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之哲學 安希孟,原載世紀中國

最近,《大眾日報》刊文雲:西方人過耶誕節,禮物多,賀卡多,捐款多,而中國卻是吃喝玩樂,瘋狂購物。不少人開始反省中國節日之非,比如:《年夜飯,煩,並期待著》。報紙提到“天價年夜飯”。貴陽一位老闆給領導幹部子女的壓歲錢,每年幾十萬元。這可是咱們中國的風景線。還有報道,煙花爆竹,青少年喜歡的少。他們在尋找新一代的節日快樂方式。咱門的同胞還把鞭炮帶到國外,紐約禁鞭炮達八年之久。我們祖先的發明現在還污染全世界。有人卻要開發鞭炮的市場經濟價值——良心大大壞啦。近年來有的地方政府在年節將近時採取措施挽留民工,讓他們在城市過年,一是為了緩解交通部門的壓力,二是為了保證城市正常生活——學者們強化傳統節日的重要性,可能有點別有用意。民工們對春節繁文縟節,不勝其煩,無顏省親,派發紅包,囊中羞澀。2006年3月13日《光明日報》倪迅《讓傳統節日為人文奧運添彩》說:到2008年8月,“人已聚,幕已開,我們何妨先舉辦盛大的七夕活動,讓各國來賓領略東方情侶節的神韻,領略牛郎織女的風采,讓這一對東方愛神之星閃耀在奧運星空”。這段話多麼輕浮又多麼空泛!可這哪里是人文,分明是天文呀!華而不實,真正是大話西遊,第二個1958!作者又說,按照他的靈感:要讓各國來賓共賞中國月亮的詩意。我於是看到重度污染下的中國,月亮比外國的圓。可是老外又怎麼會和月裏嫦娥共舒廣袖呢?作者的文風也太飄飄然了。“寂寞嫦娥舒廣袖,淚飛頓作傾盆雨”,還是人間好哇!作者還突發奇想,要生產牛郎織女的信物紀念品(不知此物為何物),賣牛女郵票(或牛女牌香煙)。作者把奧運當作重塑中國的形象的國際舞臺。哎呀,這種展示民族主義狹隘襟抱的奧運還是別開了吧,它違反了我國奧運設計者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理想”的原則,和奧運五環有些背離吧!


我們中國人喜歡“土”、“洋”之爭,反對崇洋媚外。中國有“土”法上馬、“土”博士、“土”蜂、“土”皇帝、“土”貨、“土”匪(與“官”匪相比)、“土”豪(不是“官”豪)之說。大概這種思維方式為中國人所獨有。“洋”為“中”(即“土”)用,可能也是中國的特色。據《太原日報》2005年2月21日文章,春節等傳統節日已變得淡薄,而“情人節”卻讓太原人過得有滋有味,“必勝客”餐廳人滿為患,鮮花店錢賺得盆滿缽溢,迪廳、影院異常火爆,和耶誕節一樣,人潮湧動,購物如狂。“土”、“洋”節日之爭讓學者們頭疼。作者把“土”、“洋”之爭歸咎于商家不會看中“土”節日的行情。這可能不對。傳統春節不也講究吃喝並給壓歲錢,燒香拜佛祭祖,送禮給官員,穿新衣戴新帽嗎?商家為何在“洋”節日炒作?難道他們不喜歡在“土”節日發財掙錢嗎?文章認為,政府應當加大投入。這可能沒有說到點子上。我覺得這是新時代、新文化、新風俗、新事物、新思想代替了舊時代、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是破舊立新的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它橫掃了一切“牛鬼蛇神”,觸及到了“人的靈魂深處”,是“中國幾千年,世界幾百年”才發生的大事。我的意思是:新節日取代舊節日,可能不以人的主觀為轉移。


國學者喜歡以政治性思維來談論節日問題。不過,我們記得,舊時代,春節之于窮人,其實是鬼門關。有一幅對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說的是無衣無食(無一無十)。“年”本來是一種野獸。楊白勞就是死于新年除夕。還有一個被知識份子忽略的問題,這就是新年“幾家歡樂幾家愁?”中國社會另一類世界第一是:城鄉收入差距:世界第一,煤礦死亡率:世界第一,教育收費高,世界第一;公車消費:世界第一;失學兒童,世界第一;沒有醫療保險的人口,世界第一;節日迷信活動猖獗,世界第一;煙草煙花爆竹生產和燃放,世界第一;公款消費送禮,世界第一。在這些第一中,過節浪費,請客送禮,吃喝嫖賭,煙花爆竹,封建迷信,足以發人省思。正月初一,河南林州老君廟會,鞭炮大爆炸。我可以大膽地說,舊節日和舊風俗舊習慣以及社會腐敗聯繫在一起。舊節日不除,腐敗難消滅,民主難以產生。文化復古派和思想保守者,節日復古派和腐化墮落著者,一而二,二而一。


