時,蒙大拿、南卡羅來納、奧克拉荷馬與加拿大的飼養鹿群也受到感染。狂鹿癥的潛伏期很長,食用鹿肉與麋肉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歲月才會致病,死於此種傳染的惡疾,經常被歸類為不明原因的發燒癥,甚少人會連想到與狂鹿癥有密切的直接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