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偉大的一夜情——當愛情被宗教化
(七夕情人節──一夜情的節日) 王幹 文化散論

《大河報》的編輯來電話約稿,說要我為即將到來的“七夕”“中國情人節”寫篇文章。我很快就答應了,因為我是中國節日的捍衛者,早在2000年的時侯,我在南京《東方文化週刊》擔任主編的時侯,曾做過《保衛春節》的選題策劃,產生過小小的影響。傳統的中國節日都是中國和世界的珍貴文化遺產,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重陽節等等,都是我們民族深厚的文化記憶和不可抹滅的文化圖騰。


七夕鵲橋相會,是美好的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裏的一個特定的日子,這是留給我們民族的偉大一夜情。把七夕定為中國的情人節,顯示了中國人堅貞而淒美的愛情觀。


一年相會一次,且是一個晚上,對兩個相愛的人來說是過於殘酷的。但中國人的愛情觀、道德觀對此從來是稱頌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的詞句也和七夕的傳說一起流芳百世。在牛郎織女的傳說中,我們看見癡情的牛郎如何克服艱難險阻去和織女相會,而相會的過程又是那麼的美妙,喜鵲在浩渺的銀河上架起了長橋,讓他們恩恩愛愛,訴說離別的痛苦和相逢的喜悅。要多少喜鵲才能架起這麼一座橋!


在這個愛情故事裏,不僅看到了愛情的忠貞不渝,還看到了愛情的無限超越性。牛郎和織女本是兩個相差甚遠的社區的人群,大約有點類似比爾蓋茨的公主愛上了看大門的保安!距離比這還要遙遠,公主也好,保安也好,畢竟都是人間生活著,而這有點類似癡情女愛上卡通人物。當然這也說明神仙生活的淒冷,“碧海青天夜夜心”,說的是嫦娥,織女也應如此。而嘗試到人間愛情生活的織女,其苦痛一定比嫦娥更加難受。


或許王母娘娘意識到織女的痛苦,她每年給織女一天的愛情假,農曆七月七日一個夜晚。美好的愛情在這一天有了表達和昇華的機會,痛苦的愛情在這一天可轉化為歡樂和慶典。這樣的愛情與其說靈與肉的組合,還不如說是宗教情懷的體現。


都說中國人的宗教感不強,缺乏抽象的宗教意識。其實你讀讀牛郎織女的傳說,你就會發現中國人其實是把愛情宗教化了。早期的《上邪》以及孟姜女、白蛇傳的傳說,宣揚的都是愛情至上的准宗教價值觀。在這些愛情傳說中,忠誠,忠貞,堅貞,不僅是道德意義上的自守,也是精神意義上的自我完善和昇華。


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便成為一年一度的朝聖。愛情因此變得聖潔,婚姻因此變得神聖。鵲橋的唧唧喳喳也像唱詩班那樣的純潔和天真,跋涉一年,就是為天國的相逢。


七夕相會,是專制野蠻的王母娘娘的善舉。這樣的善舉,其實是剛剛癒合的傷口上,又切下了一個口子。因為短暫的相逢之後,意味著新的漫長的等待又開始了。正因為這傷口的存在,歷練了牛郎織女的高尚情操和宗教情懷。宗教的朝聖,是永無止境的跋涉。有痛才有愛,愛是永遠的痛!