中國的春節起源于殷商祭神祭祖活動。看來,這種鬼神文化在現代缺少生命力,毫不奇怪。如果說國人對端午、中秋、春節逐漸淡化,對聖誕、元旦、情人節比較重視,正是“良有宜也”。有一年教育部門閑著無事,發佈高校學生不得過耶誕節的禁令。這可能有點越權——你無權禁止人家過聖誕——一個民俗節日。法律只禁止做有害於他人的事。我們反對以非歷史的觀點看待舊節日,以歷史的觀點看,舊節日只具有歷史的過往的意義,俱往矣。辯證法是革命的代數學。辯證法就是否定。中國節日肯定不是永恒的,非時間性的。它有生滅變化存續。


我們春節大概屬於專家們提議保存的“原生態文化”。可是“原生態文化”並不能使我們興奮起來,因為世界各地原始風情供人研究,受到保護,可能是出於別人的獵奇心理,但畢竟是往古遺風、先民陋習、前代舊俗,行將失落。“原生態”,行將滅亡也。你穿上前清服裝,打躬作揖,三跪九叩,坐轎乘輦,人家扔來幾塊美元、法郎、英鎊,這當然很好。你的舊民宅、石磨、石碾、紡車願意供展覽,示民俗,掙外匯,當然也好,但你吃飯穿衣還得到商場購買。春節還和祭祀祖先、上供祭祖、闔家團聚、火車超員、婚事大辦、奢靡浪費(天價年夜飯,9999元,天價月餅)、放萬元鞭炮污染空氣、春運繁忙聯繫在一起。據說北京春節外地進貢的車輛擺成長蛇陣。


中國的節日多有自然屬性。中國的古代思想缺乏分析,只有綜合綜覽。然而,沒有“分”,也就談不到真正的“合”,可能是“貌合神離”。故中國古代是一盤散沙。古代中國把人與宇宙看作一體,人是小宇宙也。程顥(1032-1085)認為,天地萬物一體。他認為人的思想與宇宙是一體。古代認為,身心不是兩種不同的事物,天下萬物為一體。這就是大一統。中國古代沒有走出自然宗教和自然哲學,中國的節日也都是農事自然節日,帶有自然依賴性質,天人合一。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端午、中秋、臘八、春節)與吃有關,是因為千百年來吃飯是個問題。然而現在吃飯、穿衣已不是問題。我小的時候過春節穿新衣吃餃子就特別高興,現在吃餃子是家常便飯。


最能標誌我們中國節日的農事自然屬性的當屬“二月二龍?頭”。這一天吃水餃是吃龍耳,吃米飯是龍子,吃餛飩是吃龍牙,蒸餅也在面上作龍鱗狀,稱聾鱗餅,小孩子剃頭也是剃龍頭。乖乖!此乃巫術文化也,是在想象中以迷信法術的方式戰勝自然,屬於農業宗法制度的產物,起源於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皇娘送飯,禦駕親耕”幹部參加勞動一類騙人把戲。舊時代缺醫少藥,人們想制服害蟲,想要蠍子蜈蚣無處藏。我們今天衛生條件很發達,已經用不到這些土方子啦。文人們說些便宜話,不想從根本上解決城鄉居民看病難的問題,想掩蓋社會弊端。但是衛生部的官員們在兩會上卻表示要切實解決問題。估計鼓噪的文人們看病沒難處。


現代人仍津津樂道“瓶子表示平安,金魚表示富裕,瓜蔓表示綿延,桃子表示長壽,馬蜂和猴子表示封侯加官。“”(馮驥才馮大法師《年文化》,《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1月24日)。這些封建勞什子,文化人最愛啦!馮大法師還聳人聽聞地提出“保衛春節”。各位看官,他讚揚中國春運“人山人海很壯觀”,這簡直是飽擺漢不知餓漢饑,站著說話腰不痛。馮先生大概想和農民工一樣在淒風苦雨中排隊趕火車。馮先生很愜意:民工們“賣不到車票,從窗戶裏進去,身體都刮破了”,他說這就是“文化的力量”。多昧心哪!人和動物快差不多啦。河南大學高有鵬胡說保衛春節就是保衛民族文化安全。文人們特能出餿主意:他公然編造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清略和顛覆,其用心極為險惡。可是高有鵬依然挂了個“教授”頭銜和“民俗學家”的洋招牌不丟。也有人提倡清明祭祖祀鬼要放公假。我們有些專家們專門支歪招,他們建議把立春(2月4日)固定為春節,以為這樣一來,就是尊重傳統文化。其實,這仍是西洋曆法的改頭換面,外中內西。但據說這件事還要讓全國人大審批。我覺得專家的水平太次。


學人樂於推波助瀾,不管春運的壓力如何巨大,也不管大氣污染如何嚴重,更不操心列車擁堵乘客超員農民工回鄉給城裏帶來社區公共服務不便,不理會封建思想觀念的流毒。中國人本命年要系紅褲腰帶,但是口袋必須阮囊飽滿——若夫楊白勞先生者流,只能給喜兒買二尺紅頭繩。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進不來,可是鬼還是進來了。我小時候脖子上挂長命鎖,是因為身體多病,為了保命。現而今,鄉村缺醫少藥,為了掩蓋失誤和不作為,建議學者們開長命鎖專賣店。聽說中國年要走俏世界,我撫掌大笑,高興得合不攏嘴。報載《小保姆開本命年專賣店賺來百萬財富》,且看子標題:紅內褲上發現沈重的金山;本命年專賣店一炮走紅;要用吉祥掃天下,說的是一位民辦小學畢業生看准無限商機:中國有十三億人口,按照12生肖計算,每年有上億人口遇到本命年,每人花5元錢買本命年商品(按理想計算方式,全國人民都來這爿商店認購吉祥物),這姑娘就大發利市了。這使我想到馬季相聲《宇宙牌香煙》:梁山108將,就有108種牌號的香煙。若是5000羅漢,百萬雄師過大江?我不知道古人為什麼不規定八八六十四生肖。這位姑娘要把吉祥商品推向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廣州天河城、深圳華強北,生意要做大,其志不在小。我以為還可以推向東南亞,沖出亞洲,走向世界——我這裏無意對這位小姑娘評頭論足,我更感興趣的是報人、記者、文化人、知識份子的奇談。作者說要讓這紅色小商品席捲天下——哎呀呀,咱們國人為什麼動輒就要席捲天下包舉宇內橫掃六合併吞八荒?這當然使我對世界文化史感興趣:早期資本主義是如何發展起來的?他們靠的是科學理性發明試驗創造精神,靠自由平等法制民主公平競爭商業道德。國人本命年要有紅褲衩紅毛衣紅圍巾紅手套紅披肩紅襪子桃木劍紅色文胸。我們的傳統文化就這樣在我們這個時代得到發揚光大。與此相得益彰的是,清明節之紙彩電紙小姐紙洋妞紙人紙馬紙樓房紙轎車。學者們可以著書立說介紹這門生意經。中國之火葬推行不開,死人與活人爭地,由來已久。官員們建活人塚,巍巍墓碑,寬敞墓穴,今生貪瀆,來世享用,都是世界級風景,勝過印度泰姬陵,活活當代兵馬俑,可供列國遊客憑吊觀光把玩。中國人民冥行發行面額極大的美元(我很奇怪,美國財政部——如果他們也有財政部——為何不辦理外交干涉?)。我們於是可以開辦紙人紙馬店,壽衣壽冕店,清明祭祖店,蔔卦算命看相風水店。我們還可以出版算卦大全鳳水大全手相大全。生財有道也有術,只是不知道作者為什麼不表揚街上開壽衣鋪花圈店火化場的火化師傅們以及旅遊景點拉著你看手相的盲人是如何斂財致富的。太平街老頭的收入肯定不菲,火化場的議價價碼不定價,死者的玉鐲銀器項鏈耳環金戒盡收囊中。我們的作者為何不宣傳報道這些致富門徑?剪取高壓輸電線的導線送到廢品收購站賣得高價,高速列車上飛虎隊掏煤劫貨也算致富吧。


“本命年一定要穿紅內褲,系紅腰帶,是千百年來流傳的習俗”。可我更贊成毛老先生破四舊的主張。據說一位顧客買了6條大紅內褲、兩套紅色保暖內衣。一位姑爺給岳丈買了10條紅色內褲。這紅色革命、紅色恐怖、紅色消費、紅色之旅、紅色商店有些叫人吃不消。唉!這肯定不是老少邊窮地區——國人不敢口袋有錢,一有錢就搞這些東西。可是現在兩會期間,王小丫的節目關心的是農村貧困人口。省一點吧,大娘大爺。


如今,禁燃鞭炮,淨化環境,國人仍不大適應,這是缺乏世界眼光的表現。春節給小孩壓歲錢,多者收入可達萬元,這其實是戕害孩子。其餘燒香拜佛,春節列車超員爆滿,杭州靈隱寺拜佛趕早班,敬祖祀天,香火不絕,皆不可取。春節燃放鞭炮,火災連連,火情影響大家過年的好心情。春節,杭州一轎車墜入運河四人殞命,悲劇發生在瘋狂飲營酒之後。杭州,煙花持續高潮數小時,八九人手眼炸傷送醫院。不少B煙花放出准A級威力。“煙花射到十樓高,火星?到九樓家”。我覺著和天安門焰火晚會可比美,多大的浪費!不過就有報道說某高層住戶因為超級鞭炮失火,損失慘重,至今經徑找不到火源冤頭債主。春節,古人叫年關,的確,今天的家庭主婦們也為備辦年貨一堆瑣事一聲歎息“年關難過”。中國節日總也離不開吃吃:春節,吃,元宵節,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中國人連虧都吃。中國的節日還講究1月1,2月2,3月3,5月5,7月7,9月9,數位成了神秘符號,迷信鬼怪嚴重。洋節日重社會人情。有人說中國是偽節日的天堂,也有人說,中國文化離沙漠化不遠了。


中國傳統節日似乎命中注定與傳統舊俗聯繫在一起。早就聽說月餅裏有數萬元“禮金”。“節日腐敗”如今已不是陌生詞語,以至有關部門制定“節日廉政措施”。據說中央各部委門衛春節前將來客上供的東西拒之門外。然而,早就有平民百姓說,送禮肯定不是送“承德露露”和“蛋糕”,送禮的大概也不會到機關辦公樓去丟人現眼。清明節官員公車祭祖,教育局長讓師生停課扯幡招魂哭喪,已不是罕事。紙人紙馬紙小姐紙彩電冥美鈔冥烏紗清明祭祖也不值得國人驚奇。現在,古風大熾,有了什麼“姑爺節”,“早吃餛飩拜財神”,全家打麻將小贏錢財。還有新聞報道說,北京X環以內禁燃鞭炮,有錢官員駕車到X環以外不惜一擲千金購買鞭炮。更有奇事:腐敗新方式:買下新年敲鍾權給官員。《錢江晚報》報道,春節溫州機場周圍煙花四射,客機為避讓,空中盤旋數十圈。又據報道,某人買了5000元鞭炮送禮,“送禮也與時俱進”。“送禮只送腦白金”已喊了幾年,公然提倡送禮。據環衛工人說,某地官員住宅區鞭炮紙屑有幾噸重。有拾荒農婦在官員門口垃圾站拾到美元。過年節時,官員門口常有收購禮品的張貼。傳統節日往往和陋俗聯繫在一起。《南方日報》報道,酒店推出10萬元一桌年夜飯。合肥也有幾萬元一桌的酒席。不少人因而哀歎,過年“累”、“乏味”,是因為傳統春節負載太多的封建意識。消災祈福、燒香祭祖、供奉肴饌、老鼠嫁女、平安富貴(瓶中牡丹)、室上大吉(石上大雞)、貼門神、送?爺。有人說,春節陋俗添新“腐”,一點不過。據從海外回來的人說,國內春節給人的感覺淡淡的(《北京青年報》05年2月11日,潘洪其文)。有人看到,春節也遭遇挑戰(《光明日報》李陽文)。顯然,平民百姓的春節熱情不如官員濃厚。端午節素有纏五色絲、挂長命鎖、佩香囊、戴艾蒿舊習,今已生疏。春節也同樣遭遇挑戰,這不足為怪。


世界各國都奉行西曆紀元,中國農曆不可能風行天下。我們春節放公假,也是按西曆紀元下文件。我們常說,西曆末某月某日是中秋節。離開西曆,我們無法記憶農曆節日。24節氣,在傳統農業社會中屢試不爽。但即今觀之,現代科技早已打破自然節氣迴圈。中華人民共和國早已奉行西曆紀元(可能環球列國年曆也是西曆)。有人主張清明、臘八、月餅節、粽子節都放公假慶祝之。但這是民間私事,不應晉升為國務政務活動。據上海報紙報道,上海今年有一家人備辦年貨花上萬元,這說明春節與陋俗關係密切。而春節之後的情人節,青年們則比較浪漫、溫馨、儉省。傳統春節煙花爆竹碎屑一個城市可拉出幾卡車。傳統春節包含舊的內容:祭禮、燒香燭、供酒菜、貼門神、送?爺、元寶送神、洪福齊天(巫術文化:紅棗、福建蓮子、荸薺(齊)、天生野老菱做成的羹),現而今更添天價年夜飯。這說明傳統節日總與傳統思想、傳統文化、傳統習慣連在一起。中國“春運”常是政府一大難題,如果淡化春節團聚的家族氣氛,則春運可能被淡化。


中西節日大為不同。西方節日重社會、人群、團體和普遍關愛及平等(比如耶誕節及教堂活動),中國節日重家庭團聚、長幼有序、老人崇拜、祖宗牌位。西方幾乎所有節日都注重社會性、社團性、社會關懷與人文關懷。中國的農事節日與吃、穿、家庭團聚、孝親父母、三綱五常有關,社會關懷和世界關懷內容較少。近代五一節、三八節、兒童節、殘疾人日、愛滋病日……來自西方。中國節日重物質,送厚禮。中國社會頂端是皇帝,皇帝要在天壇祈年,到泰山封禪,到孔廟致禮。如今皇帝“遜位”,書記登壇,祈求風調雨順。


有人以“火星上的中國年”為題鼓吹“中國年”要走向世界。中國人淡化春節,並不存在的火星人反倒衷情於春節?這火星上的“中國年”就叫人莫名驚詫!“猴年馬月”、“十二生肖”(自然宗教殘餘)被說成要走向世界,邁向火星。有人說火星上的“中國猴”很值得驕傲。但我覺得我們這種自然宗教的“年味”肯定會進一步淡化下去。自然宗教是一種巫術,相信用一種魔法巫術就可以在幻想中克勝自然力量,同基督教等積極(positive)宗教完全不同。


還有人說七七牛女會就是中國的情人節,我勸青年人莫把愛情搞成“人鬼不了情”。仙女乃不食人間煙火,她不喜歡天界寂寞,發誓下凡人間,違反了天條。牛女要銀漢迢迢暗度,金風雨露才能一相逢,多麼悲慘!這本是血淚控訴,青年人卻要過“土情人節”,悲悲切切!讓我們拆掉銀漢鵲橋,讓情人永相廝守,打倒牛女節。本是對封建主義的怨恨,青年人卻無知地把七夕當作情人節,荒誕!


有一篇討論保留舊式農曆春節的文章說:“請尊重我們的最後習俗”。看來,中國的傳統習俗面臨危機,這可能也是事實。不過我們得尊重這個事實,不必哀鳴。文章說:傳統文化受到越來越多西方文化衝擊。市場經濟高度發展,春節已成為寥寥無幾的能讓中國人重溫舊夢,堅守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在越來越多的西式節日諸如情人節、耶誕節、感恩節、復活節被現代化的國人接受之後,春節等節日的原汁原味已經不僅僅限於過年吃團圓飯,而是事關一個民族能否發揚光大自己的傳統文化的重大問題。我覺得春節關係到黨和國家“生死命運”。它的意義太沈重了,竟然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不慶祝春節就是民族罪人,要全黨共誅之,全國共討之。不過,我認為春節並不是我們的最後習俗,我們的最後習俗還有隨地吐痰、拐賣婦女兒童、闖紅燈、妻子給丈夫買人身保險後雇人把丈夫撞死、鉅額送禮、貪瀆官員成群結夥、訂了合同又違約、占卦算命、揮霍浪費、踩草坪、毀壞樹木……


現在世界上客觀存在著中國威脅論。我們不可簡單化斥之為敵對勢力。有一些威脅是我國知識份子自己造成的。中國崛起是否會引發摩擦和衝突,是否具有和平性質?這由我們自己決定。有人把中國、恐怖勢力和衰敗國家視為三種力量。“中國不是遵守各方認同的國際規則,而是設法使這規則符合自己的利益”(據《南方周末》維舟文)。面對這類評語,中國學者應當自省,不要亂發言,破壞中國國際形象。


20世紀的最後10年,中國人聽到最多的詞是“全球化”,我們成為世界公民,可能是不言而喻的。全球化的最後結果是不同國家民族、不同語言膚色、不同文明歷史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最後,差異被抹平,地球上形成一個巨型社會。我們應該適應而不是對抗這個時代主潮。知識份子的使命是宣傳世界大同觀念:環球同此涼熱嘛——毛先生的學說勝過文人一千倍。


在近代歷史上,標榜華裔之風者,並不單單是中國,日本在1589年豐臣秀吉時代以後,就開始鎖國,復興國學,即,儒學,以天朝上國自居,自稱“神州”“中國”“中朝”“華夏”,而中國卻被稱?西土。他們自認?賦有率領黃種人尊王讓夷的使命。可後來他們不這樣了。(順便一提,近來無知學子提出設國學院,但國學原來或最早是反對新學、反對西學、反對馬克思學說的人搞起來的。文人們有時糊塗。曹聚仁調侃地說,國學也者,就是“在中國的學問”。這樣,搞國學院可能就是笑話。)可是,1851年,魏源的《海國圖志》傳入日本,日本就發生了革命性變化。西方和日本簽訂了條約。日本的維新人士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近代東西約章約法促進了閉關鎖國政策的解體——無法無天的天子受到約束。回憶這段歷史,不是要同日本爭正宗,比高下,而是要?棄華夷秩序和朝貢觀念,不要授人以威脅的口實和把柄。即以節日而論,我們的確沒有看到過西方人那樣狂熱鼓吹西方節日至上論。我們為什麼要那樣起勁違背馬克思主義宣揚民族主義呢?


顧准先生嘗雲:“我是一個傾心西方文明的人,我總有拿西方為標準來評論中國的傾向,所以我老說要讀點西方史(可有些學習西方文化的人反而沒有學好專業),若無歐風東漸,五四運動何能掀起,孔子怎能打倒,科學與民主我們還是太少(可是今天的教授們卻認為西方民主人權太多了,他們感興趣的是為孔子塑像)。若靠傳統的老本錢,我看還有問題。”“這個第三世界還是在發源於航海商業殖民之上的科學與民主前面比下去了。”(《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第十四章)我覺著當前中國的復古派反對的正是科學與民主也乎哀哉——他們想恢復文言文。現在我們在各地建立國際化大都市,但我們的學人反反對國際化思維方式。國際化大都市的標的是:經濟國際化、貿易國際化、金融國際化、教科文國際化、第三產業國際化、外語環境國際化——可我們還有教授們反對學外語!節日問題上的民族情緒,有利於國際化嗎?最近,東北亞某個國家採取措施,嚴防外來影響和滲透(可是如今是各國互相影響和彼此滲透的時代——引者),禁止和限制看外國電影,禁止外國髮型和服裝(可能也包括中國的髮型服裝——引者))等“極端腐朽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不要握手而要行鞠躬禮,要追隨革命思想,為領袖獻身。外國電影雜誌報紙光碟磁帶收音機等受到限制。這個國家要求人們吃傳統飯,穿傳統衣,保持傳統髮型,過傳統節日。同志們哪,這正合乎我國某些學者的心意!好得很!可見,單單維護本民族的節日,單單維護本民族的文化傳統,不見得就是新觀點。2006年2月16日《光明日報》王國軍先生《廟會需要“科”光普照》一文批評近年打著民俗與傳統旗號的復古之風盛行,據他說,北京白雲觀廟會活動有:摸石猴、摸龍、摸生肖、摸“財”、“官”、“平安”、“無病”等。神仙菩薩唱戲、皇帝老爺雜技、江湖遊客賣藝。然而狄斯奈樂園卻處處流溢著科技之光:飛碟、太空船、亞馬遜河的原始森林、遨遊太空的星星火箭,通過寬銀幕欣賞大海生物,閃耀著科技魅力。


二OO六年三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